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40.0
本书分三部分介绍了电影本体心理学的内容。第一部分收录了第七届国际本体心理学大会文献;第二部分讲述了电影本体心理学的治疗作用;第三部分讲述了电影本体心理学的教育和人格确认作用。
致作者的信
作者生平
电影本体心理学介绍
前言
第一部分电影和无意识
序言
在第九届国际太体心理学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
一、本体心理学的观点
二牛存分裂现象
三、电影和无意识
第一章电影中的无意识
一、有关电影文化的几点思考
二、电影方法论
三、电影应用论及范畴
四、电影研究概述《朱莉亚.米尼盖蒂的本段小结》
五、电影心理符号学
六、电影文化的影响
第二章形象
一、形象的形而上
二、记忆痕迹
三、形象和无意识
四、艺术
五、神话
第三章戏剧与电影本体心理学
一、戏剧心理学
二、戏剧本体心理学
三、希腊戏剧
四、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
五、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分析:《俄狄浦斯王》1967年意大利
第四章本体心理学与电影特性
一、从本体心理学看电影的特性
二、一种观点的确认
三、电影中的分裂表现
四、电影创作的动机
五、电影中的象征和空间
六、音乐
七、一部成功的影片
八、美国电影中的三种超我表现
九、演员
十、导演
第五章无意识
一、思想的异化
二、社会病理现象:犯罪和吸毒
三、伴侣问的刻板定型
四、“伟大母亲”的原型
五、幻想和科学幻想
第二部分电影本体心理学的治疗作用
第一章电影本体心理学
一、绪论
二、分析标准
三、认识论
四、方法
第二章女性负性心理学
一、《鬼婆》1964年日本
二、《朱莉叶塔和精灵》1965年意/法
三、《白日美人》1966年法国
四、《呼喊与细语》1972年瑞典
五、《夜间守门人》1974年意大利
六、《大红灯笼高高挂》1991年中国
七、《悬崖下的野餐》1975年澳大利亚7
八、《传说》1985年英国
九、《烦恼的爱情》1995年意大利
十、《九周半》1986年美国
十一、《致命的诱惑》1987年美国
十二、《安东妮娅的树》1995年荷兰/比利时
第三章男性负性心理学
一、《8%》1963年意大利
二、《定理》1968年意大利
三、《荆棘鸟》1983年澳大利亚
四、《英雄》2002年中国
第四章爱情倾斜屏和移情现象
一、《在我们过去受压抑的时候》1991年意大利
二、《结婚场景》1974年瑞典
三、《迷失的灵魂》1976年意大利
四、《女人城》1980年意/法
五、《红色沙漠》1964年意大利
六、《爱情的磨难》1981年意大利
第五章家庭负性心理学和教育学
一、《马》1977年美国
二、《汤米》1975年英国
三、《达米恩的诅咒》1978年美国
四、《铁皮鼓》1979年德/法/南/波
五、《克莱默夫妇》1979年美国
六、《月亮》1979年意大利
七、《普通人》1980年美国
八、《岁月流情》1992年美国
第六章社会分裂和倾斜屏
一、《一个罪犯的生活》1955年墨西哥
二、《毁灭天使》1962年墨/西
三、《精神变态者》1960年美国
四、《诺斯费拉图,夜幕里的王子》1979年联邦德国
五、《在花园外边》1979年美国
六、《象人》1980年英国
七、《魔鬼》1971年英国
八、《田鼠》1971年墨西哥
九、《在威尼斯,一个令人震惊的红色十二月》1973年英国/意大利
十、《普罗米修斯一代》1977年美国
十一、《魔怪》1985年意大利
十二、《夜景效果》1973年法/意
十三、《沉沦》1974年英国
十四、《空中妖怪》1985年美国
十五、《梦幻之国》1981年美国
第三部分电影本体心理学的教育和人格确认的作用
第一章电影本体心理学的自我确认作用
一、职业生涯
二、心理治疗
三、本体自在
四、自然准则
五、教育方法
第二章教育学和心理躯体现象
一、《绿野仙踪》1939年美国
二、《木偶世界》1980年联邦德国
三、《大师和玛格丽塔》1972年意大利/南斯拉夫
四、《镜子》1974年苏联
五、《索拉里斯》1972年苏联
六、《起火了,跟我走》1992年美国
七、《司汤达综合征》1996年意大
八、《琼斯先生》1993年美国
九、《瞬间即逝》
十、《母女情深》1983年美国
第三章女性本体心理学
一、《弗朗西丝》1982年美国
二、《浪潮王子》1991年美国
三、《浓情巧克力》1992年墨西哥
四、《幽灵之家》1993年德国/丹麦/葡萄牙/美国
五、《洋娃娃》意大利
六、《瓦伦蒂娜》1989年意大利
七、性爱和情:《奥的故事》1976年法国
八、《滥用职权》1993年美国
九、《本能》1992年美国
十、《最后的分析》1992年美国
十一、《代号:妮娜》1993年美国
第四章制度和人格
一、《新天堂电影院》1988年意大利
二、《罗生门》1950年日本
三、《乌尔加.爱情的土地》1991年法/俄
四、《雨前》1994年马其顿/英/法
五、《哈姆雷特》1991年美国
六、《莫扎特》1984年美国
七、《燃情岁月》1996年美国
八、《突破口》1991年美国
九、《七宗罪》1995年美国
十、《接触》1997年美国
十一、《贝壳里的灵魂》1995年日本
十二、《杜鲁门的节目》1998年美国
十三、《魔鬼的辩护律师》1997年美国
十四、《黑客帝国》1999年美国
第五章领导人才心理学
一、《幸辛那提的孩子》1965年美国
二、《华尔街》1987年美国
三、《无路可逃》1987年美国
四、《勇敢的心》1995年美国
五、《钱包》1990年意大利
六、《一个资产阶级的英雄》1994年意大利
七、《迈克尔.柯林斯》1996年美国
八、《别人的钱》1991年美国
九、《性和权》1977年美国
第六章幻想心理学
一、《洛根的逃亡》1976年美国
二、《星球大战》1977年美国
三、《银翼杀手》1982年美国
四、《黑洞》1999年美国
五、《滚球大战》1975年美国
本体心理学术语解释
译后记
作者著述活动年表
影片目录(中外文对照)
前言
一、电影是艺术、画面、摄影、设计、情绪、教育学、神经分裂症、幻想、梦境。电影是构造画面的运动。电影尤其是无意识的产物,即那个不被理性所控制的、丰富多彩的、有巨大能量的心理世界的产品。它表现的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群体的生活现象。电影还关系到青年人,并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当做教育工具。
对于一个心理学工作者来说,理解电影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反应了集体无意识。明白电影意味着明白并能控制社会生活。谁理解了电影,也就理解了梦、幻想和艺术,但这种梦幻并不是脱离现实生活的那种梦幻。有些电影即使是反映了病态现象,但它也与我们大家有关。
有些取得轰动效应影片,其主人公的原型竟然是医院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很多主题构思是由精神病专家写出的,所以说,疾病也成了文化演出的内容。
电影是这样一个平台:如果仔细解读它的话,可以发现那上面有个人或多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
本体心理学有各种手段,但它的最根本的宗旨只有一个:即使人的发展回归到充分的自在(Inse音译:因携)状态,做到全面的自我实现。
一个人一旦掌握了本体心理学的理论就很容易对影片的意义及内涵进行分析,但这里指的是,一个对本体心理学有明确认识的人。本体心理学是一门最新的学科,它归纳了一切用语言能表达和不能表达的现象(思想的语言和现实的语言)。
电影正如它展现给人们和为人所认识的那样,是用影像语言表达人类生存的文化,所以说,它包含了人的生存和意识行为的综合现象。
我们由此可以说,不管电影是娱乐性的还是反映生存分裂状态的,它都是人类的真实的反映。尽管本体电影心理学从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电影在反映真实的、分裂的生存,但其依然为电影这样地表述破碎的生存而深感忧虑。
二、本书的任务就是以实例来说明如何用本体心理学的观点对电影进行探讨。释梦在心理咨询中、在应用心理学中、在对人的思想进行认真分析时是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梦毕竟是主体的行为。主体在24小时中就有8小时不说话,不做决定,但他未停止行为,抑或说,他是被动地行为。
对梦的深层次的含义进行分析,就能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形式,能使主体恢复有功能性的、建设性的、独特的个性。如同心理医生对主体进行分析时的情况一样,我们在本书中,把电影作为工具,通过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影像片后面所隐藏的人的潜意识层面。因此,我们对影片如何分析就投射出我们的现实状况,这意思就是,我们作为主体对影片的主观看法即可反映我们的心理现实及其社会关系。
自然,有关电影的论述还必然涉及不同文化对其研究的不同方法等问题在本书中作者除了赞同其他学科和理论的有关阐述外,还以本体心理学的观点概述了自己对“电影活动”的认识。
作者
后记
本书的第三部分中的第五章“领导人才心理学”和第六章“幻想心理学”由刘儒庭同志译出。
本书在翻译的过程中,有关哲学方面的内涵得到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朱菁菁(本体心理学毕业、工作资格证书获得者)同志的帮助,在此仅表示衷心的感谢。
译者2006年1月4日于北京
本体心理学是当代人文生命科学中最新工艺的一门科学,它从各个方面对人的心理复杂现象进行深层分析。本书以世界一百部经典影片来说明如何用本体心理学的观点对电影进行探讨。并以电影为载体,从各个角度对电影作了分析,探索了人类的无意识,并启迪人们如何挖掘潜意识的巨大能量,全面地开发人的才智,最大程度地做到自我实现。 本书荟萃了本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梅内盖蒂教授对世界一百部经典影片的剖析。作者是通过多年实践,发现了人的本体自在(InseOntico),突破了佛洛伊德、弗罗姆、容格、马斯洛等三思潮等心理分析的局限,从本体心理学这个独特的视点,对影片进行深入剖析的,并将隐藏在画面背后的无意识动力挖掘出来,进行深层次的生命本体学的分析。人的无意识世界潜藏着巨大的能量,它是驱动人行为的动力源头。导演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影片中表现了自己的无意识,自己的梦,所以,一部伟大的影片是导演的一个伟大的梦,也是集体无意识和导演个人无意识的深层反映。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导演,从西方的伯格曼、费里尼、塔尔可夫斯基到东方的黑泽明、张艺谋……都善于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一部优秀影片往往会引起观众的截然不同的反映,关键在于每个观众是从自己的无意识去信同影片,与生命情结获得同构,观看一部影片也是一次心理测试的过程;既是对集体的也是对个人的测试;既是对社会文化的也是对个体生命世界和文化结构的临床检验。观众通过同影片中人物的认同,可以找回自己的真我,以达到自我认识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电影本体心理学是对人的生命结构本质的剖析;是对文化人类的独特探索。 本书的翻译出版填补了国内电影本体心理学的空白,它不仅适合电影专业人阅读研究,也适合各心理学科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实验测试,更适合每个电影观众。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电影本体心理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4351807 如需购买下载《电影本体心理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500 | 印数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