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原理

现代通信原理

苗长云, 主编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45.8

书籍简介:

本书共分为13章,内容包括通信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随机信号与噪声分析的数学知识,信道,模拟调制系统,基带传输系统设计,最佳接收准则及其最佳接收机的设计,多路复用、复接和多址接入技术,同步,信道编码原理和应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书籍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通信的概念及系统模型

1.1.1 通信的概念

1.1.2 通信系统模型

1.1.3 模拟通信系统模型和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1.2 通信的发展过程

1.3 通信系统的分类及通信方式

1.3.1 通信系统的分类

1.3.2 通信方式

1.4 信息及其度量

1.5 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习题1

第2章 确知信号分析

2.1 引言

2.2 信号与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

2.3 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1 信号的能量和功率

2.3.2 帕塞瓦尔(Parseval)定理

2.3.3 能量谱密度和功率谱密度

2.3.4 能量信号和功率信号通过线性系统

2.4 卷积

2.4.1 卷积的定义

2.4.2 卷积的性质

2.5 相关函数

2.5.1 波形的互相关与自相关

2.5.2 相关函数与谱密度

习题2

第3章 随机信号分析

3.1 引言

3.2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

3.3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3.3.1 随机过程

3.3.2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3.3.3 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3.4 平稳随机过程

3.4.1 平稳随机过程的定义

3.4.2 平稳随机过程的各态历经性

3.5 平稳随机过程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

3.5.1 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3.5.2 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及其与自相关函数的关系

3.6 高斯过程

3.6.1 高斯过程的定义

3.6.2 高斯过程的性质

3.6.3 高斯白噪声

3.7 窄带随机过程

3.7.1 窄带随机过程的概念

3.7.2 同相分量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3.7.3 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3.8 正弦波加窄带随机过程

3.9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习题3

第4章 信道

4.1 引言

4.2 信道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4.2.1 信道的定义

4.2.2 信道的数学模型

4.3 恒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3.1 恒参信道

4.3.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 随参信道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1 随参信道

4.4.2 随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4.4.3 随参信道特性的改善--分集接收

4.5 信道的加性噪声

4.6 信道的容量

4.6.1 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4.6.2 连续信道的信道容量

习题4

第5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引言

5.2 幅度调制与解调

5.2.1 标准调幅

5.2.2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

5.2.3 单边带调制

5.2.4 残留边带调制

5.2.5 调幅系统的解调

5.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3.1 通信系统抗噪声性能的分析模型

5.3.2 线性调制系统相干解调器的抗噪声性能

5.3.3 线性调制系统非相干解调器的抗噪声性能

5.4 角度调制

5.4.1 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5.4.2 窄带调频

5.4.3 宽带调频

5.4.4 调频信号的功率分布

5.4.5 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5.5 频率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5.1 NBFM的抗噪声性能

5.5.2 WBFM的抗噪声性能

5.6 频率调制系统的预加重和去加重

5.7 调频系统的专用芯片

5.7.1 低功耗调频调制器芯片

5.7.2 高增益低功耗解调器芯片

5.8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习题5

第6章 模拟信号数字化

6.1 引言

6.2 抽样定理

6.2.1 低通信号抽样定理

6.2.2 带通信号抽样定理

6.3 脉冲振幅调制

6.3.1 自然抽样

6.3.2 平顶抽样

6.4 脉冲编码调制

6.4.1 量化

6.4.2 编码和译码

6.4.3 PCM集成编、译码器简介

6.4.4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6.5 增量调制系统

6.5.1 增量调制的基本原理

6.5.2 增量调制系统中量化噪声和过载噪声的影响

6.5.3 增量调制系统中加性高斯白噪声的影响

6.5.4 PCM和?M的性能比较

6.6 几种改进型增量调制

6.6.1 总和增量调制

6.6.2 数字压扩自适应增量调制

6.6.3 差分脉冲编码调制

6.6.4 增量调制解调器芯片

6.7 语音与图像压缩编码简介

6.7.1 语音压缩编码简介

6.7.2 图像压缩编码简介

习题6

第7章 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

7.1 引言

7.2 数字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7.2.1 码型设计的原则

7.2.2 常用码型

7.3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分析

7.3.1 数字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7.3.2 常用数字基带信号功率谱密度举例

7.4 基带传输的码间串扰与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

7.4.1 数字基带信号传输系统模型

7.4.2 基带传输的码间串扰

7.4.3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7.4.4 无码间串扰的理想低通滤波器

7.4.5 无码间串扰的滚降系统

7.5 部分响应技术

7.5.1 第Ⅰ类部分响应

7.5.2 差错传播和预编码

7.5.3 第Ⅳ类部分响应波形

7.6 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7 眼图

7.8 均衡

7.8.1 时域均衡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7.8.2 时域均衡器的输出及抽头系数的计算

习题7

第8章 数字调制系统

8.1 引言

8.2 二进制数字调制原理

8.2.1 二进制幅移键控

8.2.2 二进制频移键控

8.2.3 二进制相移键控

8.3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8.3.1 2ASK信号的功率谱

8.3.2 2FSK信号的功率谱

8.3.3 2PSK信号的功率谱

8.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1 二进制振幅键控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2 二进制频移键控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3 二进制相移键控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4.4 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8.5 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8.5.1 MASK调制原理

8.5.2 MFSK调制原理

8.5.3 MPSK调制原理

8.5.4 M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6 现代数字调制技术

8.6.1 正交幅度调制

8.6.2 偏移四相相移键控

8.6.3 π/4-QPSK

8.6.4 最小频移键控

8.6.5 OFDM调制

8.6.6 其他恒包络调制

习题8

第9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9.1 引言

9.2 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及其最佳接收机

9.3 最小均方差准则及其最佳接收机

9.4 最小差错概率准则及其最佳接收机

9.4.1 最小差错概率准则

9.4.2 恒参信道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

9.5 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最佳接收

9.5.1 2ASK系统最佳接收机结构

9.5.2 2FSK系统最佳接收机结构

9.5.3 2PSK系统最佳接收机结构

9.6 最佳接收机的性能及其潜力

9.6.1 最佳接收机的性能及其潜力

9.6.2 最佳接收机与实际接收机的性能比较

习题9

第10章 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

10.1 引言

10.2 频分复用及多级调制

10.2.1 频分多路复用

10.2.2 多级调制

10.3 时分复用

10.4 数字复接技术

10.4.1 数字复接设备的构成

10.4.2 复接标准

10.4.3 复接方式

10.4.4 同步复接

10.4.5 异步复接

10.5 码分复用

10.5.1 概念

10.5.2 伪随机码

10.5.3 直接序列通信系统

10.5.4 跳频序列通信系统

10.6 多址通信方式

10.6.1 频分多址

10.6.2 时分多址

10.6.3 码分多址

习题10

第11章 同步原理

11.1 载波同步

11.1.1 插入导频法

11.1.2 直接法

11.1.3 同相正交法

11.1.4 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

11.2 位同步

11.2.1 插入导频法

11.2.2 自同步法

11.2.3 位同步系统的性能

11.3 帧同步

11.3.1 起止式同步法

11.3.2 对帧同步系统的要求

11.3.3 集中插入同步法

11.3.4 分散插入同步法

11.3.5 帧同步系统的性能

11.4 跳频信号的同步

11.4.1 跳频同步的内容及方法

11.4.2 跳频系统的等待自同步法

11.5 网同步

11.5.1 全网同步系统

11.5.2 准同步系统

习题11

第12章 差错控制编码

12.1 引言

12.2 纠错编码的原理

12.2.1 纠错编码的原理

12.2.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

12.3 常用的简单编码

12.3.1 奇偶监督码

12.3.2 二维奇偶监督码

12.3.3 恒比码

12.3.4 正反码

12.4 线性分组码

12.4.1 汉明码的编码原理

12.4.2 汉明码的译码

12.5 循环码

12.5.1 循环码的概念

12.5.2 码多项式及按模运算

12.5.3 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12.5.4 循环码的编码

12.5.5 循环码的解码

12.5.6 实用循环码

12.6 卷积码

12.6.1 卷积码的编码原理

12.6.2 卷积码的图解表示

12.6.3 卷积码的生成矩阵和监督矩阵

12.6.4 卷积码译码

12.7 交织码

12.8 Turbo码

12.9 网格编码调制

12.9.1 TCM编码器结构

12.9.2 归一化欧几里德距离

12.9.3 信号点集的划分

12.9.4 TCM码网格图及卷积码编码器

习题12

第13章 通信网

13.1 通信网概述

13.1.1 通信网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13.1.2 通信网的业务

13.1.3 通信网的分类

13.1.4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和发展

13.2 通信网的基本理论

13.2.1 通信网的拓扑结构

13.2.2 通信网中的交换

13.2.3 通信网的约定

13.3 基本通信网

13.3.1 电话通信网

13.3.2 数字数据网

13.3.3 计算机网络

13.3.4 综合业务数字网

习题13

附录A 误差函数、互补误差函数表

附录B 英文缩写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系统地介绍现代通信系统的组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共13章,内容包括:绪论、确知信号分析、随机信号分析、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模拟信号数字化、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系统、数字调制系统、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信道复用和多址方式、同步原理、差错控制编码、通信网。本书》力求系统性与实用性,内容叙述由浅入深、重点突出,每章后附习题。
《21世纪高等院校信息与通信工程规划教材:现代通信原理》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信息类各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电子与电气类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现代通信原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5273499
如需购买下载《现代通信原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邮电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5.8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198 印数 2500

书籍信息归属:

现代通信原理是人民邮电出版社于2012.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N911 的主题关于 通信原理-高等学校-教材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