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江城市排涝模型

滨江城市排涝模型

高成, 徐向阳, 刘俊, 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30.0

书籍简介:

本书着眼于建立适合滨江城市的排涝计算模型,提出了衔接排水标准和排涝标准的方法;建立了产汇流计算模型和管网排水模型,提出了管道通畅度参数;建立了河网计算模型和排涝计算模型,提出了新的排涝计算方法,即蓄水曲线法、节点控制水位法、泵站边界试算法;分析了影响排涝模数的主要因子——排涝面积、可调蓄水面率和透水率,建立了排涝模数与这些因子之间的总体定量关系;利用该关系计算得到投资费用最低的最优水面率和透水率,为滨江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总结了保持最优水面率和透水率的相应措施。

书籍目录:

前言第1章 绪论1.1 滨江城市涝灾1.1.1 滨江城市区域界定1.1.2 滨江城市涝灾主要特点1.1.3 滨江城市涝灾成因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 排涝标准和排水标准衔接1.2.2 产汇流计算1.2.3 河网非恒定流计算1.2.4 排涝计算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 研究目的1.3.2 研究内容1.3.3 研究方法

前言第1章 绪论1.1 滨江城市涝灾1.1.1 滨江城市区域界定1.1.2 滨江城市涝灾主要特点1.1.3 滨江城市涝灾成因1.2 国内外研究进展1.2.1 排涝标准和排水标准衔接1.2.2 产汇流计算1.2.3 河网非恒定流计算1.2.4 排涝计算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3.1 研究目的1.3.2 研究内容1.3.3 研究方法第2章 设计暴雨分析2.1 设计暴雨历时2.1.1 地面汇流时间2.1.2 管道汇流时间2.1.3 河道汇流时间2.2 次暴雨过程划分2.3 设计雨量计算2.4 设计暴雨时间分布2.4.1 采用芝加哥公式分配2.4.2 采用典型暴雨过程分配2.5 设计暴雨空间分布2.6 本章小结第3章 排涝标准与排水标准衔接3.1 设计标准概论3.2 选样方法及其设计值间的关系3.2.1 通用选样方法3.2.2 各种选样方法的特点3.2.3 各种选样方法设计值之间的关系3.3 超定量法与年最大值法重现期关系3.4 调蓄能力差异下的重现期关系3.5 本章小结第4章 产汇流模型4.1 产流理论分析4.1.1 产流影响因素4.1.2 下垫面特性4.1.3 产流计算特点4.1.4 产流模型设计4.2 地面汇流理论分析4.2.1 地面汇流影响因素4.2.2 地面汇流模型设计4.3 本章小结第5章 管网汇流模型5.1 管网排水特性分析5.1.1 雨水管道水流状态5.1.2 雨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5.1.3 雨水管网水力初始和边界条件5.2 管网排水方程推导5.2.1 连续性方程5.2.2 能量方程5.3 管网汇流模型设计5.3.1 雨水管道非线性运动波偏微分方程5.3.2 雨水管道非线性运动波方程的有限差分格式5.3.3 牛顿迭代逼近法求解有限差分方程5.4 应用实例5.4.1 徐汇区自然概况5.4.2 徐汇区防汛工程概况5.4.3 模型参数分析率定5.4.4 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5.5 本章小结第6章 河网汇流模型6.1 圣维南方程组的数值求解6.1.1 Preissmann隐式差分格式6.1.2 Preissmann格式稳定条件和精度6.1.3 边界条件6.2 河网非恒定流水动力学数学模型6.2.1 外河道计算6.2.2 内河道计算6.2.3 环状河网的求解步骤6.2.4 节点水位方程6.3 河网概化6.3.1 基本河道的概化6.3.2 湖泊的概化6.3.3 流域面上调蓄作用的概化6.4 边界条件6.4.1 外边界条件6.4.2 内边界条件6.5 初始条件及露滩处理6.5.1 初始条件确定6.5.2 露滩处理方法6.6 圩区处理6.7 应用实例6.7.1 产汇流模拟6.7.2 河网概化6.7.3 设计潮型6.7.4 边界条件及防洪控制调度方式6.7.5 计算方案6.7.6 计算参数6.7.7 排涝设计水位计算结果6.8 本章小结第7章 泵站排涝流量模型7.1 当前简化方法7.1.1 排涝模数公式推导7.1.2 图解法与表解法计算7.1.3 方法比较7.1.4 简化方法的改进7.2 新计算方法研究7.2.1 蓄水曲线法7.2.2 节点控制水位法7.2.3 泵站边界试算法7.3 应用实例7.3.1 载体概况7.3.2 水文计算7.3.3 蓄水曲线法计算7.3.4 节点控制水位法计算7.3.5 泵站边界试算法计算7.4 推荐方法7.5 本章小结第8章 排涝计算影响因子分析8.1 影响因子筛选8.2 排涝模数与各主要影响因子的关系分析8.2.1 排涝面积变化8.2.2 可调蓄水面率变化8.2.3 透水率变化8.3 排涝模数与各主要影响因子的定量关系估算8.3.1 模型建立8.3.2 参数估计8.4 最优水面率与透水率研究8.4.1 最优水面率与透水率计算8.4.2 保持最优水面率与透水率的措施8.5 本章小结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城市水利丛书:滨江城市排涝模型》着眼于建立适合滨江城市的排涝计算模型,提出了衔接排水标准和排涝标准的方法;建立了产汇流计算模型和管网排水模型,提出了管道通畅度参数;建立了河网计算模型和排涝计算模型,提出了新的排涝计算方法,即蓄水曲线法、节点控制水位法、泵站边界试算法;分析了影响排涝模数的主要因子——排涝面积、可调蓄水面率和透水率,建立了排涝模数与这些因子之间的总体定量关系;利用该关系计算得到投资费用最低的最优水面率和透水率,为滨江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依据;总结了保持最优水面率和透水率的相应措施。  《城市水利丛书:滨江城市排涝模型》可供从事城市水务、城市水文、城市防洪与排涝等相关专业的研究人员,水利、市政、规划等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使用和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滨江城市排涝模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城市水利丛书
9787517014775
如需购买下载《滨江城市排涝模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

书籍信息归属:

滨江城市排涝模型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U992 的主题关于 城市排水-计算模型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