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2006年6月18日至6月25日,由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联合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和监测。这次监测以朱子理学为专题,因此本书围绕对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总体设计和展开论述,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起源与发展;二、朱子理学与武夷山地区儒释道三教的关系;三、朱熹在武夷山时期的诗歌创作与其理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四、朱熹在武夷山地区的掌故与民间传说的文化意义等。
序言前言2006年度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 一、朱子故里武夷五夫镇 二、武夷山理学书院遗址 (一)水云寮、云寮书院 (二)叔圭精舍、淮阳书院、幼溪草庐遗址 (三)独善堂 (四)岳卿书室(三贤祠) (五)东莱先生讲学处遗址 (六)武夷精舍、紫阳书院、朱文公祠 (七)石鼓书堂 (八)静可书堂 (九)双仁书院 (十)止止书屋
序言前言2006年度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 一、朱子故里武夷五夫镇 二、武夷山理学书院遗址 (一)水云寮、云寮书院 (二)叔圭精舍、淮阳书院、幼溪草庐遗址 (三)独善堂 (四)岳卿书室(三贤祠) (五)东莱先生讲学处遗址 (六)武夷精舍、紫阳书院、朱文公祠 (七)石鼓书堂 (八)静可书堂 (九)双仁书院 (十)止止书屋 (十一)一曲书院 (十二)八曲山房 (十三)武夷山庄 (十四)甘泉精舍 三、发现问题及整改建议第一章 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的师承转变 一、朱熹的家世生平 (一)朱氏家族 (二)朱熹出世 (三)童年教育 二、师事武夷三先生 三、出入佛老的历程 四、复归儒家的传统 第二节 武夷山建构理学 一、兴起理学文化思潮 二、不断扩大政治影响 三、反道学的文化逆流 第三节 理学体系的完成 一、本体与存在 二、主体与心性 三、主客体统第二章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儒释道的关系 第一节 朱子与武夷山儒教 一、福建与武夷山的家族 二、朱子理学与家族观念 三、朱熹亲自为族谱作序 第三节 朱子与武夷山道教 一、武夷山道教氛围 (一)历代封敕:武夷山道教兴盛的动力 (二)洞天福地:武夷山道门的承续 (三)“东南三贤”与武夷山冲佑观 二、朱子理学与道教 (一)朱熹生活世界中的道教 ……第三章 朱子理学对其武夷山诗词的影响 第四章 朱熹在武夷山的史迹与民间传说 附录 插图序目参考书目后记
2006年6月18日至6月25日,由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联合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和监测。这次监测以朱子理学为专题,因此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派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的傅小凡副教授带队。傅小凡根据自己对朱子理学的理解,对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之间的关系做了总体设计,将考察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起源与发展;(二)朱子理学与武夷山地区儒释道三教的关系;(三)朱熹在武夷山时期的诗歌创作与其理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四)朱熹在武夷山地区的掌故与民间传说的文化意义等。此设计既源自于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本身的关系,也考虑了参加考察的学生的专业背景,以使预先的设计和分工,与这次考察监测后期的论文撰写统一起来。由于这次考察监测围绕一个中心,所以考察成果就不再以论文集而足以编著的方式呈现。预先设计的这四个部分,既是当时考察的分工依据,也是编著考察成果时进行章节安排的逻辑框架。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研究 | ||
9787561529232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厦门 | 出版单位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是厦门大学出版社于2008.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28.3 ,B244.75 的主题关于 朱熹(1130~1200)-理学-关系-武夷山-文化-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