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1
定价:58.0
《中国对联艺术》以联史为经,以联例为纬,融对联的来龙去脉、形式、社会功能、情境、意境、风格、创作、修辞、宜忌等于一体,阐释了中国对联的艺术特色。并附有对联的实例赏析和书法作品。每类对联又有详细的分类,如节日类、景点类、励志类等,方便读者的运用和掌握。对于其中的古代的对联又得含有典故等不易懂的内容,都详加解释。
引论
一、对联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二、必须建立对联学
三、对联的艺术欣赏
第一章 对联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对联的起源
第二节 对联的别称
第三节 宋元前对联的发展概况
一、联语
二、对句
第四节 明清到l966年前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 现状与展望
第六节 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什
一、与汉字的结舍
二、与书法的结合
引论
一、对联学研究的意义和对象
二、必须建立对联学
三、对联的艺术欣赏
第一章 对联的来龙去脉
第一节 对联的起源
第二节 对联的别称
第三节 宋元前对联的发展概况
一、联语
二、对句
第四节 明清到l966年前的发展概况
第五节 现状与展望
第六节 对联发展的客观条什
一、与汉字的结舍
二、与书法的结合
三、与民间风俗习惯的结合
四、与生活和生活场所的广泛蛄合
五、与名胜、古迹、景点、祠庙的结舍
六、与谐趣、戏谑及或隐或显的斗争手段的结合
七、与行业的结合
八、与小说的结合
九、与纪念、宣传、广告的结合
十、与国际交往的结合
十一、有意的倡导与示范
十二、对联创作的指导书、联话及对联故事等著作,对于对联的普及和发展也起着有力的推广和促进作用
第二章 对联的形式、语言和社会功能
第一节 对联的形式
第二节 对联的语言
一、语言要有个性
二、语言要生动,力求雅俗共赏
三、语言要有新意
四、语言要富机趣
第三节 对联的社会功能
一、起到歌颂功德、点缀升平的作用
二、起到讥刺、抨击和揭露的作用
三、起到交际、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情谊的作用
四、起到譬解、劝慰、启示和警儆的作用
五、起到解说、提要和补充的作用
六、起到反映民间风情、留下地方或时代特点的作用
七、为各阶层起到表达意愿的作用一
八、起到烘染气氛、增强色彩的作用
九、起到遣怀、抒发各种情感的作用
十、起到逗趣、测试的作用¨
十一、起到磨砺才智、提高修养的作用
十二、起到丰富和充实文学艺术宝库的作用
附:对联的分类
第三章 对联的情与境
第一节 对联的意境
第二节 对联的风格
一、民族风格
(一)封建文化及礼教思想的反映
(二)多神崇奉的反映
第四章 对联的创作
第五章 对联与修辞
第六章 对联创作的宜和忌
第七章 对联的审美心理
第八章 新联与赏析
初版后记
附录:如烟往事堪追忆——先父舒公点滴
对联与书法,自它们产生之日起,就是一对密不可分的兄弟艺术,它们是举世无双的、真正的国粹。中国对联是我国特有的,独立于诗歌、律赋、散文、谣谚、成语、谜语、俚语、戏曲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以外的语言艺术和文学样式之一;它是经过诗文中的骈俪文和格律诗的发展,从母体中脱胎而成的、形成自身特点和格律要求的文学瑰宝,在一千多年的发展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巨大功能和艺术魅力。
《中国对联艺术》以五彩缤纷的联史为经,以丰富多彩的联例为纬,融对联的来龙去脉、形式与社会功能、情境意境与风格、创作与格律、修辞与宜忌于一体,把中国对联放置在艺术这个大领域中,掌握好宏观的手法,充分地阐述中国对联的艺术特色;牢牢地运用微观的手段,细致、详密、深入地论析充满艺术性的中国对联。本书将读者对象定为中等文化程度者,论说中力求把对联这门与高雅艺术紧密相关又与俗文化相连的学问,真正下工夫于深入浅出之中,使读者感到本书可读、可亲、可近、可喜。
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观点与材料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立足于从对联的A、B、c讲起,逐步深入到对联的格律、修辞的领域之中,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全书自始至终以联例贯串,全面系统的理论论述和艺术欣赏的剖析交错运用,所收的近千例从古至今的各类各色的长联、短联、名联、佳联、传世的经典之联,交织成一幅洋洋大观、壮哉丽哉的对联图卷,突出知识性、可读性、欣赏性和实用性。
《中国对联艺术》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研1究对联数十年的苍舒先生在1999年版的基础上予以修订,也是作者继《对联修辞学》后的又一力作。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中国对联艺术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4047555 《中国对联艺术》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太原 | 出版单位 | 山西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2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3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472 | 印数 | 3000 |
中国对联艺术是山西教育出版社于2012.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6 的主题关于 对联-基本知识-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