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六月

三个六月

(美) 格拉丝 (Glass,J.) , 著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2.5

书籍简介:

“时间仿佛是架手风琴,因为它可以伸长、缩短,发出千种不同的旋律。”——《三个六月》中不经意滑出的一个句子,将人生中的随意与必然一笔带出。故事以1989、1995和1999年的三个六月为三个乐章,分别以希腊海岛、苏格兰鹈林老屋和纽约为场景,将一个苏格兰家庭和他们所爱的人的聚散离合娓娓道来,交织着忧伤与欢乐,惶惑与坚持,甜美与苦涩,逝去与拥有,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纠缠。书中人物总是在小心翼翼地回避着那个似乎让他们尴尬的字眼:爱,但浸润着整部小说的正是传递在夫妻、恋人、兄弟、朋友、父母与子女以及动物之间的千姿百态、生生不息的爱。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在心碎、羞愧和遗憾以及在失去机会的边缘如何生存和生活的书。”

书籍目录:

>>> 《今日美国》2006年度好书 :不存在的女儿牧羊犬

端方正直

男孩子们后记:情到深处人孤独我承认我已经好久没有读当代的外国小说了。除了自己忙碌之外,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无从选择。书店的书太多,翻译而来的书亦多,有时候买上几本被传媒吹捧得天花乱坠的,却无法卒读。

少读或不读的结果,便使我的阅读经验始终停留在老作品上。尤其美国的小说,满脑子有的还是海明威啊、杰克.伦敦啊、米切尔啊、福克纳啊这样一些人。抱着这样的心态来读《三个六月》,其结果必然是大吃一惊的。

至少它有一点点颠覆我对美国文学的印象。

小说将十年中的三个六月分为三个部分。贯穿始终的只有一个主人公:芬诺。一个家庭的长子,同性恋者。在这三个六月他都出没其间,占着相当的篇幅。

第一个六月是1989年的六月。篇名叫《牧羊犬》。贯穿全部的是父亲保罗的现实和回忆。因为丧妻之痛,保罗厌烦了人们对他的同情,跟着一个旅游团到希腊去。旅行途中,他认识了年轻的女画家弗恩。他一边沉浸在对妻子的漫长回忆里,一边几乎带着暗恋之意去感觉弗恩的点点滴滴。

过去进行时和现在进行时交叠着。他将他的家庭从头至尾地回忆了一遍。

从他的妻子、他的同性恋长子芬诺到他的双胞胎儿子戴维和丹尼尔。回忆看似平淡,却充满着无边的忧伤:他热爱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却更爱狗;他期待他的长子,他的长子却是同性恋。

第二个六月是1995年的六月。篇名叫《端方正直》。像第一个六月一样,依然是由死亡拉开序幕:居住在希腊小岛上的保罗死了,远在纽约的长子芬诺回家奔丧。像他的父亲一样,芬诺在这一部分中也是在流水一样的现实生活中,满怀着深情和忧伤,回忆自己的家和自己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件事让人印象深刻,一是芬诺曾经爱过的女孩嫁给了他的双胞胎弟弟之一,但他们却不能生育。另一个弟弟虽然有孩子,却只是三个女孩。为了延续家族血脉,他们动员芬诺提供精子,以便让他的弟媳怀孕。另一件事便是小孙女不愿意祖父的骨灰抛进大海,将骨灰盒藏了起来,造成骨灰失踪事件。还有一件事便是芬诺的同性恋人马尔的生病和死亡。

在生活中,这都该是大事,是该让人一口气看到始末的。但在小说里,却被作者用芬诺散漫的回忆和他奔波于家乡和纽约两地的杂乱的生活,分割成碎片。这些碎片流动于无数的生活场景中,时隐时显地露出端倪,很原生态的感觉。这一部分是小说的主体。芬诺对两个弟弟以及其家人们的感受,他对自己同性伙伴的感受(包括同性恋人的死亡和背叛),占据这个六月最主要的内容,它几乎就是芬诺的心路历程。

第三个六月是1999年的六月。篇名叫《男孩子们》。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女画家弗恩的眼光中展开的。弗恩曾是第一部分中芬诺的父亲保罗欣赏和暗恋过的那个年轻女画家。十年过去了,弗恩的经历了欺骗、死亡和背弃:她爱的男人托尼是同性恋(他曾经是芬诺的同性伙伴);而她不爱却与之结了婚的男人乔纳因了弗恩的态度,跳楼自杀;她怀上一个叫斯塔夫罗斯的男人的孩子,而斯塔夫罗斯却已不知去向。按说这时的弗恩应该是满心悲愤的,是痛苦绝望的,是忧伤凄凉的。但是她却没有。或者是,作者没有让她如此这般。经历过这些曲折的弗恩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依然从容地过着自己的生活。直到她认识了芬诺(一个芬诺将整部小说的人物都纠结到了一起)。弗恩从芬诺的眼睛里找到了安全的感觉。最重要的是,他们彼此从对方那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愉悦。

这是一部极感性的、几乎没有故事、只有生活片断的小说。它里面充斥着大量的个人感觉和生活细节。这些感觉跟着细节产生,而这些细节又随着感觉浮出。遍地都是,似乎杂乱,却又似有章。在这些细节和感受中,始终回响着两个声音:感伤着的是回忆,平静着的是现实。感伤的回忆中,充满着人世的温暖;平静的现实中,又显得狠心地茫然。对往事有着幸福的回想,亦有着感伤的懊悔,而在眼前的新生活中,又仍然像过往一样正在进行着许多的摩擦和矛盾,它们又将成为未来回忆的懊悔。生活就是这样。

小说中的人物不是挣扎在底层的穷苦之人,亦不是挥金如土的富豪一类。他们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群人:衣食不愁却平凡随意。他们没有创业的理想,没有当成功人士的欲望,没有犯罪分子倾向,亦没有堕落至不堪。他们只是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凡俗人群。喜欢按自己的生活方式生活,一种正常不过的凡人的生活。这些人,没有一个人是作者眼里的完人,亦没有一个人是作者眼里的坏人,但他们却是生活在真真实实中的人。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气息,也是我们熟悉并且真切可感受的气息,仿佛你从他们中间信手拈出一个,就能在你身边寻找得到相同的另一个。大约正是这样的一些日常生活,这样的一些庸常情感,让我们从作品中能觉出一份凡俗生活的亲切和普通人物的真实。

芬诺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是他把那些出没在小说各个角落里的人有意无意地扭在了一起。除此之外,能将那些松散地生活在各地的人和他们零零碎碎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便是进行的生活和对过去的追忆。

现实和追忆就像两根麻索,串起那些松散的片断,令它们绞在了一起,共同进退,难拆难解。以我看,这也算是构成《三个六月》的一个特点吧:它好像是有结构??将小说以十年间“三个六月”的方式,变成三个独立而又相关的部分。它们既非浑然一体的,亦不是各成体系。它们之间只是万缕千丝地连接,有如姊妹。而同时,它又给人完全没有结构感的印象。它即时而随意,混乱而散漫。回忆和现实交叉进行,收放自由。那种时空的过渡和交换,几无章法。

但这小说的意味深长之处可能也正在这里。作者娓娓道来,浓情淡意。恰似一个人既怀着痛楚和伤感又带着宽容和温暖,对你倾诉自己的心情。人物怎么走,故事怎么变,似乎全看倾诉者即时的情绪。你可从人物波动而多变的心态,看到作家自己波动而多变的心情。如此这般,你也只能随着作者忽而沉入往事,忽而回到今天。

据作者自己说,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在心碎、羞愧和遗憾,以及在失去机会的边缘,如何生存和生活的书。

她说得不错。但作为中国人来读这样一部小说,多少还是会有“隔”感。毕竟文化不同,生存的空间环境不同,成长的背景亦不同。像这样一部没有什么情节而故事偏又零碎的小说,一部人物线索散漫而难以追寻的小说,一部近乎抒情散文而喜欢来点小哲理的小说,仅仅依靠那些很真实的现实场景和很感性的生活细节,要想让一个中国人在阅读中沉浸下去恐怕还是有点难度。大多的细节离我们多少有些陌生,人物生活的场所也令我们多少有些陌生。篇幅短一点还好说,偏这小说还这么长。

好在她的语言很有东方人的细腻和隽永,许多的感觉也都被描绘得美丽而有诗意。在叙述的过程中,且还另有一种情到深处人孤独的意境。这样的情调和趣味,相信女读者会比男读者更容易心动。

不过作为写作者,我倒是很喜欢这小说的另外一点,那就是我们生活中许多杂乱而细微的感受,常常在我们写作过程中,为追求作品精粹和凝练,被我们精减和剔除掉。我们选择的细节过多地考虑为主题服务,为主要的人物服务。而这部小说却不。它不管主题不在乎人物,只是听命于生活。它相对完整地留下它们,拾起它们,甚至唯恐不够。这便使小说包含着大量最原始的生活感觉,你在读它时,能强烈地觉出这种生活的流动和意蕴是多么丰富。

内容摘要:

  这是一部极感性的、几乎没有故事、只有生活片断的小说。它里面充斥着大量的个人感觉和生活细节。这些感觉跟着细节产生,而这些细节又随着感觉浮出。遍地都是,似乎杂乱,却又似有章。在这些细节和感受中,始终回响着两个声音:感伤着的是回忆,平静着的是现实。感伤的回忆中,充满着人世的温暖;平静的现实中,又显得狠心地茫然。对往事有着幸福的回想,亦有着感伤的懊悔,而在眼前的新生活中,又仍然像过往一样正在进行着许多的摩擦和矛盾,它们又将成为未来回忆的懊悔。生活就是这样。小说将十年中的三个六月分为三个部分。贯穿始终的只有一个主人公:芬诺。一个家庭的长子,同性恋者。在这三个六月他都出没其间,占着相当的篇幅。  《纽约时报》形容小说“时而令人紧张,时而引人发笑,它抒写了夫妻之间、情人之间、父母和孩子之间、人与动物之间那种无尽的爱”,用作者的话来说,这是“一部关于我们在心碎、羞愧和遗憾,以及在失去机会的边缘,如何生存和生活的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三个六月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21世纪外国文学大奖丛书
9787544701860
如需购买下载《三个六月》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译林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5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三个六月是译林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712.4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美国-现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