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0.0
本书本着从观念到理论到制度到实践的思路,作者归纳梳理了刑事司法三大模式,说明了它们分别存在的根据、问题及适用。在众多争议中提出个人看法,将三大模式归入一系统中,设定它们的结构,试图形成1+1+1?3的状态。当今解决犯罪问题的程序以国家司法模式为主、以协商性司法模式和恢复性司法模式为补充;若干年后将形成以恢复性司法为“主导型模式”,协商性司法为“辅助型模式”,传统国家司法为“兜底型模式”的刑事司法制度结构。
绪论
第一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根基
第二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运作
第三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优势
第四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劣势
第一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辨析
第二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根基
第三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价值
第四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运作形式
第五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特点
第六节 我国关于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七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瓶颈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模式概述
第三节 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运行及表现形式
绪论
第一章 国家司法模式
第一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根基
第二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运作
第三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优势
第四节 国家司法模式的劣势
第二章 协商性司法模式
第一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辨析
第二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根基
第三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价值
第四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运作形式
第五节 我国港澳台地区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特点
第六节 我国关于协商性司法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第七节 协商性司法模式的瓶颈
第三章 恢复性司法模式
第一节 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起源与研究现状
第二节 恢复性司法模式概述
第三节 恢复性司法模式的运行及表现形式
第四节 恢复性司法模式的实践操作及本土引入
第四章 刑事司法三大模式的结构与框架
第一节 刑事司法三大模式的演进
第二节 刑事司法三大模式的整合与结构
第三节 我国刑事司法模式的框架设计
第五章 犯罪后的选择--从被动到主动
第一节 犯罪人及被害人在传统刑事司法中的被动角色
第二节 犯罪人及被害人从被动到主动角色的变革
第三节 犯罪人及被害人主动角色的进路--恢复性司法的结果
后记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每一个人都活得更像人,这是人道主义的精髓。现代性的观念使人们形成了万物不再永恒的感觉与态度,即便是成形的思维定式,大多也被一个一个地粉碎,所有坚固的东西都将随着年轮一圈一圈地旋转,而后或痕迹定格或烟消云散。伴随实现目的的手段不定期地转型与改变,从尊重走向怀疑,从敬畏走向背叛,从确定走向否决。
自近代以来,任何一个法治国家,其法律的内容与形式渐进定型,随后不断地被更迭与重组,人们解决犯罪问题的程序模式以国家司法模式为主导,以协商性司法模式为补充,以后又出现恢复性司法模式。刑事司法三大模式的生成与演进是人们认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手段从低级到高级的层层递进、相互补充的结果。这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刑事司法理念发生剧变的结果。人们由最初追求的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不断向内外伸展,自由、民主、平等、博爱、效率、宽容、宽恕等这些普世价值已经逐渐被人们广泛接纳,因此促进了刑事司法更加科学化、民主化与人性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刑事司法模式的生成与演进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05597 如需购买下载《刑事司法模式的生成与演进》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刑事司法模式的生成与演进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15.31 的主题关于 刑事诉讼-司法制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