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记忆

活着的记忆

王振忠, 主编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52.0

书籍简介:

本书为《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系列之三,本系列共选取了婺源徽剧、三雕、歙砚、傩舞、灯彩、抬阁、豆腐架、茶艺、祠堂等九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研究课题。婺源灯彩俗称“迎灯”,是婺源民间流行最广的一种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婺源方言中,灯同丁,迎灯有祝愿人丁兴旺和庆贺吉祥之意。婺源灯彩种类繁多,有花灯,龙灯、马灯、狮子灯、塔灯、船灯、桂花灯等。龙灯又分为板龙灯、香龙灯、滚龙灯。本篇还介绍了迎灯习俗、灯会等民间灯彩活动。婺源抬阁又称“桌戏”“台角”,是流动着的露天多层小戏台,也是一种民间灯彩。婺源抬阁剧目多达40余种。随着历史的演变,婺源抬阁表演技艺逐渐失传,只有甲路村的抬阁独存,故本篇主要介绍了甲路抬阁的特征、剧目及代表性作品、服装道具等,以及独特技艺与价值。婺源豆腐架:婺源村民利用豆腐架为道具,给小孩穿上新衣,化上妆,让他们站在豆腐架上,摆出有关戏目的造型,抬起来巡游。婺源豆腐架在人们心目中有驱魔逐疫、降吉纳福和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功能。早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就有江湾豆腐架的记载:“架子鳅肴豆腐勺,台面秋千掌上飘。”。

作者介绍:

王振忠,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历史地理、明清史、社会史、徽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迄今出版著作十数种,主要包括《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1996)、《乡土中国·徽州》(2000)、《中国历史人文地理》(2001,副主编)、《徽州社会文化史探微》(2002)、《水岚村纪事:1949年》(2006)、《(新发现的徽商小说)我之小史》《2008)、《千山夕阳:王振忠论明清社会与文化》(2009)、《新安江》(2010)、《日出而作》(2010)、《明清以来徽州村落社会史研究》(2011)等。另与法国劳格文(John Lagerwey)教授合作主编有“徽州传统社会丛书”(2011-)。

书籍目录:

第一篇 婺源灯彩

一、婺源灯彩沿革

二、婺源龙灯

三、婺源香灯

四、婺源撑灯

五、婺源杠灯

六、婺源动物灯

七、婺源迎灯舞龙习俗

八、婺源灯会

九、婺源灯彩传承

第二篇 婺源抬阁

一、婺源抬阁概述

二、婺源抬阁源流

三、婺源抬阁分布

四、甲路抬阁特征

五、甲路抬阁剧目及代表作

六、甲路抬阁的服装、道具

七、甲路抬阁小演员挑选标准

八、甲路抬阁技艺

九、婺源抬阁价值

参考文献

第三篇 婺源豆腐架

一、婺源豆腐架概述

二、婺源豆腐架源流

三、婺源豆腐架典型作品

四、婺源豆腐架文化现泵

五、婺源豆腐架价值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3(灯彩、抬阁、豆腐架)》全面准确地反映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与保护成果,得到了婺源文化人士的积极响应。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婺源重视申遗与保护并举的措施,以及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自觉,《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3(灯彩、抬阁、豆腐架)》还体现了编写者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情怀。

编辑推荐:

《活着的记忆: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3(灯彩、抬阁、豆腐架)》既注重史料的运用,又强调实地调查和口碑资料的采集;既重视资料的收集,更重视分析研究。其宗旨就是将各研究课题放在徽州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大背景下,分析其源流、成因、发展演变,并为项目传承提供翔实资料。同时,基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宣传的需要,在研究成果汇编中,除了突出学术性,也兼顾了可读性,表述力求生动、通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活着的记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录》系列
9787210059622
如需购买下载《活着的记忆》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昌出版单位江西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5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 168 印数 3500

书籍信息归属:

活着的记忆是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3.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95.64-62 的主题关于 文化遗产-婺源县-名录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