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

玻璃

北村, 著

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

年代:2009

定价:18.0

书籍简介:

本长篇小说写了达特、李两个极其才华、互相欣赏、性格回异的诗人,视诗如命。达特性格浮狂,生活放浪形骸。李性格沉静,失去写诗的方向与动力。最后达特杀死李,结束一对年轻的生命。

书籍目录:

前言

若干年前,我在一次关于文学是否会死亡的电视辩论中称:文学不可能死亡,因为它意味着人的灭亡。那是一次无法展开和深入的辩论。今天重拾话题,我要说的是:文学的载体和宿主已经死亡,文学的境遇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天越来越少的人阅读纸媒体上的文学,人们只关心诺贝尔奖的奖金是否用于作家还债;读者大量吞咽动漫,海量汲取资讯垃圾,是浏览,而非阅读;网民在网上“集体”创作,无论作者还是读者在狂欢后都陷于更深的孤独。文学真的边缘化了,这是世界性的困境。试想,一个连信仰都不再尊崇的人类,还会相信文学吗?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确实“死了”。人们不再相信统一的知识,也不再用统一的价值来解读这个世界。这个世界被割裂,显现出一个基本特征: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没有断案,仿佛延展无限可能,实际上尊崇的是偶然法则。如此,便无法整合世界的图像,人就碎片化了。从尼采宣布“上帝死了”、卡夫卡关于“人是甲虫”的宣告开始,文学就开始陷入无力,因为人再没有信心指证和呈现真实,一只甲虫是无法了解人的世界的。接下来除了有三次典型的垂死挣扎:海明威斗鱼的幻觉、福克纳的“苦熬”与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至此,文学正式终结为一个神话,意味着它不再干预人类、而成了与人类无关的聒噪。英语的荣耀和力量永远地失去了,只有以拉什迪等殖民化语境的英语创作来试图恢复这种光荣记忆。文学成了文物,或者影视改编的母本。文学如果真的死了,那么,继续创作和阅读的意义在哪里?

十几年前,一些出版商陆续开始找我出版个人文集,我一一婉拒。我觉得那时出版文集就是将我送入坟墓。今天我突然同意出版文集,因为境遇变了,我要借着这一次的总结告诉我自己,也告诉我的读者:文学到了什么关头。我的创作开始于中国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最复兴的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世界性的文学已经式微的时候,中国却出现诗意盎然的理想主义黄金时期,是一种特殊错位。我作为所谓中国先锋作家之一登上文坛时,以一批“者说系列”加入了这场文本狂欢,代表性的作品如《聒噪者说》,它描述了语言的歧义导致真相沦陷的秘密过程。实际上当时的我并没有西方正在经历的所谓“异化”体验,我只是在文本上体验,但这部小说却像预言一样准确地描述了今天我身处的境遇语言无法叙述真相,所以失去了前途。这就是文学的意义,语言即历史,文学即预言。但这场狂欢难以为继,进入90年代,我被自己描述的这种无意义的聒噪彻底淹没和解构,以至于几年写不出一个字来,完全失语。直到1992年我进入信仰,才重新获得信心和能力来描述我的存在,一种狂喜直接导致了《施洗的河》、《玛卓的爱情》、《水土不服》和《张生的婚姻》等作品的问世,它们用一种从信仰而来的神圣光辉穿透世道人心,我第一次进入了人性内部观察它的纠结和挣扎,我相信人是无法仅凭着有限的人性能够洞察另一种人性的,好比有两个茶杯放在桌上,让一个杯子说明另一个杯子是荒谬的,除非造它的人愿意告诉它。随着信仰道路的艰难挺进,我发现人性的复杂性在超越性力量介入时,会呈现同样复杂的过程和难度,也就是说一个作家如果以手写我心的话,他必须首先在自己的信仰道路上有一种个人史,才能描述人性在圣化过程中的所有难度,而信心又不因此被摧垮。这个时期我的代表作品是《周渔的喊叫》,日后改编为电影《周渔的火车》,已经基本脱离小说的本义。这个时期的我正在信心道路上接受试炼,所以周渔的精神困境被放大了。我意识到这种试炼几乎影响到我的信心,于是我创作了《望着你》这样的纯爱小说来安慰自己,但几乎同时我又写了《玻璃》这样描绘个人在追求终极目标的巨大困难的小说来否定《望着你》。我是多么矛盾!直到有一天我意识到:我可能只是一个器皿,我的个人如果不再以光和盐的方式存在于世界,我的所有追问和纠结不但没有意义,还会被心思缠绕以至于陷入黑暗,最后令我信心陷落。这次转向直接导致了《公路上的灵魂》、《愤怒》和《我和上帝有个约》的写作。我现在确信,我是一个器皿,有生命的管道,我用我的信心而非聪明和才智解释我面对的世界。从我十六岁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开始,近三十年的创作我唯一能告慰自己的是:我的小说写作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个人体验,所以,我从来不曾因失语而结束我的创作,我会一直写下去,从不担心写不出或没东西可写,因为我写的是我自己,江郎才尽与我无缘,因为我从来不靠才华写作,我的写作皆来自启示和试炼,它与我个人寻找终极价值的道路紧密相随,以至于它成了我的个人史。……

内容摘要:

  当时诗坛有三大诗人像丰碑供人瞻仰,达特被誉为第四大诗人,这第四个是从校园走出来的。有诗评说,三大诗人的特征是控诉、歌唱、幻想,第四大诗人不同,他撒野。这种望文生义的评价对达特毫无意义,他从不参加文坛的任何集会,成天在校园打架和追逐女孩,但说他撒野倒是点到要害,不过他撒野并没有经典意义,他撒野就是打架。在用拳头更有效时,他不用诗说话,一般都用拳头说话。  这个来自农村的人粗鲁得像个流氓一样,动不动就挥拳头。有一次在食堂把一个来自新疆的维族大个子打在地上,两颗牙齿掉在饭盆里,从此声名大噪。他作为拳击手的名声远比他作为诗人的名气大。在他打架的时候,我就帮他拿衣服。他常常是为了李而打架,虽然李害怕打架,不喜欢达特用这种方式维护他,但达特还是义无反顾地为他出气。在食堂打新疆佬就是替李出气。  爱应该是对一种对象的重要价值的确认。这种确认到一个程度,就称为爱。而且这种价值有惟一性,所以爱是专一的。因此爱是真理。  爱有不同的深度,那么爱到最深的才是爱,要爱到那么深,只有舍已,别无他途。因此爱是信仰。  爱肯定是不求回报的,但爱真的有回应。如果没有回应,不是我们给出的爱并不是爱,就是爱得不够深切,那人(耶稣)爱拉擞路爱得何等深切,拉撒路就要活过来。因此爱是复活。  爱得真,不但对方得安慰.自己也得安慰,真是奇妙的事。一个深爱着的人是大无畏的。看来人类的主要职业就是爱,要一刻不停地爱,哪一刻停下来了,那种神圣的同在就要消失,爱里没有惧怕。因此爱是永生。【作者简介】  北村,1965年生于福建长汀,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同年任福建省文联《福建文学》杂志编辑,1996年因故离职,为自由写作者至今。坚持生命立场,提倡良知写作。创作生涯起始于自由思想蓬勃的80年代中期,被批评界冠以中国先锋文学代表作家身份。1992年3月写作遂呈现个体化趋势,与先锋文学甚至整个汉语写作模式脱节,开始其“神性写作”。他的作品主要以信仰之光彻照人类人性和精神内部的黑暗秘密、以及塑造被赋予信仰的真正的理想主义人格为诉求。主要作品有:《施洗的河》《玛卓的爱情》《长征》《鸟》《老木的琴》《公民凯恩》《周渔的火车》《望着你》《玻璃》《愤怒》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玻璃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北村文集
9787542631756
如需购买下载《玻璃》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玻璃是上海三联书店于201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