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的另类历史

中国道教的另类历史

尹梦飞, 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5.0

书籍简介: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与佛教、儒教的对抗中不断发展壮大,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俗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有关道教文化方面的知识,作者以讲故事的形式,详细介绍了中国道教的核心观念、历史、神话传说、斋蘸仪式、修炼方术、名山宫观等等。全书内容广泛,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使读者在轻松获取知识的同时,更能获得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审美感受。

书籍目录:

第一章鹤鸣龙虎山

一张道陵归隐

二修仙的理想

三从前有座山……

四鹤鸣山的鹤鸣

五五斗米和三官手书

六龙虎大丹

七青城山之战(上)

八青城山之战(下)

九最合格的弟子

十道教的诞生

第二章五斗米道的变迁

一神秘人张修

二“杀母之仇”

三张鲁的兴起

四决定命运的五斗米

五第一次沉重打击

六重上龙虎山

七生计问题

第三章众声喧嚣的年代

一南岳魏夫人

二陶弘景上清派的顶尖高手

三道教的最终完善

四最佩服的人和最不佩服的人

五灭佛与佛道辩论会

六西来的梵唱

七道教的反击

第四章不姓张的天师

一仙人成公兴

二宗教的核心“信”

三寇谦之下山

四“三张伪法”

五帝王之师

六北天师道的消亡

第五章李姓天下的盛筵

一“能无为则天下治矣”

二手脚最快的楼观道

三“老君子孙治世”

四开元盛世天宝遗恨

五长安酒家里的道教天师

六最有文采的道教宗师

第六章曙光初露龙虎山

一最能睡的老道士

二宋真宗的“寻根情节”

三天书事件

四寡人好梦

五天师家里的财神爷?

六老实人张正随先生

七“天书事件”后续

八解州盐池里的蛟龙

九神童天师张继先

十盐池降龙

十一武圣关云长

十二“教主道君皇帝”

十三“聪明神仙”林灵素

十四神仙的骂人艺术

十五“赤马红羊之厄”

十六张继先之死

第七章异族统治下道教的中兴

一一只浪漫的狐狸精

二“百世怀旧恩”

三龙虎山上的蒙古特使

四无名道士王一清

五“三山符篆”归正一

六王重阳祖师的凄凉前半生

七真实的“活死人墓”

八长春真人丘处机

九《老子化胡经》与佛道辩论会

十佛教高手八思巴国师

十一全真教的衰落

十二正一派张留孙先生

十三梦中的朱衣神道

十四张留孙的玄教

十五元朝道士们的幸福生活

第八章从紫禁城到龙虎山

一“天师者何物?”

二“告太平”的颠道士

三朱元璋的组合拳

四“江西张,道士气”

五“列仙之儒”张宇初

六明成祖的找人游戏

七内家高手张三丰

八最后的高人和最后的异人

九儒士的夙愿

十幸运的张元吉先生

十一张彦頨天师的错误

十二奢侈的“青词”

十三邵元节先生的妙计

十四最得宠的道士陶仲文

十五春药“红铅丸”

十六宫女们的呐喊“壬寅宫变”

十七“搭救”张家的人

十八井中的张天师

十九流寇攻打上清宫

二十哭笑不得的“法器”

二十一众说纷纭的历史

第九章无奈的人间道

一四十道符瑞浪费了

二新的转机

三蒙满灰尘的《道德经》

四王常月和白云观

五被砍掉头颅的贾神仙

六“十日不雨,汝道教可废矣”

七娄真人的养生之术

八雍正皇帝的死因

九得罪不起的张家佣人

十“颓波日下岂能回”

十一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

十二银子与生计问题

十三“无生父母,真空家乡”

十四与凡鸟争食的仙鹤

十五失落的天师玉印

十六重建天师府

后序“道”在何方?

天师世系

后记

“道”在何方?三年前的一个黄昏,我下班独自回家。当时,我住的地方是一个不大的巷子,从巷口出去,是一条繁华,但有些杂乱的街道。

巷子里一向很清静,但那天却有点不同。

我赫然发现,巷口那一小片空地上,居然搭起了一个戏台子,灯火通明。走过去一看,戏台旁边,供着一个道教的神像。记忆中,好像是什么“天帝”、“皇爷”……总之,模样和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差不多,一身金黄的锦绣,手上端端正正地握着一片笏,面容慈祥。

戏台的一角,坐着几个老者,持着胡琴、铙钹、琴箫等传统乐器,在不紧不慢地演奏着。戏台的中央,有一个中年女人,全身戏服,一边用南方方言念着道白,一边一板一眼做着动作。

这是一种流传已久的酬神戏。

我从戏台下面走过,好奇地往台上望去。突然,我发现,那个老女人也正在紧紧地盯着我看。我略感觉有点怪异:这个女人约有五十来岁,脸上白白的一层脂粉,却掩不住眼角岁月的痕迹。她面无表情,手上做着动作,涂满口红的嘴巴随着唱词刻板地一张一合,但双眼却随着我的身影骨碌碌地动个不停。

我在看着她,她也在看着我。我想,她大概也是有点寂寞吧?台下,是几排红塑料座椅,把空地摆得满满的,看上去红红的一大片。但是,座位上却是空无一人。那个老女人,完全是在对着一片空地,卖力地演唱。

我走了过去,到了小巷的尽头,回头看了看;戏台上依然灯火通明,音乐悠扬,老女人依然在卖力地唱着,台下依然是空空荡荡,无人喝彩……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几乎所有的主要宗教,都掀起了一股复兴的势头。有些社会学者形象地把它称为“上帝复仇”当年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喊出了“上帝死了”。但,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上帝”居然回来了,只不过换了一身“新衣服”:中东伊斯兰教的复兴运动,让整个世界感到震惊;基督教堂则把电吉他和现代乐队搬了进去,吸引了一大群一大群的年轻人;连远离尘嚣的佛教也不甘人后,人们发现,新修的佛教寺庙不断地涌现,香火还一天比一天旺盛……往往越是在物质发达的时候,宗教的力量便越能显示出来。弘一法师李叔同认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弘一法师的定义不一定适用于每一个人,但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却可以说是一种必须。

然而,在这样一股蓬勃的宗教复兴浪潮之中,我们发现,中国唯一的传统宗教道教,却令人遗憾地成为一个缺席者。

遥想起当年道教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景象,想起韦应物的“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李白的“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我们不能不为道教感到一丝悲凉!历史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道教,却似乎没有真正找到自己脚下将要走的那条“道”。

日本学者当年在研究道教时,遇到一个很简单,但很让人挠头皮的问题:什么是道教?对于道士们来说,这根本不是个问题:道可道,非常道嘛!说得清楚还叫什么“道”教?但对于现代的学者看来,概念问题可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于是经他们研究发现,在中国至少存在着两种道教,名称上可以多样化:“民众道教”VS“成立道教(教团道教)”;“通俗道教”VS“理论道教”;“民众的道教”VS“哲学的道教”等。

“民众道教”、“通俗道教”是一回事,它的源头可以上延至黄帝时期的巫术和原始宗教,殷商时期的祭祀和信仰,然后是《山海经》之类传说中的神仙信仰,楚地的巫祝淫祠等,一直到后期中国民间的自然神灵崇拜和鬼神崇拜。你走到乡下去,看到一块不小心长得略似人形的石头,旁边便自然会有好奇者摆上的香烛;村口那棵稍微老一点的榕树,拜满身的须发所赐,居然也得以享受人间的香火之奉。我见过最夸张的例子是这样的,有人在垃圾堆扔了一个短腿的芭比娃娃。第二天,旁边赫然摆着一碗白米,两只红烛!“成立道教”、“理论道教”、“哲学的道教”三个概念指的大致是同一种东西:正式的道教团体和理论。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家开头,提出了一种“清静无为”的思想。紧接着是庄周的发扬:“天人合一”以及被后人大为推崇的“养生之说”。再下来,还有申不害、邹衍等人的“黄老哲学”、“阴阳说”、“易学”、“五行说”等一大堆让人云里雾里的理论。如果您都学习过了,那么恭喜您!您可以像魏晋人那些潇洒地谈“玄”了。

张道陵最大的功绩在于,他巧妙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建立了第一个具有完备宗教教团,却极富有民间宗教特点的“五斗米”道。道教在他的手中宣告成立,不过,最后的完善,还要等待南北朝的陆修静、陶弘景、葛洪、寇谦之等著名高士。这些人为道教创建了完整的斋醮仪礼、神仙图系、教团组织规范等,使道教左看右看,都更像一门真正的宗教了。

但病根就是在那个时候留下的:虽然“两种道教”被勉强捏合成了一种,但道士们毕竟没有张道陵先生的分身法,可以一下子抱住两棵树。唐朝那时候就有些勉强了,道士们一半在深山专心地修炼,另一半便跑到深宫里帮皇帝老儿炼“仙丹”。到了明清时期,大多数道士在这两条路中间,选择了比较好走的那一条:“民众路线”。读经书、打坐练内丹、提高精神修养,这些都是枯燥而伤神的事情。哪里有扶乩、算命、捉鬼好玩、易玩?更重要的是,你一个人躲在深山打坐,未必玉皇大帝会深受感动,往你的头上丢一两块碎银子?粗糙、简易、短线的操作,其实是对自身实力的一种挥霍。这大概是后期道教陷入困境的一个内部因素。时代和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科学知识的普及,现在,随便在街上抓一个人,基本上都相当于几十年前的“知识分子”。你还能指望他们相信,在白云深处,有一个灵霄殿,里面还住着一个叫“玉皇大帝”的人;而在灵霄殿的上面的上面,还有一个兜率仙宫,里面住着个白胡子老头叫“太上老君”吗?那些还相信道教之中,近乎于巫术的那一套技法的人们,正在一天天地老去、死亡。年轻人多半正在朝教堂拥去。现在,靠这些粗糙的技法,还勉强可以蒙住几个没文化的老头老太太,收几文小钱,但到底还能够维持多久呢?四对于道教的救赎,我们还经常听到一种提法:道教文化。听起来是好听,但现在什么都可以称作“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筷子文化,甚至听说还有“厕所文化”。到最后,“文化”这个词汇,简直就成了对真正意义上的文化的侮辱了。

而对于一门宗教来说,把它称为“文化”,其实是一种降格。“文化”属于精神生活范畴,“宗教”属于灵魂生活范畴。把道教降解成太极拳、气功、养生术等,各取所需,却把对灵魂和生命的关注那一块,像多余的肉皮一样,看都不看一眼就扔进故纸堆里。人们现在对道教的态度,仿佛就像把一只活生生的仙鹤杀掉,肉拿来煮汤养生,羽毛铺成扇子,夏天里好扇扇风。

至于仙鹤的不凡风度和声动九天的唳鸣,却无人理睬。

然则,道教作为一门久远的宗教,难道在当今社会,真的就没有容身之所了吗?其实不然,对于现在忙忙碌碌的都市人来说,寻找一片可以栖身的清静之地,是一种生活的必需。例如,佛教的“禅学”,甚至包括日本佛学流派“日莲正宗”,都可以在世界各地,包括西方的各大城市中,找到越来越多的信徒。道教理论中的“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内丹说”等修身养性的理论和方法,说起来远比它们深刻,其实不难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处。关键是需要有一个人,或者一群人,给它披上一件适合于现代生活的“新衣”。那些穿着缝缝补补的道袍,头发蓬松的老道士形象,已经完全可以放进历史黄卷里了。而真正的现代道教徒,却还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这样的道教徒,最终会在我们身边出现吗?道教,是否还会有一次涅槃重生后的长鸣呢?答案无人知晓。

内容摘要:

  道教是中国人信仰的中心,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唯一宗教,最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和精神生活。道教信仰从古至今在中国具有最广泛的影响,同中国人的生活、感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倘若无视这一信仰,便无法理解中国人的生活。本书是自许地山开创道教史写作以来最好读的道教通史。揭秘中国人心灵的救治良方,回归汉民族灵魂深处的渴求。  本书从东汉末年道教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教写起,止于民国时第六十三代夭师张恩溥,纵贯道教历史一千八百余年。从道教张天师家族六十多代的兴衰,不仅引出整个中国道教发展的历史,还详细介绍了道教的经典教义、各宗各派,以及修炼方术、斋醮仪规等。更重要的是,作者从皇权专制与道教传承的内在紧张这个独特视角,为读者展现了道教近两千年来不断边缘化的发展历程。全书文笔生动,思路清晰,一扫以往道教史著的晦涩难懂,堪称许地山、傅勤家以来的第一次历史性突破。【作者简介】  尹梦飞,原名尹剑,生于1971年7月,四川成都人,现定居于新加坡。近十年来,工作之余以全副心力投入道教史研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道教的另类历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61338803
《中国道教的另类历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西安出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道教的另类历史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于2007.0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959.2-49 的主题关于 道教史-中国-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