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的女神

狂欢的女神

刘剑梅,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在美国大学执教的旅美女学者的文集。包括学术散文、思想性散文、情感性散文等。

书籍目录:

序一:女性学者的憧憬

序二:亲情与才情的双重诗意

辑一:狂欢的女神

凯特.萧邦:“坏女人”的百年震撼

普拉斯与塞克斯顿:与诗神死神共舞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诗中狂欢的奥兰多

阿特米西亚:拥有恺撒般灵魂的女画家

弗里达:自我画像的极致

玛雅.黛伦:美国先锋派电影之母

崔明霞:来自越南的导演奇才

简.坎皮恩:闯荡好莱坞的巾帼英雄

白薇:挣脱身体牢房的左翼女性

朱天文:远方的极境眼光

李碧华:香港的暧昧与狭邪

辑二:青春与心事

生命的眷恋

沉寂的池塘

似梦人生

我的故乡

玫瑰色的秋叶

帘外秋雨正潺潺

抱着娃娃到香港

“第二祖国”门前的徘徊

此刻我更相信眼泪

为自救而写作

我的第一部英文著作

我的“水上书写”

空间与女人

辑三:沧桑论语

轻与重选择困境

命运交织的香港

重新定义美国

劫后美国文化的转机

忧患中的人性呼唤

世俗化喧嚣中的孤寂思索

主宰语言还是被语言主宰

阿富汗女人的面妙

身体书写的末世景象

辑四:审美手记

论金庸小说中的性别政治

预言的溃败

传记作者的良知眼睛

先锋文学的先锋

先锋对人性美的妥协

时代变迁中的父子情

城市的多边故事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情结

女性版的“亚瑟王传奇”

一位男性的“女性主义者”

小跋

前言

一九九二年秋天,刘剑梅来到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开始博士课程。在我第一个印象里,剑梅眉清目秀,举止从容;个头虽小,但人如其名,自有一股蓄势待发的锐气。哥大东亚系甄选学生一向严格,剑梅能够脱颖而出,凭的是她在北大以及科罗拉多大学硕士班的专业训练。难得的是,她从不视过去的科班训练为当然,反而有一切从头来起的决心。她对学问的热诚,还有对人文世界的关照,与一般挟西学或中学以自重的年轻学者,颇有不同。

直到剑梅入学以后,我才知道她的父亲是刘再复先生这果然是家学渊源了。

剑梅在哥大五年,埋头苦干,得到博士学位后赴马里兰大学任教,而且在去年一举得到终身教职。在同辈中,她的际遇应该算是最出色的之一。但作为剑梅的指导教授,我看得到她这些年来无论是治学还是教书,一步一脚印,走得辛苦却也踏实。与此同时,她又为人妻,为人母,能有今天的成绩,得来实在不易。

剑梅的专长是现代文学与历史、性别关系的互动。她的博士论文,以及第一本英文专书,写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革命加恋爱”的小说政治。这个题目看来平常,里面其实大有文章。三十年代风云变幻,前卫作者或热衷民族改造,或追求主体解放,总结起来,正不脱“革命”、“恋爱”两大目标。以后五十年中国所经历的种种激情狂热,基本源出于此。时移事往,剑梅成长的岁月却是放逐诸神的年代。在美国,她重新检视“革命加恋爱”的谱系,反思其中所透露的中国现代性特征;论文写的虽然是文学,但一股与历史对话的冲动,跃然纸上。

然而剑梅的兴趣不能为美国的学院文化所限制。以她的训练,很可以追随时新理论或话题,随风起舞一番。这些年与她背景类似的学者,有多少成了后殖民、学院新左派,中国美国,一鱼两吃,不亦乐乎。剑梅反而沉潜下来,专心自己的学问。行有余力,她由中国文学放眼世界文学艺术,由学院角度体验日常生活,发为文章尤其是中文文章,平实亲切,却往往透露她不愿随俗的坚持。

这些文章的部分结集成为《狂欢的女神》。这本文集分为四辑,在其中剑梅讨论当代女性文学、电影、艺术的得失;反思女性学者/作者的生活境况;评论国际社会的人文、政治话题;抒写个人阅读的感怀;还有与父亲刘再复就多种议题进行的对话。这些文章常因时因地而作,体例虽有不同,但热切的情怀始终如一。辑一“狂欢的女神”写中西女性艺术家的欲望与想象,挫折与成就,最见剑梅的用心。从英国小说家伍尔夫到墨西哥画家弗里达,从越南、新西兰导演崔明霞、坎皮恩到华文作家朱天文、李碧华,剑梅探勘这些女性艺术工作者如何运用不同形式,诉说一己的心事,也如何以惊世的才华,开启了女性创作的典范。而她们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艰难,也就更令人触目惊心。剑梅阅读、思索这些艺术家的生平与创作,充满无限敬意。但女神狂欢的代价几何?同为女性,她对自己的创作位置,想来也不能无所感吧。

由此,辑二剑梅的“青春与心事”形成强烈对比。她对学问与家庭的两难,女性生育和书写的类比,有相当直率的告白。比起那些“狂欢的女神”所经历的大起大落,剑梅的问题也许显得微不足道。但惟其平白如此,她反而点明了性别主义的另一个面向:女性议题尽管能用繁复的修辞包装话题,但生命和生活最基本最琐碎的取合,总有让人无言以对的时刻。

《狂欢的女神》洋溢一位女性学者特有的憧憬和感触。然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响剑梅创作及问学最重要的源头是位男性,即父亲刘再复先生。

展读书中这对父女问的文字来往,有亲情的深深眷恋,也有学问的彼此支援,而我更好奇父亲的影子对我们的“女神”有多大的影响?父女有关性别间的辩证未来依然是值得开拓的方向。

作为女性书写者,剑梅向往“液态写作”,“水上书写”的可能。张爱玲“流言”式的写作策略,显然启发了她。但我以为剑梅不必以此自限。女性的书写可以形成流言絮语,也可以发为金石之声。女神之所以能够狂欢,因为有更大的勇气和义无反顾的信心。剑梅一向谦虚,然而人如其名,她总似在默默磨洗一股剑气。剑梅的学术和文学事业正在开启阶段,未来成绩的精益求精,应该是可以期待的。是为序。

后记

朱天文在她的小说《世纪末的华丽》中塑造了一个后现代的都市女性米亚,她生活在琳琅满目的服装品牌里,满屋子都是干花干草,都市文化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她的骨髓里。在她居住的家里,大自然的色泽日渐消失整个过程就像鲜亮的玫瑰一点点变成了干花,作为摆设的干花似乎在延续着生命的记忆,可是这种延续却有些虚假。小说结尾,作者指出了现代女性的出路:“年老色衰,米亚有好手艺足以养活。湖泊幽邃无底洞之蓝告诉她,有一天男人用理论与制度建立起来的世界会倒塌,她将以嗅觉和颜色的记忆存活,从这里并予之重建。”女模特米亚的生活是一种典型的都市生活,她就像一个衣架子,活在各种品牌和不同质地的衣服里,而每件衣服都有某种“亚文化”的内涵。嗅觉和颜色固然很有女性的意味,可是因为离开了生命的本真,显得很缥缈像幻觉,像画境,让人触摸不到。看到米亚的未来,我心里不由自主地用溺起一种对大海、对森林、对花开花荣的渴望,这种渴望是对实实在在的生命的渴望。我觉得女性的世界应该建立在深邃而自由的情感湖底只有那里才会进发出女性的创造力。柔软、流动、沁人心脾的流水有着绵绵不断的力量,这当然比那片干扁的玫瑰花瓣长久、实在多了。

我所定义的“液态写作”或“水上写作”寻求的其实就是这种真正属于女性的源泉女性创造力的源泉。在“辑一”中,我写了一群独特的女性,有女导演、女作家、女画家等。我写她们,是因为她们的存在方式与创造方式给我带来了激情和灵感。这一群女性像狂欢的女神,勇敢地冲破男性传统的束缚,回到生命的本体中,回到有着大海般韵律的女性身体里,回到女性创造者的内部,从那里出发,去思想、去感受、去创作,在燃烧的生命中寻找真我,在种种人生的困境中寻找基本人性的永恒内涵。在我眼里,她们的艺术是一场场辉煌的凯旋:不仅成功地回归于真实,也成功地回归于生命的本然。她们被都市物质生活剥离得只剩下空壳的米亚们,好像丢了灵魂,如同干花一样易碎。

这部集子收入我在美国陆陆续续写下的一些中文文章。二十一岁来美后,大部分时间都用英文教书写作,受学院派的影响很深。也许因为常常写论文,总是感受不到写作的快乐,倒是散文书写给我带来一点心理平衡。虽然喜欢与散文,可常常忙得顾此失彼。好在有父亲逼迫,于是尚能有所完成。

二○○五年九月,父亲来马里兰看我和孩子,建议我把这些文章整理成书,看我漫不经心的样子,他干脆自己动手,把我的书房翻个遍,编成了这本集子。如果不是父亲把这些文章找出来,并且编成书,它们的命运一定会像我年轻时代写的大部分散文诗先是被搁置一旁,然后很快就消失在时间里。对自己写过的东西漫不经心,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因为我对过去的作品总是不满意。不过父亲说,虽然他相信我以后还会有长进,可是这些文字却是心灵的记录和成长的见证。于是,他连我的幸存下来的几篇散文诗也找了出来,做人本书第二辑(《青舂与心事》)。从《生命的眷恋》到《玫瑰色的秋叶》等五篇短章写于北大与来美初期,放入书中似乎不大和谐,但因为是青春时期的“少作”,就不悔其幼稚,同意父亲编入集子,算是一种脚印与纪念吧。

无论用中文写些什么,父亲总是我的第一读者。每次写完一篇文章,总是迫不及待地传真给他,希望尽快听到他的评语。如果写得好的话,即使他还在香港或是科罗拉多,我也能够感觉到他惊喜的眼光,这目光让我更加热爱文学。有这么一位知音般的父亲是很幸福的,不过,我同时也感到压力很大,因为父亲对我的期待有时候过高了。母亲在现实生活中则给了我许多实际的帮助。自从我生了孩子后,时间变得异常紧迫。每到艰难时刻,母亲都从异地赶来帮我带孩子。没有她的帮助,我绝对无法完成第一本英文著作和这些汉语文章。虽然至今还没有像父亲那样写一篇《慈母颂》,献给自己的母亲,然而,自从我也做了“妈妈”以后,倒是感受到母亲的伟大。我的先生黄刚,是大学时代的恋人。他对我始终如一的情感,滋润着我,给我单调的学术生涯带来了鲜亮的色彩。我们可爱的儿子和女儿,就像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充满天真天籁,他们才是我最得意的作品,什么文字都不会美过本真的生命。

除了感谢亲人之外,我要衷心感谢我的博士生导师王德威教授在超负荷繁忙中,还认真阅读《狂欢的女神》全书,并作了序。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他都是我效仿的楷模。在序言中,他写道:“女性的书写可以形成流言絮语,也可以发为金石之声。”这是多么宝贵的见解呵。女性的声音未必是懦弱的,它可以超越学院派的羁绊和性别的局限,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灵魂力度与语言力度。我一定会铭记老师的教诲和期待。

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吴彬老师。在还没有出版这本书之前,我偶尔给《读书》杂志写稿,她作为编者,就真诚地鼓励与扶持,帮我获得中文写作的信心。此次,她又亲自当我的责任编辑,格外认真地审阅稿子,这真是我的荣幸。此时我除了感激之外,只能从海外向她我小时称为吴彬姨,致敬了!

内容摘要:

  本书是旅美女学者刘剑梅的个人文集。全书分为“狂欢的女神”、:青春与心事“沧桑论语”,“审美手记”四辑,具体收录了:《生命的眷恋》、《沉寂的池塘》、《弗里达:自我画像的极致》、《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诗中狂欢的奥兰多》、《抱着娃娃到香港》等散文。  本书是现在美国大学里执教的旅美女学者的个人文集。全书分为“狂欢的女神”、:青春与心事“沧桑论语”,“审美手记”四辑,包括学术散文、思想性散文、情感性散文和文学艺术批评类文章。文章情思丰沛,充溢着诗意与个性,具有女性学者独特的学术视角及生命感情。作者简介:  刘剑梅,北京大学中文系学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东亚系硕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为美国马里大学亚洲与东欧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曾出版过《共悟人间:父女两地书》(与刘再复合著)、《革命与情爱:文学史、女性身体与主题重复》等中、英文著作。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狂欢的女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读书书系
9787108026132
如需购买下载《狂欢的女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狂欢的女神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7.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 的主题关于 散文-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