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苏霍姆林斯基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

李镇西, 主编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关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精彩随笔结集。本书适合于教师、校长培训用,也是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较好读物。

书籍目录:

自序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

第一辑穿行于苏霍姆林斯基思想的森林

一最初的“启蒙”

第一缕霞光

心灵的拥抱

“痴迷”的岁月

二对孩子的爱、尊重和信任

重新打量我的学生

善待“透明的露珠”

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三大师对我说……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人的充分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学习只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爱别人是培养为祖国服务的爱国主义花朵的沃土。”

“爱情,是对人道主义的最严峻考试。”

四相聚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下面

从心里流出的文字

慎言“超越”

终于来到北京

专家云集的盛会

我的大会发言

苏霍姆林斯卡娅对我的鼓励

“因为我们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呀!”

第二辑又见苏霍姆林斯卡娅江阴日记选

一2004年11月9日

走进华士实验学校

在苏霍姆林斯基纪念馆

二2004年11月10日

聆听专家报告

“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

和卡娅交谈

与巴傅雷什中学“建交”

学生的信感动了卡娅

三2004年11月11日

智慧的声音

采访伦达克

遗憾的早退

“我坚信,你们将会成长为真正的人”

第三辑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故乡乌克兰日记

一2008年9月23日

踏上“朝圣”的路途

《青铜葵花》伴着我

海关受阻

二2008年9月24日

在“教师之家”

去基洛夫格勒

三2008年9月25日

“夏蓝天”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注视下

意外的获奖

“如果你不爱孩子,你就从事别的职业吧!”

“我和你,心连心”

四2008年9月26日

朴素的巴甫雷什中学

“他是一个平凡伟大的人!”

不尽的思念

在巴甫雷什中学午餐

森林中的学校

今夜星光灿烂

五2008年9月27日

第一次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像

“人性在废墟中闪光!”

“我们的感受是相通的”

别致的晚餐

六2008年9月28日

参观苏霍姆林斯基中学

和彼得洛维奇聊天

七2008年9月29日

来到雅尔塔

巨人安排历史

“铁的手腕”

突然想到“八一九”

如果苏霍姆林斯基健在……

八2008年9月30日

令人惊叹的诚信

思绪如风飞扬。

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

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

读教育学著作,我最怕读到诸如“后××主义”“结构效度”“认知编码”“心理复合体”之类深奥、晦涩的名词术语也许这些术语本身是科学的,但无奈我一看就头疼,因而连书也索性丢在一边。而且,我敢说,这种心灵的折磨不只我独有,恐怕许多第一线的教师都有过类似的自卑体验。

而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例外。相信绝大多数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让少年一代健康成长》《要相信孩子》等著作的人,都会惊叹:“原来教育学理论居然还可以写得这样平易而富有魅力!”

是的,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著作都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这是因为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来自乡村的“平民教育家”。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人。第一次走上讲台时,他年仅17岁。然而,这不妨碍他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挥洒自己赤诚的爱心。也正因为如此,从那以后直到他逝世为止的35年教育生涯里,他无论是担任小学教师、中学语文教师、教导主任,还是中学校长、区教育局长,都一刻也没有脱离教育教学第一线,更没有停止对教育科学的思考与研究。他一生中写了四十多本书,六百多篇论文,一千多篇供儿童阅读的童话、故事和短篇小说。他的生活工作规律总是几十年如一日:每天早晨五点至八点从事写作,白天则亲自上课、听课和当班主任,晚上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他的教育著作中,既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事例,又有深思熟虑的理论概括。他的书被人誉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至今还有人以苏霍姆林斯基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为由,否认他是教育家,认为他最多不过是“教育实践家”而已。恕我直言,这是一种无知。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并非没有“体系”;但是,苏霍姆林斯基显然不是那种仅仅构筑“理论体系”的教育家,他更不会刻意追求“引起轰动”的著作,他甚至也不想以教育家的身份对教师们进行空洞的说教,他只是怀着真诚的情感和孩子度过每一天,从中收获教育的感悟和生命的快乐,然后将自己的感悟和快乐写下来,让更多的教育同行分享。但是,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理论上的原创性建树是卓越的,甚至是超前的。他关于人的价值的尊重,关于个性发展,关于创造能力培养,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教育合力的形成,关于公民教育,关于劳动教育等等理论,至今还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我们今天津津乐道的“研究性学习”“职业技术教育”等话题,都可以在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找到精辟的论述。我特别赞同顾明远先生对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具有丰富性、全面性、深刻性。所谓丰富性,表现在苏霍姆林斯基不仅在理论上论述了教育的规律、原则,而且身体力行,亲身实践,有着丰富的活生生的案例。他的理论不是苍白的,而是有血有肉、五彩缤纷的。所谓全面性,他几乎论述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都在他的视野之内,都有精辟的论述。所谓深刻性,就是他提出的每一个教育命题都有着深刻的哲理。他讲德智体美劳各育的任务不是孤立的,而是统一的,统一于培养学生的精神生活、和谐发展。他把人的价值放在教育的第一位。”

回想我年轻的时候,首先不是因为理论而是因为情感被苏霍姆林斯基征服了。读苏霍姆林斯基,就是在听他与教育同行们谈心。他的著作中无疑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理论内涵,但所有涉及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的重要原理,都是自然而然地融会渗透于语言生动形象的夹叙夹议之中。比如,他非常理解第一线普通教师的工作甘苦,因而他提炼出一般教师在工作中经常容易遇到的100个棘手难题,有针对性地提出100条建议,写成《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都不是抽象的教条,而是谈作者自己教育实践的体会,读来令人倍感亲切而又深受启发。

比如,这样的教育观点即使放到今天也没有过时:应该通过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智力,让教学成为学生智力发展的手段;一个学校应该有丰富多彩的智力生活;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个别施教;应该保证基本技能、基本知识的掌握和知识的积极运用;应该在教学中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应该充分发挥教师个人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家庭教育纳入学校教育的体系,因为“家庭的精神文化气氛,对于儿童的发育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善于运用集体这个有力的教育工具;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师要善于发挥书籍的威力;教师要密切注视街头结交对学生的影响……简言之,在他的教育旗帜上,鲜明地写满了“人性”“人情”和“人道”。

即使是从文学的角度看,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也完全可以被视为一部部“教育纪实”“教育散文”“教育童话”甚至“教育诗篇”!生动的事例、深邃的思想通过朴素而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给读者以一种文学的美感:“思想应该像高大的橡树一样坚强,像出弦的箭一样有力,像烈火一样鲜明。真理的坚定性,真相的鲜明性和思想的不可动摇性,是从同一个名叫困难的源泉中涌出的泉水。”“亲爱的朋友,请记住,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因为在要摘掉这朵花时,不可抖掉那闪耀着小太阳的透明露珠。”“能力只能由能力来培养,志向只能由志向来培养,才干也只能由才干来培养。”……读着这样的语言,我们甚至会忘记自己是在读书,而是正倘佯在情感的无边原野,飞翔在思想的万里晴空,品味着一首首灿烂的教育诗篇,观赏着一片片绚丽的人文风景……

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就是教育的魅力、思想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文学的魅力……而这些都源于苏霍姆林斯基的人格魅力!

正是被这种魅力所倾倒,我从刚参加工作开始,就追随苏霍姆林斯基,一直走到今天。本书以我和苏霍姆林斯卡娅三次见面为线索,记录了我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交往过程,读者可以从中读到,一个普通的中国教师,是怎样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进而成长为深受学生爱戴的成熟教师的。

让更多的同行追随苏霍姆林斯基,这是我真诚而朴素的愿望。所以,当华东师大出版社吴法源先生希望我将我自己有关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整理出版的时候,我在犹豫再三我担心这些纯属私人的文字是否能够引起别人的共鸣之后,终于答应了。

今天,在乌克,在诞生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土地上,教育还没有恢复生机,这位教育家因而被边缘化了;而在中国,苏霍姆林斯基的旗帜下已经聚集着越来所多的热血未冷的理想主义者。我很荣幸自己成为这浩浩大军中的一名战士,并愿意以我的方式激励我的同行者。这本薄薄的小册子算是我发出的一声激励

尽管中国不是苏联,我们所处的时代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年代也有很多不同了,但是,教育的人道、人情和人性是跨越民族的共同追求,人的发展和人的幸福是超越时空的永恒主题。只要人类存在一天,教育就会薪火不灭;而只要教育不消失,苏霍姆林斯基的魅力就不会衰退。“神圣之旅”虽然荆棘丛生,但只要有行囊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我们就永远不会孤独。

李镇西

2009年1月27日

内容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著作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鼓舞了几代中国教师的成长。本书记述了李镇西老师27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的历程。读者从中可以看到一位中国的普通教师如何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影响下,成长为特级教师、教育专家的。本书并收录了2008年9月,作者赴乌克兰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零距离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日记。文字鲜活,启人良多。本书是教师深入认识苏霍姆林斯基的优秀读物,也是中国教师专业成长的极好案例。  本书共分三辑:第一辑,介绍了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第二辑,收录了2004年11月,作者出席“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传承和学校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的日记;第三辑,收录了2008年9月,作者赴乌克兰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零距离走进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日记。【作者简介】  李镇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兼班主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出版有《爱心与教育》《教有所思》《听李镇西老师讲课》《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和他的学生们》等近30部著作。曾获“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2007年被评为“2007十大感动四川年度人物”。2008年9月,赴乌克兰出席纪念苏霍姆林斯基九十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荣获乌克兰教育科学院所颁发的“学习和运用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特别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追随苏霍姆林斯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夏书系
9787561767740
如需购买下载《追随苏霍姆林斯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G40-095.12 的主题关于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教育思想-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