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2.0
本书在借鉴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以蕺山学派作为切入点对明清学术的转型进行了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作者着重于蕺山学派的思想学术与明清之际的政治、社会、文化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同时对学派与学者进行了比较研究,梳理了蕺山学派与东林学派、姚江书院派这三大学派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刘宗周与高攀龙、陶奭龄这三位学者之间的关系。并结合理学与经学的发展史来梳理相关的学术流变,结合书院与讲会的发展史来研究明清之际思想学术的变迁。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明清鼎革之际的刘门师弟子
第一节 刘宗周出处与生死的抉择
第二节 生死:刘门弟子的殉明与抗清
第三节 出处:刘门弟子入清之后的人生抉择
附论 刘门弟子的逃禅
第二章 蕺山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
第一节 蕺山学的建构(上):学术谱系
第二节 蕺山学的建构(下):交游以及学术异同
附论 刘宗周与东林学派以及东林党
第三节 蕺山学的统合性
第四节 《人谱》与证人改过之学
第五节 刘宗周的讲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
序一
序二
绪论
第一章 明清鼎革之际的刘门师弟子
第一节 刘宗周出处与生死的抉择
第二节 生死:刘门弟子的殉明与抗清
第三节 出处:刘门弟子入清之后的人生抉择
附论 刘门弟子的逃禅
第二章 蕺山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
第一节 蕺山学的建构(上):学术谱系
第二节 蕺山学的建构(下):交游以及学术异同
附论 刘宗周与东林学派以及东林党
第三节 蕺山学的统合性
第四节 《人谱》与证人改过之学
第五节 刘宗周的讲学与蕺山学派的形成
第三章 蕺山学派的分化(上):张履祥与尊朱辟王思潮的兴起
第一节 张履祥所受刘宗周学术影响及其师门“补救”之功
附论 张履祥与其他转向朱学的同门
第二节 张履祥“敬义夹持”的工夫论与清初理学的转向
第三节 张履祥对王学的批判与尊朱辟王思潮的兴起
第四章 蕺山学派的分化(中):陈确与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
第一节 陈确所受刘宗周学术影响及其所承继的“千秋大业”
附论 陈确、张履祥与浙西学人的集社
第二节 陈确的素位之学与形上玄远之学的没落
第三节 陈确《性解》及其对宋儒人性论的批判
第四节 《大学辨》之辩:以陈确与张履祥的论辩来看蕺山学派分化
第五章 蕺山学派的分化(下):黄宗羲与蕺山学的继往开来
第一节 黄宗羲所受刘宗周学术影响及其对师门的护持
第二节 黄宗羲《明儒学案》与刘宗周的承继关系
第三节 黄宗羲与清初的证人书院以及讲会宗旨的转向
附论 从刘宗周到黄宗羲:越中与甬上两代证人书院之比较
第四节 黄宗羲对陈确的学术论评及其“一本万殊”论
第六章 全祖望对蕺山学的承继与对蕺山学派的表彰
第一节 全祖望与“黄氏遗书”以及对黄宗羲的表彰
第二节 全祖望补修《宋元学案》及其对刘宗周、黄宗羲的承继
第三节 全祖望讲学蕺山书院以及对刘门的追慕与表彰
附论 门户之见:关于《子刘子祠堂配享碑》的质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一书,通过对蕺山学派的深入分析来研究明清之际的学术转型,既重视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又关注明清鼎革的社会政治变革对学术转型的外在影响,以微观考察为主的同时能够回应宏观问题,是一部很有价值、颇见功力的佳作。本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视角。试图将蕺山学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将刘宗周、张履祥、陈确、黄宗羲与全祖望等学者的思想学术,置于蕺山学派的形成与分化、明清之际的社会与学术转型等背景之中,进行全面而细致地研究。既呈现了他们各自的学术特质,又呈现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联。这样一种学术取径,可以从一个较长的时段来对一个学派进行研究,突破了以往只关注单个思想家的研究路径,也突破了以往只有简单举证便得出一个时代学术特征的研究思路。书中系统考察了自刘宗周到全祖望这一较长时段蕺山学派的学术传承与思想演化的历程,从而获得了全面展示学派风貌与深入分析明清学术转型的双重收获。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45081 如需购买下载《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蕺山学派与明清学术转型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48.99 的主题关于 哲学学派-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