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

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光红, 田一淋, 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对我国自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以来所实行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当前国内城镇居民的住房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管窥;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介绍了西方国家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实践和运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

作者介绍:

马光红,女,山东临朐人,管理学博士,上海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房地产经济,城市经济、住房保障。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1项,主编教材6部。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书籍目录:

1 公共住房运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公共住房政策及运作现状 1.2.1 经济适用住房运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2.2 廉租住房运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我国公共住房运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1.3.1 强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1.3.2 保障机制的转变与当前运行体系滞后的矛盾 1.3.3 制度化实施与体系混乱的矛盾 1.3.4 贫富差距与财富分配的矛盾 1.3.5 投资旺盛与宏观调控效果微弱之间的矛盾 1.4 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 1.4.1 丰富并完善我国公共住房理论 1.4.2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 1.4.3 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垂直公平,提高公共住房政策的运行绩效

1 公共住房运作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 问题的提出 1.2 我国公共住房政策及运作现状 1.2.1 经济适用住房运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2.2 廉租住房运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3 我国公共住房运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1.3.1 强大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 1.3.2 保障机制的转变与当前运行体系滞后的矛盾 1.3.3 制度化实施与体系混乱的矛盾 1.3.4 贫富差距与财富分配的矛盾 1.3.5 投资旺盛与宏观调控效果微弱之间的矛盾 1.4 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意义 1.4.1 丰富并完善我国公共住房理论 1.4.2 完善我国住房保障体系 1.4.3 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垂直公平,提高公共住房政策的运行绩效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框架2 国内外公共住房理论研究与运作实践 2.1 域外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理论研究现状述评 2.1.1 对住房“入侵”、“过滤”的研究 2.1.2 对住房“互换”规律的研究 2.1.3 对住房“梯级消费”的研究 2.1.4 对住房租金管制的市场效应研究 2.1.5 对住宅市场消费连续性的研究 2.1.6 对住房政策方面的研究 2.1.7 对公共住房政策及实施绩效方面的研究 2.1.8 住房金融研究 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2.2.1 住房保障政策的国际比较、经验借鉴方面的研究 2.2.2 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策略研究 2.2.3 住房保障政策的作用机制及实施效应研究 2.2.4 住房金融研究 2.2.5 住房保障法律法规、产权及其收益问题研究 2.2.6 准入审核和退出机制的研究 2.3 美国、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及其运作实践 2.3.1 美国住房保障政策及其实施策略 2.3.2 新加坡住房保障政策及其实施策略 2.4公 共住房理论与实践有待于继续研究的问题3 公共住房运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3.1 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的理论基础 3.1.1 新公共管理学理论 3.1.2 市场失灵理论 3.1.3 制度变迁理论 3.1.4 产业组织理论 3.1.5 民营化理论 3.1.6 合作经济与合作主义 3.1.7 制度均衡理论 3.1.8 博弈理论 3.1.9 协同理论 3.1.10 竞合战略理论 3.2 PIPP模式的住房保障体系的文献综述 3.2.1 基于公共物品视角 3.2.2 基于市场失灵与政府微观规制视角 3.2.3 基于PPP模式视角 3.2.4 基于中间组织视角 3.2.5 基于公共住房保障体系视角 3.2.6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 3.3 PPP模式的诠释、起源、类型与组织机构 3.3.1 PPP模式的诠释、起源 3.3.2 PPP模式的典型种类与应用 3.3.3 组织机构和运行形式 3.4 PPP模式的利弊分析 3.4.1 PPP模式的优点 3.4.2 PPP模式的缺点 3.5 西方国家与我国引人PPP模式的现状 3.5.1 西方国家引入PPP模式的现状 3.5.2 中国引入PPP模式的现状 3.6 PPP模式的扩展——PIPP模式的诠释 3.6.1 PIPP模式的基本内涵 3.6.2 PIPP模式的核心内涵 3.7 PIPP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3.8 PIPP模式的效率分析 3.9 PIPP模式的激励分析 3.9.1 模型假设 3.9.2 模型构造与解释 3.9.3 激励小结 3.10 基于中问组织的分析 3.10.1 中间组织存在的必要性分析 3.10.2 中间组织的理论基础 3.10.3 博弈理论分析 3.10.4 中间组织的发展与比较 3.11 我国香港地区PIPP模式在住房供给中的应用以及西方国家中间组织机构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职能分析 3.11.1 PIPP模式在住房供给中的应用——以香港为例 3.11.2 西方国家中间组织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职能分析 3.12 中国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架构及具体形式的探索 3.12.1 私人机构——PIPP模式生产活动的具体实施者 3.12.2 中间组织——PIPP模式的主导力量和体系的协调核心 3.12.3 政府——PIPP模式的宏观调控者,非直接执行者4我国 PIPP模式的公共住房保障体系的控制系统 4.1 PIPP模式的时机选择与边界把握的混沌控制 4.1.1 合作形式的时机选择 4.1.2 案例分析——香港红湾半岛事件 4.1.3 合作边界把握的实证分析 4.2 边界把握的形式与混沌控制 4.2.1 边界把握形式 4.2.2 混沌控制 4.3 宏观经济政策系统控制 4.3.1 数据分析 4.3.2 动态效应VECM模型 4.3.3 VECM的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 4.3.4 总结 4.4 合作伙伴控制 4.4.1 香港的PASS系统 4.4.2 PIPP的合作审核评价体系 4.5 基于Agent的对象管理信息系统控制 4.5.1 结构模块合成图 4.5.2 系统流程图 4.5.3 建立合同网络架构与案例数据库 4.6 生态系统管理控制 4.6.1 优化合作组织的生态位 4.6.2 柔性化其合作边界 4.6.3 相关机构的确定和有效运行5 公共住房空间区位选择 5.1 我国主要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现状及开发区位的选择 5.1.1 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现状及开发区位的选择 5.1.2 天津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及开发区位的选择 5.1.3 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发展现状及开发区位的选择 5.1.4 重庆市经济适用住房发展现状及开发区位的选择 5.2 “空间失配假设”与公共住房选址 5.2.1 “空间失配假设”的诠释及研究综述 5.2.2 经营土地与公共住房选址失配 5.3 保障性住房“空间失配”引致的福利损失分析 5.3.1 住宅租金的构成 5.3.2 经济适用住房“空间失配”与福利损失模型的构建 5.4 公共住房选址建议及嵌入式开发模式6 公共住房产权、内循环机制及制度创新 6.1 房地产产权的概念及产权的取得 6.1.1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产权的概念 6.1.2 产权的概念 6.1.3 西方法学中的产权理论和产权的内涵 6.1.4 房地产产权的概念 6.1.5 房地产所有权的取得方式 6.2 我国公共住房产权 6.2.1 经济适用住房产权研究 6.2.2 廉租住房产权研究 6.3 存量经济适用住房产权让渡的内循环机制 6.4 公共住房制度的创新 6.4.1 变相财政补贴模式的转变 6.4.2 融资机制的创新 6.4.3 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的动态变化 6.4.4 公共住房模式创新——经济租用住房 6.5 公共住房保障边界的拓展与动态演化 6.5.1 公共住房保障边界的拓展与动态演化的内涵 6.5.2 公共住房保障边界的拓展与动态演化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分析 6.5.3 流动人口和城市新白领住房保障的实施建议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本书对我国自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以来所实行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对当前国内城镇居民的住房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管窥;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介绍了西方国家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实践和运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公共住房运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住房保障控制系统研究、公共住房空间区位选择、公共住房产权、内循环以及动态演化。有别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视角,本书首先基于我国公共住房制度在运作中存在的资金瓶颈的约束,在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公司合作制(Public-In termediary-Private Partnerships),即PIPP模式,探讨该模式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运用和具体的操作形式,并对该模式的居住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其次,基于“空间失配”理论,对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和选址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公共住房“空间失配”所引致的福利损失,提出了公共住房的选址建议和开发模式选择;最后,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对我国公共住房的产权问题、动态演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本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提高我国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适合房地产经济、住房保障、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者以及相关领域的高校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编辑推荐:


本书对我国自住房制度货币化改革以来所实行的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的运行现状以及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进行了深人的分析,对当前国内城镇居民的住房状况进行了全面的管窥;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介绍了西方国家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实践和运作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住房制度的政策建议和实施措施。本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公共住房运作模式的创新性研究、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住房保障控制系统研究、公共住房空间区位选择、公共住房产权、内循环以及动态演化。有别于国内其他学者的研究视角,本书首先基于我国公共住房制度在运作中存在的资金瓶颈的约束,在公私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以中间组织为枢纽的公司合作制(Public-In termediary-Private Partnerships),即PIPP模式,探讨该模式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运用和具体的操作形式,并对该模式的居住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其次,基于“空间失配”理论,对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和选址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公共住房“空间失配”所引致的福利损失,提出了公共住房的选址建议和开发模式选择;最后,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制度创新理论对我国公共住房的产权问题、动态演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本书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提高我国公共住房制度的运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书适合房地产经济、住房保障、城市经济、城市规划、土地资源管理等领域的研究者以及相关领域的高校教师和学生阅读参考。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2117482
《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9 × 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公共住房理论与实践研究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299.233.1 的主题关于 住宅-经济政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