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

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

傅谨, 主编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年代:2015

定价:120.0

书籍简介:

《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第五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内容包括:“梅兰芳表演艺术研究”、“梅兰芳的美学精神”、“京剧的多元发展”、“京剧与中华传统美学”、“京剧的传播”,旨在以梅兰芳先生这一位中国京剧、乃至于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来推动对京剧艺术的深入探讨与全面总结。

作者介绍:

傅谨,1956年生,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戏曲研究所所长、《戏曲艺术》杂志主编,二级教授;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多年从事中国戏剧理论与批评、现当代戏剧、美学与文化政策研究,为戏曲发展和京剧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的戏剧理论家之一。

书籍目录:

第一编 梅兰芳及京剧艺术的世界影响

从《梅兰霓裳》论梅派的“中和之美” 梅葆玖

梅兰芳在夏威夷:影响与传播的分层 [美]魏莉莎 马妍 译

齐如山和梅兰芳之关系二三题 傅谨

梅兰芳评论的开风气者——张豂子 赵山林

构建中西戏剧交流的桥梁——《梅兰芳访美京剧图谱》述评 刘文峰 李玲 曹娟

呼唤梅兰芳的艺术精神 周传家

梅兰芳在《戏考》中的影子 [美]陆大伟

论上海评论界早期对梅兰芳的评价 朱恒夫

梅氏缀玉轩所藏剧本述 戴云

从梅兰芳剧目《玉堂春》谈梅派的创意 (中国台湾)游素凰

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访日公演后京剧与日本戏剧的交流 李莉薇

演“时装戏”与“移步不换形”——略论梅兰芳与知识精英关于戏曲改造之碰撞 [新西兰]孙玫

梅兰芳访苏十年前苏联人怎样看待他 陈世雄 译介

c Janne Risum 2013 [丹麦]JANNE RISUM

从原创到传承——梅兰芳编创《天女散花》“云路”绸舞艺术的两岸传承 (中国台湾)刘慧芬

王(瑶卿)派艺术魅力及其对梅兰芳的影响——以谢锐青擅演剧目《珍珠烈火旗》《十三妹》《长坂坡》为例 冯海荣

梅兰芳与京剧表演“第二传统”的确立孙红侠

梅海拾贝——我对学、演、教梅派经典戏的一些体会 陆义萍

“生动性表演”:各种各样的误解 [法]Jean Marie Pradier[法]Eléonore Martin(马爱莲)

梅兰芳先生剧目创作的经验及其当代启示 安志伟

“梅派”艺术与“中和”之美 田志平

论《品梅记》及其周边 李玲

梅兰芳艺术师承考辨 张锋

梅兰芳的唱腔艺术 费玉平

从《贵妃醉酒》到《穆桂英挂帅》——对梅兰芳艺术创作模式的管窥与思考 刘福民

论梅兰芳的“象”——兼及梅兰芳的意象主义 施旭升

从弓法与指法谈梅派京胡艺术 (中国台湾)吴明生

融通京剧和电影两种美学——从《生死恨》和《游园惊梦》看梅兰芳的戏曲电影探索 王晓鑫

上海民国时期六本“梅兰芳传”之评述王婉如

论梅兰芳明星形象的建构 王永恩

梅兰芳的理论自觉 张一帆

看我非我,化进化出——谈梅兰芳嵌套式多层人物的深度表演 池浚

精雕细琢的身段艺术,跨文化的身体语言,技术的身体表演——梅兰芳舞台艺术的身体语言新解 赵婷婷

从《天女散花》看王瑶卿与梅兰芳的花衫行当创新 于萍

1919年梅兰芳访日演出的“始”与“末”——古装新戏《天女散花》与大仓喜八郎 [日]平林宣和

梅兰芳与知识分子结合与交流的戏剧学意义 朱俊玲

梅兰芳:古典戏曲艺术进入现代的一个符号——论梅兰芳艺术观念之形成 吴新苗

由《品梅记》看王国维与京都大学中国学学派——梅兰芳首次访日公演剧评简析 袁英明

新排梅派剧目《韩玉娘》:筑基于传统之上的现代意识力彰 张正贵

第二编 京剧的多元发展和现代传播

戏曲导演的作用 安葵

从徽班进京到京剧形成——以朝鲜燕行使著录为中心 王政尧

从吴兴国的作品看京剧与西方戏剧接触后的转变 齐烨

京剧节为什么变成昙花节——致话剧编导的一封信 和保堂

戏曲音乐创作谈要——优秀戏曲唱腔的五个标准 汪人元

北平市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四位创办人及其对于京剧

教育向现代转型的建树 李如茹

体系继承戏改——我对京剧中一些问题的思考 常立胜

试析清末民初京沪京剧艺术的同异与交流——以谭鑫培、梅兰芳为例 李仲明 黄凰

程派艺术与中国戏曲学院(校)的不解之缘 陈培仲

演员的话语权 金喜全

“伶隐”汪笑侬新考新论 谷曙光

苏州京剧梨园祖师庙史迹考察补正 邱国明

“燕行录”戏曲史料的学术价值初探 程芸

罗瘿公京剧创作叙论 颜全毅

时代显影:战后台湾京剧身份的多重转换(1945-1995) (中国台湾)徐亚湘

双红堂藏清末民初京调折子禁戏研究——以《庆顶珠》《八蜡庙》《小上坟》为例 丁淑梅

阿甲京剧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李伟

论戏曲教学方法 生媛媛

京剧现代剧目需要“扮装艺术”——试谈突破“话剧加唱”的悖论 张天翼

中国当代戏曲现代戏的京剧因缘 李松

电影对京剧的传播与影响 杨秀玲

京剧音韵学大有可为 于昕

京剧《四郎探母》词语考订三则 张在云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浅谈刘长瑜表演风格中的时代感 张艳红

民国时期的“麒派文化”[日]藤野真子

探讨京剧打击乐训练——以单皮鼓基本功为例 (中国台湾)刘大鹏

戏曲科班教育的兴盛与转型发展 董昕

记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演出情况调查 骆丹

新编京剧《李渔》的创作解读 邹德旺

京剧锣鼓的“语义” 熊露霞

略谈京剧堂号 邵红

京剧的德育浸润 梁建明 高潇倩

京剧老生“前三杰”流派艺术之渊源论略 王灵均

20世纪初期上海京剧的女性形象:侠女与妖女 (中国台湾)林幸慧

申曲与京剧的影响关系 [日]三须祐介

影像叙事中的乾旦与坤生——以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为例 (中国台湾)沈惠如

戏曲多剧种创作实践与探索——以戏曲《董生与李氏》创作实践为例 乔慧斌

1915年北京的坤剧与剧评家辻聴花 [日]田村容子

京昆互补性刍议 王宁

表演之外,传统京剧剧本价值何在 (中国台湾)王安祈

布莱希特对戏曲“身体”的审美

——梅兰芳美学研究的西方视角之一 耿余

乱世英雄的“闹天宫”与“碰碑”:精神医学与观众心理之探索 (中国台湾)蔡振家

马连良与清末民初改良主义思潮 孙大乐

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剧团的演出活动——以“文革”时期为中心 [日]大野阳介

第三编 京剧与中华美学精神

梅兰芳与表意主义戏剧 冉常建

论京剧艺术片的美学精神 刘婧

我编撰京剧《霸王虞姬》的基础 (中国台湾)曾永义

京剧表演:中华动作艺术之典范 周大明 贾占生

京剧的最高境界是诗——学习张庚“剧诗说”的读书笔记 张伯昭

高洁雅静:齐如山神话戏之文化阐释 王萍

戏曲表演艺术的意象主义创作观 董德光

沉重的步履——论新时期戏曲文本的美学舛误 张泓

寻觅舞台和荧幕的最佳契合点——京剧电影《李慧娘》的美学意蕴 陈建平

京剧丑角与西方小丑之比较 焦敬阁

“最有学问的年画”——民俗学视野中的戏曲年画 李祥林

论京剧程式的恒定与灵动 刘作玉

京剧旦行(青衣)声乐教学发声训练法 王婷

第四编 全球化时代的京剧艺术

全球化时代京剧的文化整合——兼谈国家京剧院近年来的艺术追求 谭静波 宋洋

全球在地化:文化流动与《背叛》 (中国台湾)陈芳

样板戏和京剧的现代化转型 周雅文

论“文化全球化”时代下京剧艺术核心价值的坚守 刘新阳

“涉外戏曲讲座”及“留学生戏曲教学”要略 阎骏

京剧的对外传播与世界影响力 董单

谈京剧表演的对外教学模式 张尧

内容摘要:

《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第五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套装上下册)》内容包括:“梅兰芳表演艺术研究”、“梅兰芳的美学精神”、“京剧的多元发展”、“京剧与中华传统美学”、“京剧的传播”,旨在以梅兰芳先生这一位中国京剧、乃至于中国戏曲的代表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来推动对京剧艺术的深入探讨与全面总结。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959622
如需购买下载《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文化艺术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梅兰芳与京剧的传播是文化艺术出版社于2015.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821.2-53 的主题关于 梅兰芳(1894~1961)-京剧-表演艺术-艺术评论-国际学术会议-文集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