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39.8
本书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理工科各类专业本科与研究生公共课程与通识课程使用的“系统工程”教材。全书包括系统工程学科的对象和任务、系统工程思想与方法、系统工程项目从需求分析、建构、设计、集成到工程实施与评价的全生命周期之工作方法与步骤、系统的描述与建模、系统的结构模型、系统的静态分析与优化、系统的动态建模与分析、随机服务系统、网络系统、系统可靠性、决策分析的概念与决策实用方法等内容。
第1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的基本概念
1.1 系统的概念
1.1.1 系统的含义与概念
1.1.2 系统的属性
1.2 系统的类型
1.2.1 从系统生成的原因分类
1.2.2 从系统的构成内容分类
1.2.3 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类
1.2.4 按系统状态对时间的关系分类
1.2.5 按照系统的规模大小和复杂程度分类
1.3 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3.1 系统的结构
1.3.2 系统的功能
1.3.3 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1.4 系统工程的产生与发展
1.4.1 系统工程的形成和发展
1.4.2 系统工程的含义
1.5 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与学科特点
1.5.1 系统工程学科的定义
1.5.2 系统工程的学科特点与学科位置
1.6 系统工程的应用举例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题举例
第2章 系统思想
2.1 系统思想和系统观
2.2 系统与环境
2.3 系统的秩序与组织
2.3.1 系统的秩序
2.3.2 系统的组织
2.3.3 系统的自组织
2.4 系统整体性思想
2.4.1 系统整体性的含义
2.4.2 系统整体性能的涌现
2.4.3 整体性思想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
2.5 系统层次性思想
2.6 系统的演化性
2.7 系统复杂性
2.8 系统与信息
2.8.1 信息的含义
2.8.2 系统中的信息
2.9 系统与控制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题举例
第3章 系统工程的方法论
3.1 系统工程的方法体系
3.1.1 系统工程的方法论、方法、技术与工具
3.1.2 系统工程方法论
3.1.3 系统工程的原则
3.2 硬系统方法论
3.2.1 系统工程的三维形态图
3.3 软系统方法论
3.3.1 软系统方法论的含义
3.3.2 软系统方法的步骤
3.3.3 对软系统方法的一些探讨
3.4 系统方法论的进一步发展
3.4.1 还原论、整体论和系统论方法
3.4.2 综合集成方法论
3.5 系统直觉
3.6 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
3.6.1 系统分析
3.6.2 系统综合
3.7 系统与知识
3.7.1 知识的含义与类型
3.7.2 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
3.7.3 系统中的知识
3.8 功能模拟和黑箱方法
3.8.1 功能模拟
3.8.2 黑箱方法
3.8.3 隐喻
3.9 系统工程中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9.1 人与天然系统的关系
3.9.2 人与人工自然系统的关系
3.9.3 系统工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
3.9.4 个人内心的各种关系
3.9.5 综合考虑
3.1 系统工程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3.11 系统工程的队伍与人才
3.11.1 系统工程的队伍
3.11.2 系统工程师的职业特点
3.11.3 应在广大领导人员和专业人员中普及系统工程知识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题举例
第4章 系统工程过程
4.1 系统工程与项目管理
4.2 系统工程过程的含义
4.3 系统生命周期
4.4 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的演化
4.4.1 系统生命周期模型的进一步发展
4.4.2 综合集成方法在系统工程过程中的应用
4.5 系统的验证与系统的确认
4.5.1 系统的验证
4.5.2 系统的确认
4.6 敏捷系统工程
4.7 系统再造工程
4.7.1 企业的再造工程
4.7.2 系统再造工程
参考文献
思考与讨论题举例
第5章 系统需求分析和系统建构
5.1 问题的确定
5.2 需求的开发问题
5.3 需求的调查
5.4 需求的分析与系统需求的定义
5.4.1 需求的分析
5.4.2 系统需求的定义
5.4.3 需求定义的工作难点
5.5 系统需求的管理
5.6 系统的建构问题
5.6.1 系统建构的意义
5.6.2 整体功能涌现与建构
5.7 系统建构工作的特点与原则
5.7.1 建构工作的特点
5.7.2 建构原则
5.8 系统建构工作的步骤
5.8.1 明确系统需求或问题
5.8.2 系统边界的确定
5.8.3 目标的确立
5.8.4 指标与指标体系
5.9 系统建构的实施
5.9.1 进行功能与体系结构设计
5.9.2 对各结构方案进行评价、选择
5.9.3 建立各种属性的体系结构
5.1 系统建构工作的方法
5.10.1 规范化方法
5.10.2 理性化方法
5.10.3 论证法
5.10.4 试探法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举例
第6章 系统的设计与集成
6.1 系统的初步设计
6.2 工程技术设计
6.3 系统的运行可行性设计
6.3.1 系统运行可行性的含义
6.3.2 系统的可使用性
6.3.3 系统的可支持性
6.3.4 系统的可生产性与可废弃性
6.3.5 系统的可承担性
6.4 系统集成
6.4.1 集成的含义
6.4.2 系统集成的进展
6.4.3 系统集成的类型
6.5 系统集成创新
6.5.1 创新的类型
6.5.2 系统集成创新的形式
6.6 系统集成创新的方法论
6.6.1 系统集成创新的目的:新的功能的涌现
6.6.2 集成的关键在于综合,而具体实施首先需要进行"系统建构"
6.6.3 系统集成创新必须同时着重技术和管理
6.6.4 要恰当掌握集成的"度"
6.6.5 要注意系统集成创新中的知识集成与创造
6.6.6 在系统集成创新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思维方式
6.6.7 系统集成的关键在于接口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举例
第7章 系统的描述与模型建立
7.1 系统的描述与建模
7.1.1 系统描述语言
7.1.2 建模也是一种系统描述
7.2 模型方法
7.2.1 模型方法的含义
7.2.2 概念模型与结构模型
7.2.3 定性模型与定量模型
7.2.4 系统建模过程
7.3 同构性与同态性
7.4 量化与尺度
7.5 数据的采集与管理
7.5.1 数据的类型
7.5.2 数据的管理
7.5.3 必须重视数据工作
7.6 系统的定性描述与知识表示
7.6.1 知识表示用于系统的定性描述
7.6.2 逻辑表示法
7.6.3 关系表示法(特征表表示法)
7.6.4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
7.6.5 语义网络表示法
7.6.6 框架表示法
7.6.7 面向对象的表示法
7.6.8 本体表示法
7.7 不确定性描述(一)——随机性
7.7.1 随机性描述
7.7.2 回归分析
7.8 不确定性描述(二)——模糊性
7.8.1 模糊性
7.8.2 语言变量
7.8.3 模糊数
7.8.4 模糊逻辑与模糊模式识别
7.8.5 模糊关系
7.9 非结构化信息的知识表示方法
7.9.1 半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
7.9.2 半结构化数据的知识表示
7.9.3 多媒体信息的知识表示
参考文献
习题与思考题举例
第8章 系统的结构建模
8.1 引言
8.2 概念模型
8.3 系统结构模型的矩阵表示
8.3.3 邻接矩阵的运算
8.3.4 可达矩阵
8.4 系统结构模型的分解
8.4.1 结构模型的分解
8.4.2 分解方法
8.5 索引矩阵与出现矩阵
8.5.1 索引矩阵
8.5.2 出现矩阵
8.6 结构模型的建立(1)
8.6.1 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
8.6.2 具体做法
8.6.3 简化方法
8.6.4 实例
8.6.5 待定元素求法
8.7 结构模型的建立(2)
8.7.1 关系划分∏1(S)
8.7.2 级别划分∏2(S)
8.7.3 分部划分∏3(S)
8.7.4 是否强连接单元的划分∏4
8.7.5 强连接子集的划分∏5
8.7.6 可达矩阵的变换
8.8 层次结构分析
8.8.1 层次结构分析法
8.8.2 举例
参考文献
《系统工程引论(第4版)》是高等工科院校自动化、计算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以及理工科各类专业本科与研究生公共课程与通识课程使用的“系统工程”教材。全书包括系统工程学科的对象和任务、系统工程思想与方法、系统工程项目从需求分析、建构、设计、集成到工程实施与评价的全生命周期之工作方法与步骤、系统的描述与建模、系统的结构模型、系统的静态分析与优化、系统的动态建模与分析、随机服务系统、网络系统、系统可靠性、决策分析的概念与决策实用方法等内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系统工程引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121174445 如需购买下载《系统工程引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版次 | 4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18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375 | 印数 |
系统工程引论是电子工业出版社于2012.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N945 的主题关于 系统工程-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