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里下车

在哪里下车

雨村, 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8.0

书籍简介:

本书以年轻大学生杜鉴从一无所有、屡遭挫折到一夜暴富、风光无限,最后又踉跄入狱、从事业的高峰摔落的坎坷经历为主线,叙述了一个“深圳掘金者”的精彩故事,展示了信仰危机时代人们所面临的普遍的生存困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小说文笔生动,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并通过市井人生的艰辛、商场风云的诡谲、情场纷争的无奈,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复杂的“深圳”,在这个世界里,有欺骗、有忠贞、有阴谋、有纯真、有索取、有付出……寓“道”于乐,可读性强,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书籍目录:

选择与坚持为《在哪里下车》序

自序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尾声

后记

前言

假如人生与时代是两个同级的概念,那么,时代或许要幸运得多,因为人生只有一回,而时代是不断更新、反复绵延的。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时代与人生是重复的,无论拥有怎样的人生,它必然定格于某个时代。活在当下这一时代的人,应该庆幸吧,举国兵荒马乱、遍地饿殍哀鸿的景象,宛若祖先们的音容笑貌,消逝在历史的烟尘里。中国人的形象,再也不代表落后与贫困。在不违法乱纪的前提下,可自由选择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这是自由的标志,这是一个美好的时代。

一样的时代,也有不一样的人生。不同人生的悲欢离合,从来就是每一个时代里异彩纷呈的故事。当雨树先生把《在哪里下车》呈在我面前的时候,我一看便知这是一部关乎人生和命运的小说,这个故事属于这个时代。那个时代的“车”能够如此广泛、深入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乃至生命。而一旦将命运比作车子,就有了一串奇妙而隽永的问题:往哪方去,在哪里停,会遇到哪些人和哪些事,而我们对这部“车”到底有多大的操控能力。这些问题,在哲学里也许就是一些深奥的阐述,用“车”来比喻使它们通俗化了。

坐“车”的是一个叫杜鉴的人。把几十万字的小说看完,我有一个感觉,这是一段平凡的人生,结果是一个悲剧。放在具有众多典型形象的文学画廊里,这是一位时而穿着衬衣长裤、工作服,时而西装革履的当代人。还有,他坐中巴,后来开上轿车,而不像贾宝玉坐着马车、祥子拉着人力车、方鸿渐那样绅士地戴帽拄杖;他不像魏连殳那样侃侃而谈、吐血而亡,也不像“过客”那样不知姓名、漂忽而渺茫地“赶路”……不想影响读者自己的判断,我只感觉这杜鉴叫人十艮也不是,可怜也不是其实,一路走来,那简单的爱、清楚的十艮,爱十艮交加,讲不清、道不明,却隐着精彩,这才是真正的人生。杜鉴的人生有悲欢、起伏、奋斗和挣扎,在我们这个时代,这样的人到处可见。还有几个女角,分别是初恋情人、妻子、情人、梦中情人的形象。还有其他男角,海平是一个戏串子,腐败官员钟书记,黑社会性质的侯伟、岳山明、黑二……热热闹闹的一台戏。

命运的无可预知、人心的不可捉摸这些永恒主题,以及在急剧变化时代下毫无归属感的灵魂,还有在命运和环境的双重驱动下善良、纯洁和正直等等品质的脆弱,在这出看似离奇的人生悲剧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杜鉴等几个人物形象,具有属于这个剧变、浮躁时代的典型特征,同时,也具有某些跨越时空的人性、命运的象征意义。

文学是人学,文学离不开人、人群,像法学家注重公平,社会学家注重正义一样,文学家必须关注人的心灵、灵魂,关注心灵的归属和人类的归宿这些命题。当然,关注这些命题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排斥娱乐性、刺激性。但是,如果文学只剩下娱乐和刺激,那是文学的悲哀,更是人类文化走向颓废的表现。当看到杜鉴通过自己的经历,迷茫于“在哪里下车”的时候,我便相信,这本书是一本严肃文学的作品,“严肃文学”不算是一个严谨的专有名词,只是想表明,这里对待“文学”的态度是“严肃”的。

雨树先生是一位愿意为作品隐姓埋名的公务员,这本书他写了十几年,十几年的笔耕不辍,这显然是兴趣所在的性情之作、倾心之作。最近,刚好看到《人民日报》一篇报道,陕西的一些官员业余写作成风,这是一种好现象。少了、甚至没有一些名、利、甚至生存经济的羁绊,追求艺术的步伐必然潇洒、轻盈。况且,从事文学创作,也能激发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卡夫卡也是一边坐拥稳定职业,一边写作,尽管《变形记》在他生前没有大红大紫,但他去世后,这本书被称为开启了人类二十世纪文学之门,誉满天下。

如同审慎地选择为人处世的方式那样,去认真地选择和坚持文学的创作和阅读方式吧!给年轻的雨树先生,也给读者们。

是为《在哪里下车》序。

后记

手捧着厚厚的文学经典,不知网络为何物,身边没有各式各样的“娱乐”,痴心地做着文学梦……那是渐行渐远,面目已日见模糊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的少年时期。

当时就知道,鲁迅先生将希望比喻成肥皂泡希望绚烂之极却极容易破碎。曾一度以为鲁迅先生说的是反语,后来才明白先生的深谙世道和近于残酷的深刻,是的,长大成年,回望心路,总是悔憾良多!

之所以有这样的人生感慨,缘于希望和梦想多在少不经事和热情泛滥的头脑里产生。十七岁那年,看着自己的一篇小文《飞之梦》第一次“变成铅字”发表在地区教育杂志时,我就曾将缪斯的身影,吹进梦想的肥皂泡。待到大学念了中文系,就越来越不敢动笔了,对文学之浩瀚、深邃的逐步了解,愈加明白自己的浅陋、无知。然而,在1994年12月一个头脑发热的夜晚,在青春激情的鬼使神差之下,拿起笔,就此与杜鉴和他的亲人、朋友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是个国家、社会奇迹频现,而许多个人的命运出现转机的时代,尤其在特区。我的不少亲人、朋友、同学在特区渡过了属于那个时代的多彩多姿生活。他们事业的起落沉浮,他们爱情的悲欢离合,他们流浪、漂泊的酸甜苦辣。急剧变革的时代,难以预料的个人命运,凝聚成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有幸成为这些故事的听者,甚至旁观者。

二十年前,一位中学同学在特区摸爬滚打了三年,带着身心的伤痛,向我讲述他的一段莫名其妙、匪夷所思的收容所生活,以及没有结果、徒增伤痕的初恋经历后,他对我抱怨命运对他不公平,他眼中闪烁着似有似无的泪光,至今还在刺痛我的心。我想有一天,我会把这本《在哪里下车》给他,跟他说,不幸的人除了他还有杜鉴。

十七年前,到特区看望一位年龄相仿的亲戚,住在他简陋而阳光明媚的宿舍,常见到一位身材高大、轮廓鲜明的姑娘,羞涩地来约他出去玩。他告诉我,她是厂里的业务经理,一个为逃避不幸婚姻而来到特区,对他有点“意思”的蒙古族姑娘,他俩最终没有成,后来各奔东西。但愿有一天,蒙古族姑娘能读到《在哪里下车》,她会看到不幸的除了她,还有田雪。

还认识一位大姐,她的第一次流产,是在跟她丈夫创业时从山上摔下来引发的,当她扶助丈夫千辛万苦创业成功时,比她年轻几岁的丈夫很快有了比她年轻、漂亮的外遇,她愤而离婚,带着几个子女艰难维生,如今子女们都已长大成人。

二十多年来,还耳闻目睹了男人为女人而欢奔乱跳,是的,世间美好莫如好女子;为女人愁肠百结、五内俱焚,总是错过了该珍惜的,失去了已经拥有的,邂逅了本不该开始的,追求着本该放弃的痴梦。

健康的身心,平凡的人生,在失败、诱惑和抉择面前,难免会迷茫。迷茫不解时,或跟着感觉走,或求问先贤。然而,像海平那样,书读得满腹经纶,名人名言倒背如流,除了平添愁绪、一误再误,又能如何……

不管人的现实状态和心理感受如何,岁月和生命,总按它们的节奏和规律流逝,上天既然给了迷茫又有限的存在以头脑,那么不思索,于心何安!

与杜鉴在一起的日子,恍若一场梦,又仿如一段人生,他们不只活在我的心中,他们在我的生活里,我们共同生活了十几年,我们分担风雨、共享阳光,在心路上一起走了很远很远。

路在脚下,心在身内,而梦想常在他方!

感谢双亲给我生命,感谢亲人师友们给我生活的意义、勇气和思维,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好朋友Jerry先生,特别感谢复旦大学的刘豪兴、邓伟志教授,研究生孙理明先生,他们的帮助,让本来在我那苍凉电脑里的杜鉴、田雪们,得以来到这个美好、温暖的世界。

一言难尽!就以这本不成熟的《在哪里下车》,献给热爱生命,真实地生活并感悟着的人们!

内容摘要:

  草根阶层的漂泊奇遇、情爱纠葛、暴富童话!人性善恶混沌,命运的车轮何去何从?本书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故事,暴富年代既是草根阶层的狂欢节,也是他们的罹难日。迷惘、恐惧、痛苦、贪婪蒙蔽了原本清白无垢的灵魂,曾经的信仰轰然倒塌。而那贫穷时代的爱情、欲望时代的爱情、阴谋时代的爱情、成功年代的爱情,又各自散发出诱人而迷离的香味。阴谋与爱情中,迷茫无助的杜鉴将何去何从?  “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这个曾经是淘金者天堂的经济特区,有太多的悲欢离合欲说还休,有太多的情怀纠结缠绕。而《在哪里下车》就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这个城市里的故事,暴富年代既是草根阶层的狂欢节,也是他们的罹难日。迷惘、恐惧、痛苦、贪婪蒙蔽了原本清白无垢的灵魂,曾经的信仰轰然倒塌。而那贫穷时代的爱情、欲望时代的爱情、阴谋时代的爱情、成功年代的爱情,又各自散发出诱人而迷离的香味。阴谋与爱情中,迷茫无助的杜鉴将何去何从?  这是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又是一个悲伤而又迷惘的故事。在哪里下车,拷问人性的极限,在杜鉴的故事中,去寻找我们的影子吧。【作者简介】  雨树,生于20世纪70年代,先后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院,现为国家公务员,立志于以行政事家国,以文学唤良知。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在哪里下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208077812
如需购买下载《在哪里下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上海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3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5250

书籍信息归属:

在哪里下车是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08.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