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通史

中华通史

章嵚, 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68.0

书籍简介:

《中华通史》是著者章嵚心力之作,前后修改数次,于1913年着笔题写,1920年初具大概,著者去世两年后才得以整理出版。原书名《中华新史》,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将其改名为《中华通史》,并入《大学丛书》。洋洋一百余万字,是中国通史类巨著。全书起于远古三代,迄于清末民初,将上古(黄帝前后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古(隋唐)、近古(五代至明)、近世(清至民初)分作甲、乙、丙、丁四编,历叙各代史实、法制、文化,于朝代更迭、建官、理财、制兵、学艺、美术、宗教、风俗等悉究本末,巨细无遗。据信史以述作,琐记小说不予采用,于记载不一、观点不同之处取折中态度。

作者介绍:

章嵚(1879—1931),字厥生,浙江杭州人,中国近代著名藏书家、史学家。1899年中举人,后辞官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回国后即执教于浙江安定高等师范学院,讲授历史学和文化史。1912年后,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等各校教授。于学术无所不窥,尤对史学攻研不懈。先在安定任教时,即广搜古籍,后益加搜采,蔚为大成。1931年病逝杭州,遗属将其藏书捐赠给浙江省图书馆,计两万余册。著述除本书外,有《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教科书》等。

书籍目录:

上册目录

编辑概略

编首解题

导言之一释地

导言之二释族

导言之三释系

导言之四释时

导言之五释政

导言之六释民

甲编上古史

第一篇文明孕养时代(黄帝前后)

第一章黄帝以前上

黄帝纪元以前传疑论之一(盘古及三皇)

黄帝纪元以前传疑论之二(十纪之称号及禅通纪以上之异闻)

第二章黄帝以前下

黄帝纪元以前“古政论”之一(包牺以来之大事)

黄帝纪元以前“古政论”之二(神农以来之大事)

第三章黄帝之世(民国纪元前四千六百零八年前至前四千五百零九年)

黄帝纪元百年间盛治之一(战事及巡狩)

黄帝纪元百年间盛治之二(政事)

第四章黄帝以后与唐虞之前(民国纪元前四千五百零八年至前四千二百六十九年)

金天、高阳、高辛三朝二百余年间大势之一(少昊之嗣统及颛顼、喾之代兴)

金天、高阳、高辛三朝二百余年间大势之二(治道之进化)

第五章唐虞之世(民国纪元前四千二百六十八年至前四千一百十七年)

唐虞一百五十年间特征之一(治水及分封)

唐虞一百五十年间特征之二(征苗及禅位)

第六章本时代之法制

本时代法制之一(建官及理财)

(附)人才之培养与任用

本时代法制之二(制兵及用法)

第七章本时代之文化上

远古文化之一(学艺)

远古文化之二(美术)

(附)音乐

第八章本时代之文化下

远古文化之三(宗教)

远古文化之四(风俗)

第二篇政治发展时代(夏、商、周)

第一章夏之世(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十六年至前三千六百七十七年)

夏兴八十余年间世变之一(禹之传子及启之征扈)(民国纪元前四千一百十六年至前四千一百年)

夏兴八十余年间世变之二(太康之衰及羿浞之大)(民国纪元前四千零九十九年至前四千零三十年)

少康至廑二百年间大政之一(少康之中兴及杼之继世)(民国纪元前三千九百九十年至前三千九百五十二年)

少康至廑二百年间大政之二(槐以后之驭夷及不降之逊位)(民国纪元前三千九百五十一年至前三千七百九十年)

孔甲至桀一百十余年间亡征之一(孔甲之失政及诸侯之废兴)(民国纪元前三千七百九十年至前三千七百三十年)

孔甲至桀一百十余年间亡征之二(夏桀之败亡及诸侯之党恶)(民国纪元前三千七百二十九年至前三千六百七十七年)

第二章商之世(民国纪元前三千六百七十六年至前三千零三十三年)

商兴四十余年间世情再变之一(汤之征诛)(民国纪元前三千六百七十六年至前三千六百六十五年)

商兴四十余年间世情再变之二(伊尹之放太甲)(民国纪元前三千六百六十四年至前三千六百三十二年)

沃丁至康丁五百二十年间大政之一(兄弟传系之更迭及历代之迁都)(民国纪元前三千六百三十一年至前三千二百八十五年)

沃丁至康丁五百二十年间大政之二(武丁之王业)(民国纪元前三千二百八十五年至前三千一百十一年)

武乙至受辛七十八年间亡征之一(武乙之无道及周室之初兴)(民国纪元前三千一百十年至前三千零六十七年)

武乙至受辛七十八年间亡征之二(受辛之败亡及诸侯之党恶)(民国纪元前三千零六十六年至前三千零三十三年)

第三章周之世(民国纪元前三千零三十二年至前二千六百八十二年)(春秋战国不在其内)

周兴七十年间世情再变之一(周初之立邦及灭殷后之封建)(民国纪元前三千零三十二年至前三千零二十七年)

周兴七十年间世情再变之二(武庚之复起及洛邑之经营)(民国纪元前三千零二十七年至前二千九百六十四年)

昭王瑕至宣王靖二百八十年间大政之一(昭穆之巡游及殊方之底定)(民国纪元前二千九百六十四年至前二千八百五十八年)

昭王瑕至宣王靖二百八十年间大政之二(共和之布政及周道之中兴)(民国纪元前二千八百五十七年至前二千六百八十三年)

(附)平王宜臼至赧王延五百十余年间之世系

第四章本时代之法制

本时代法制之一(建官及理财)

(附)人才之任用与培养

(附)农工商之待遇

本时代法制之二(制兵及用法)

(附)兵士之征调

第五章本时代之文化上

本时代文化之一(学艺)

本时代文化之二(美术)

(附)音乐

第六章本时代之文化下

本时代文化之三(宗教)

本时代文化之四(风俗)

第三篇封建解纽时代(春秋战国)

第一章春秋之世上(民国纪元前二千六百八十一年至前二千五百五十四年)

春秋始局百二十余年间概状之一(封建之大凡与东周之不振)(民国纪元前二千六百八十一年至前二千六百零九年周平王至桓王之世)

春秋始局百二十余年间概状之二(东周之内难及齐霸之初兴)(民国纪元前二千六百零八年至前二千五百五十四年周庄王至襄王九年)

第二章春秋之世下(民国纪元前二千五百五十三年至前二千三百八十七年)

春秋中局七十年间概状之一(宋霸之无成及秦晋之继霸)(民国纪元前二千五百五十三年至前二千五百三十一年周襄王九年至五十二年)

春秋中局七十年间概状之二(楚霸之踵兴及晋威之中落)(民国纪元前二千五百三十一年至前二千四百八十三年周襄王九年至简王之世)

春秋终局九十余年间概状之一(晋霸之再建及齐势之终衰)(民国纪元前二千四百八十三年至前二千四百五十六年周灵王之世)

春秋终局九十余年间概状之二(楚吴越之竞争及世臣之专政)(民国纪元前二千四百五十五年至前二千三百八十七年周景王至敬王之世)

第三章战国之世上(民国纪元前二千三百八十六年至前二千二百二十一年)

战国前局百六十余年间概状之一(七雄之大势及秦楚之重强)(民国纪元前二千三百八十六年至前二千二百七十三年当周元王之世至显王七年)

战国前局百六十余年间概状之二(商鞅之变法及“纵横论”之勃起)(民国纪元前二千二百七十二年至前二千二百二十一年当周显王八年至赧王五年)

第四章战国之世下(民国纪元前二千二百二十一年至前二千一百三十二年)

战国后局九十年间概状之一(楚齐之衰落及秦力之东侵)(民国纪元前二千二百二十一年至前二千一百六十七年当周赧王五年至五十九年)

战国后局九十年间概状之二(东周三晋之先亡及楚燕齐之递灭)(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六十六年至前二千一百三十二年当东周君至秦王政之世)

第五章本时代之法制

本时代法制之一(建官及理财)

(附)人材之任用

本时代法制之二(制兵及用法)

(附)兵士之征调

(附)法典之编纂

第六章本时代之文化上

本时代文化之一(学艺)

本时代文化之二(美术)

(附)音乐

第七章本时代文化下

本时文化之三(宗教)

本时文化之四(风俗)

乙编中古史

第一篇帝权初炽贵族助长时代(秦汉)

第一章秦(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三十二年至前二千一百十七年)

秦统一以来十五年间变局之一(始皇之统一)(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三十二年至前二千一百二十一年)

秦统一以来十五年间变局之二(二世之亡秦)(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二十一年至前二千一百十七年)

第二章秦汉间(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二十年至前二千一百十三年)

秦汉过渡七年间风云之一(六国之再兴)(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二十年至前二千一百十七年)

秦汉过渡七年间风云之二(楚汉之角逐)(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十六年至前二千一百十三年)

第三章汉上(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十三年至前一千九百六十年)

汉前期百五十年间大势之一(功臣之就戮及吕氏之当权)(民国纪元前二千一百十三年至前二千零九十一年)

汉前期百五十年间大势之二(文景之治功及七王之乱事)(民国纪元前二千零九十年至前二千零五十二年)

汉前期百五十年间大势之三(武帝之经营及昭宣之更化)(民国纪元前二千零五十一年至前一千九百六十年)

第四章汉下(民国纪元前一千九百五十九年至前一千八百八十九年)

汉后期七十年间大势之一(元成以来之政况)(民国纪元前一千九百五十九年至前一千九百十八年)

汉后期七十年间大势之二(王莽之代刘)(民国纪元前一千九百十七年至前一千八百八十九年)

第五章东汉(民国纪元前一千八百八十八年至前一千六百九十二年)

东汉前期六十余年间大势之一(光武之中兴)(民国纪元前一千八百八十八年至前一千八百五十五年)

东汉前期六十余年间大势之二(明章之善继)(民国纪元前一千八百五十四年至前一千八百二十四年)

东汉后期百三十年间大势之一(窦、邓、阎、梁之迭起及宦寺等之窃权)(民国纪元前一千八百二十三年至前一千七百五十三年)

东汉后期百三十年间大势之二(宦寺之贻殃及汉基之倾覆)(民国纪元前一千七百五十二年至前一千六百九十二年)

第六章本时代之法制

本时代法制之一(建官及理财)

(附)人才之任用及培养

(附)农工商之待遇

本时代法制之二(制兵及用法)

(附)兵士之征调

(附)法典之编纂

第七章本时代之文化上

本时代文化之一(学艺)

本时代文化之二(美术)

(附)音乐

第八章本时代之文化下

本时代文化之三(宗教)

本时代文化之四(风俗)

中册目录

第二篇神州分裂外力内侵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一章三国(民国纪元前一千六百九十二年至前一千六百四十七年)

三国四十五年间鼎立之一(三国成立之由来及魏蜀吴之初势)(民国纪元前一千六百九十二年至前一千六百八十六年)

三国四十五年间鼎立之二(魏蜀魏吴之战争及魏与吴之内政)(民国纪元前一千六百八十五年至前一千六百五十五年)

三国四十五年间鼎立之三(蜀与魏之倾灭及吴之衰颓)(民国纪元前一千六百五十五年至前一千六百四十七年)

........

内容摘要:

《中华通史》起于远古三代,迄于清末民初,将上古(黄帝前后至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古(隋唐)、近古(五代至明)、近世(清至民初)分作甲、乙、丙、丁四编,历叙各代史实、法制、文化,于朝代更迭、建官、理财、制兵、学艺、美术、宗教、风俗等悉究本末,巨细无遗。

  著者更总括全书,于各编下细分为文明孕养时代(黄帝前后)、政治发展时代(夏商周)、封建解纽时代(春秋战国)、帝权初炽贵族助长时代(秦汉)、神州分裂外力内侵时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帝权再炽武人助长时代(隋唐)、外力内侵神州复裂时代(五代宋附辽金蒙古)、蒙古入主国民移转时代(元明)、满洲入主民国胚胎时代(清)九篇,将秦汉视为贵族时代,隋唐视为武人时代,独具史观。

  书前一百余页的导言,释地、释族、释系、释时、释政、释民六大部分,著者于行文当中,将自己的史家观点表露无遗。于各部分详细解说,以明读者何为中国的地理、民族、世系、时代、政治、国民,及其与历史发展密不可分的关系。

  书末附对国史的研究,细究读史之要义,示读者正史、编年史、纪事本末、别史、杂史之区别及中国历来著名之正史、编年史等大著。

编辑推荐:

《中华通史》是著者心力之作,前后修改数次,于1913年着笔题写,1920年初具大概,著者去世两年后才得以整理出版。原书名《中华新史》,1933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时将其改名为《中华通史》,并入《大学丛书》。洋洋一百余万字,是中国通史类巨著。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华通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民国大学丛书
9787506071338
如需购买下载《中华通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东方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6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7 × 12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华通史是东方出版社于2013.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20 的主题关于 中国历史-远古~民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