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54.0
本书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及表里互证的研究思路,按照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对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全文分为四大篇共16章。
第一篇 序论
第一章 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
第二章 本研究的相关问题
第二篇 功能研究:句法语义
第三章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再研究
第四章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标记研究
第五章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入句考察
第六章 定中“名1+(的)+名2”格式对名1、名2的制约
第七章 现代汉语“名1+名2”定中结构词汇化的制约因素
第三篇 认知研究:人机理解
第八章 面向计算机的现代汉语“名1+名2”结构类型研究
第九章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认知策略
第十章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隐喻研究
第十一章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模因研究
第四篇 比较研究:历时共时
第十二章 “名1+(的)+名2”定中结构源流考察
第十三章 英汉“名+(标记)+名”定中结构比较研究
第十四章 “名1+(的)+名2”定中结构类型学考察
第五篇 个案研究:实际应用
第十五章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篇名研究
第十六章 现代汉语三音节“N1+N2”定中式复合词研究
参考文献
后记
李绍群编写的《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借鉴现代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在前辈时贤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及表里互证的研究思路,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对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分为五大篇共十六章。
第一篇序论。
第一章概述了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的研究历史和现状,认为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如认知方面的研究、中文信息处理方面的研究。本章指出了以往研究现代汉语定中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视野不够开阔,研究呈现出不平衡性,如多集中在“动+(的)+名”和“名+(的)+动”等结构上,而且在某些问题上存在较大的分歧,一时还难以达成共识。
第二章对“名1+(的)+名2”定中结构进行了界定:定中结构属于偏正结构,是现代汉语里非常重要的词组结构类型,它由定语和中心语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修饰、限制后一部分。定中关系也是一种原型范畴,是人们根据不同实例在结构关系上的种种相似性而概括出来的类型。然后,就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说明,如研究范围、研究视角与思路、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并指出了研究意义。
第二篇侧重功能,即对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句法语义进行研究。
第三章是对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再研究。本章借鉴以往的分类成果,把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中的名。分为两大类:表领属和表属性。这两大类的内部各有下位分类。本章还设立了鉴定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内部语义关系的主要标准(框架式):“名1拥有、占有、享有、所有名2”、“由名2组成、制造、形成的名1”、“在名1+(的)+名2”,凡是能进入这个框架的“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内部语义是领属关系,不能进入这个框架的是属性关系;此外,还有两条辅助标准:指称功能和语境。
第四章分为两节。第一节探讨了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与标记“的”的关系和“的”标记隐现的制约因素。定中结构标记“的”的功能表现在语法、语义、语用三方面。“的”隐现的制约因素是多方面的,如语义因素、语境因素等。第二节着重分析了有标记“名1+名2+名3”定中结构中“的”的位置。内部只有领属关系的“名1+名2+名3”定中结构中只出现一个“的”标记时,“的”一般出现在名2与名3之间。
第五章考察了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在句中的各种表现,即从句法功能、语义功能、语用功能等方面探讨了“名1+(的)+名2”定中结构。
第六章考察了现代汉语定中“名1+(的)+名2”格式对名1、名2的制约。
“领属限定指标+人/事物”、“属性分类指标+人/事物”是构成这类定中结构的基本要求。第一节分析了领属类定中“名1+(的)+名2”格式对名。名
2的制约;第二节探讨了属性类定中“名1+(的)+名2”格式对名1、名2的制约。这两类格式对名1、名2的制约表现在名词的生命度、配价能力等方面。
第三节则着重分析说明领属限定指标与属性分类指标的关系。
第七章从语法化角度分析了“名1+名2”定中结构的词汇化现象。“名
1+名2”定中结构的词汇化是汉语复合词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并不是所有“名1+名2”定中结构都能词汇化,这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如名词能否提取轴心成分、名词的语义类、有无标记、整个结构是否具有专名性质等。
第三篇侧重认知,即从人机理解的角度研究现代汉语“名1+(的)+名2”
定中结构。
第八章从中文信息处理角度考察现代汉语“名1+名2”定中结构。“名+
名”是词组的基本组合形式,但并非所有的“名+名”结构都是定中结构,这种组合形式有几种语法结构关系,也可以是非语法形式。本章以“名1+名
2”(不包括有标记的“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为切入点,提出了“名1+名1 ”定中结构类型的自动识别规则。
第九章从接受角度谈“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认知策略。人们理解
“名1+(的)+名2”定中结构时主要采用句法策略、语义策略及语用策略等。
第十章从认知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中的隐喻现象,包括“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中隐喻的语义关系、隐喻的创造性表现、隐喻出现的条件及隐喻的运作机制等。
第十一章以模因理论为基础,探讨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作为模因的特点,即可复制性、优选性和变异性等。语言的经济与简洁、新颖与时尚、通俗与流行使得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成为模因被广泛复制和传播。
第四篇侧重比较,即从历时共时角度探讨“名1(的)+名2”定中结构。
第十二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源流。第一节考察“名1+(标记)+名2”定中结构在各个时期的语法功能分布情况、内部语义关系。第二节探讨定中结构标记的发展,认为汉语“名1+(标记)+名2”定中结构标记发展的主线是“之——底——的”的兴替。
第十三章从语序、语义、语法功能等方面考察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名+
名”定中结构的异同。汉语和英语都是SVO语言,汉语中“名+名”定中结构的语序是“修饰语+中心语”,而英语中“名+名”定中结构的语序有两种:修饰语+中心语、中心语+修饰语。此外,英语中“名+名”定中结构内涵十分丰富,在隐含、形成复合词方面显现出更多的特色。
第十四章从语言类型学角度探讨现代汉语“名1+(的)+名1”定中结构(
主要是领属类)与其它语言、与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语序上的共性与个性,以及汉语各方言在定语标记上的特点,并对名1与名2的位置作出了功能上的解释。人类语言中领属结构和谐语序与语言类型的对应关系为:OV型——修饰语+中心语;VO型——中心语+修饰语。汉语是VO型语言,“名1+(的)+名2
”定中结构的语序是“修饰语+中心语”,这是一种不和谐的语序。在汉语各方言中,“名1+(的)+名2”定中结构在语序上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在定中结构的标记上略有不同。
第五篇
侧重应用,即从个案了解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实际应用情况。
第十五章从语篇角度分析了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作为篇名的使用情况。“名1+(的)+名2”定中结构篇名更多出现在文艺期刊中,而在新闻报刊和学术期刊中则较少出现。“名1+(的)+名1”定中结构篇名化的动因表现在称名性、话题性、节省空间以及扩大信息量上。此外,作为篇名的“名1+(的)+名2”定中结构,一部分是特殊的超常组合,它们的语义关系一般需要经过联想才能推导出来。
第十六章主要探讨了三音节“N1+N2”定中式复合词与“名1+(的)+名2
”定中结构的关系。现代汉语三音节“N1+N2”定中式复合词内部语义关系与“名1+(的)+名2”定中结构基本一致。从词典释义和语用情况看,现代汉语三音节“N1+N2”定中式复合词源于“定语+(的)+名词”定中结构的词汇化,其中部分更是直接源于“名1+(的)+名2”定中结构的词汇化。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由李绍群编写,书中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及表里互证的研究思路,遵循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描写和解释相结合的原则,对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
本书分为现代汉语定中结构研究综述;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隐喻研究等十六章内容,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61540350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厦门 | 出版单位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4.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13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1200 |
现代汉语“名1+(的)+名2”定中结构研究是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11.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146 的主题关于 现代汉语-语法结构-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