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形成及其演变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形成及其演变

周立斌,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2.0

书籍简介:

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卢卡奇把韦伯的合理化理论与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分析结合起来,提出了物化概念,即人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成了对他说来是客观和对立的东西。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物化已渗入到整个社会肌体中,变成了整个社会统一的意识结构,不仅资本家和工人都变成了商品的自愿牺牲者,而且官僚也以服从官僚机制为荣,就连新闻工作者都靠出卖他们的信念和经验谋生。

书籍目录:

导言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概念

一、商品拜物教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启发

二、卢卡奇与马克思对物化概念的不同理解

三、卢卡奇与马克思对物化产生原因

导言 卢卡奇的物化概念与马克思的物化概念

一、商品拜物教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启发

二、卢卡奇与马克思对物化概念的不同理解

三、卢卡奇与马克思对物化产生原因的不同理解

四、卢卡奇与马克思对物化形成路径的不同理解

五、卢卡奇与马克思对物化后果的不同理解

第一章 资本主义社会基本领域的物化

第一节 生产领域的物化

一、生产领域物化现象的典型:人格沦为旁观者

二、生产领域物化形成的机制:流水化的作业

三、生产领域物化的后果:工人“原子化”

第二节 政治领域的物化

一、政治领域的物化现象:“铁笼”社会的出现

二、政治领域物化形成的机制:官僚制

三、政治领域物化的后果:意义和价值的丧失

第三节 文化领域的物化

一、经济学领域的物化:总观念的消失

二、法学领域的物化:质的内容不可认识

三、文化领域物化的后果:大象站在乌龟上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物化根源的探究

第一节 理性主义:资产阶级物化认识的根源

一、近代理性主义:资产阶级物化认识的发源地

二、德国古典哲学:思维中的商品形式

三、个体克服物化的尝试:席勒美学

第二节 反映论:无产阶级物化认识的思维模式

一、反映论:典型的实证主义认识论模式

二、反映论的误区:混淆了“自在”和“自为”的含义

三、反映论的后果:固定了物化意识

第三节 庸俗马克思主义者物化认识的根源:实证主义的科学方法

一、科学方法与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协调性

二、过程性:社会事实与自然事实的区别所在

三、实证主义的后果:总体性辩证法的丧失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物化的突围之路

第一节 总体性辩证法:突破物化的首要法宝

一、总体性辩证法的来源

二、总体性辩证法的内涵

三、总体性辩证法的意义

第二节 无产阶级意识:冲破物化的主体力量

一、阶级意识的理论理解

二、阶级意识的历史功能

三、阶级意识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物化的克服之路

一、无产阶级天然的物化免疫力

二、克服物化的方法:哲学实践化

三、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方法和步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物化理论的转向:工具理性批判

第一节 工具理性批判与物化

一、物化理论转向的时代原因

二、物化理论转向的理论原因

三、启蒙辩证法:物化理论转向的标志

第二节 工具理性批判的理论形成

一、工具理性批判的特征

二、工具理性批判的作用

三、工具理性批判的意义

第三节工具理性批判的延伸:纳粹控制和文化工业

一、工具理性与纳粹控制

二、机械复制与文化工业

三、模拟理论:工具理性突破的希望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物化理论的巅峰:“单向度”理论

第一节 理性的蜕变之路

一、理性的特征与黑格尔的拯救方案

二、技术理性形成的心理学基础

三、技术理性形成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技术理性扩张的后果

一、“虚假的需求”与“单向度的人”

二、社会“一体化”的形成

三、“单向度社会”的形成

第三节 美学乌托邦与大拒绝理论

一、感官的解放与青年马克思的客观世界“美学”

二、美学的乌托邦:技术理性的摆脱之路

三、大拒绝理论:不抱希望人的希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物化理论的变奏:海德格尔的“集置”理论

第一节 海德格尔的物化探索之路

一、《存在与时间》中的物化:“非本真性状态”

二、《真理的本质》中的物化:“存在的遗忘”

三、《世界图像的时代》中的物化:“形而上学的宰制”

第二节 物化的巅峰状态——“集置”

一、“集置”的特点

二、“集置”的作用

三、“集置”的危害

第三节 技术的本质与物化

一、技术、真理与物化

二、本源时间与物化

三、“诗”与“思”:走出“集置”的途径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物化理论的最后走向: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第一节 哈贝马斯对物化理论的批判

一、《理论与实践》:物化批判的认同期

二、《认识与兴趣》:物化批判的转型期

三、《交往行为理论》:交往理论的形成期

第二节 哈贝马斯对工具理性批判的批判

一、工具理性批判的时代局限

二、工具理性批判的内在缺陷

三、工具理性批判的实践缺陷

第三节 哈贝马斯对物化理论的重建

一、米德和涂尔干的社会学范式的启发

二、生活世界的殖民化:物化的新样式

三、物化的克服:交往行为理论

本章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梁启超将清代学术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启蒙期;二是全盛时期;三是蜕分期;四是衰落期。《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充分借鉴了梁启超的这种学术分期法来梳理“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这一课题。物化理论的启蒙期是以《历史与阶级意识》的出版为标志的;受启于本雅明的艺术复制理论,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从韦伯的合理化理论出发,把物化理论成功地转化为工具理性批判,这是物化理论的转折期;全盛期是马尔库塞用技术理性对资本主义社会展开全面批判之时;在《交往行动理论》一书中,哈贝马斯把物化理论转变成交往行为理论,这是物化理论的蜕分期。
《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的研究、写作和出版,体现了周立斌博士在哲学研究道路上的艰辛跋涉、迷惑徘徊和最终的独创成果。

编辑推荐:

    
从根本上说,“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这一课题是要梳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段思想史,这段思想史所涉及的人物都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顶尖高手。同时,在卢卡奇的物化理论中,突发的灵感与严谨的逻辑结合,理论的透彻与大胆的断言并存,深刻的领悟与晦涩的语言交织。周立斌博士却不避艰险选择这一课题,持久研究,且“成一家之言”,实属难能可贵。《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演变》的研究、写作和出版,体现了周立斌博士在哲学研究道路上的艰辛跋涉、迷惑徘徊和最终的独创成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形成及其演变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07225
如需购买下载《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形成及其演变》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卢卡奇物化理论的形成及其演变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2.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515 的主题关于 卢卡奇,G.(1885~1971)-哲学思想-思想评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