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50.0
2011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立项号:11J052)。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农业自然灾害频发,给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重大生命与财产损失。而且,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发展转型的一个转折时期,一方面,各级政府对灾荒都非常重视,由灾前备荒措施、临灾赈济措施和灾后补救措施等组成的减灾救荒体系比较系统化和全面化;另一方面,到晚清以后,整个国家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国家的垄断能力、整合能力都大幅度减弱,再加之巨大的财政、军事压力,使政府在面对频发的自然灾害时往往有些力不从心,传统的荒政已经很难凸显成效;与此同时,国外先进的救灾理念开始传入我国,原本由政府独立承担的赈灾责任开始有民间救灾力量的介入,二者既合作又碰撞,借鉴西方模式的现代新型救灾机制在形式上逐步建立,民间赈灾主体如外国传教士、本地乡绅等力量的增强以及现代化交通技术的参与凸显了该阶段社会救灾机制的时代性和特殊性。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项目研究的意义第二节清至民国时期陕西的区域范围第三节陕西的自然状况第四节研究综述第二章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的发生概况及特点第一节旱灾的时空分布特点第二节水灾的时空分布特点第三节雹灾的时空分布特点第四节冻灾的时空分布特点第五节虫灾的时空分布特点第六节风灾的时空分布特点第七节小结第三章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影响的多维分析第一节农业自然灾害与人口的变迁第二节农业自然灾害与社会经济的萧条第三节农业自然灾害与社会秩序的混乱第四节农业自然灾害对社会文化的影响第四章继承与嬗变——清至民国陕西官方救灾机制的发展与完善第一节清代陕西官方的救灾措施第二节清代陕西官方的救灾资源调控体系第三节政府主导:民国陕西救灾机制的现代化构建第五章清至民国陕西社会救灾力量的兴起与壮大第一节民间力量的兴起——清代陕西的社会救灾活动第二节民国陕西社会救灾力量的壮大——以华洋义赈会为例第六章清至民国时期陕西地区救灾活动的特点、困境与启示第一节清至民国陕西救灾活动的特点第二节救灾机制现代化构建的困境第三节清至民国陕西救灾活动的启示参考文献
《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研究》共分六章,详细论述了清代陕西旱灾、水灾、雹灾、冻灾、虫灾、风灾等农业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布特点;探讨了农业自然灾害对人口变迁、社会经济、社会秩序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考察了清代陕西官方的救灾措施、救灾资源调控体系以及政府主导下民国陕西救灾机制的现代化构建过程;分析了清代陕西当地乡绅的传统“社区救助”、江南绅商的“跨省义赈”以及外国人在陕西的赈灾等社会救灾活动的兴起,并以华洋义赈会为例分析了陕西社会救灾力量在民国时期的壮大;总结了清至民国陕西救灾活动的特点、救灾机制现代化构建的困境以及当时的救灾活动带给我们的启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历史上农业自然灾害的影响,深入了解清至民国时期防灾、减灾、救灾的经验教训,为现代政府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的目标,有效防灾、减灾、救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58753 如需购买下载《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5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清至民国陕西农业自然灾害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S42-092 的主题关于 农业-自然灾害-研究-中国-清代~民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