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智慧新解

论语智慧新解

韦明辉, 编著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9.0

书籍简介:

本书以今本《论语》为基础,录其原文,逐一解读,每一篇章均由原文、译文、中心思想评价和辅助历史故事几部分组成。

书籍目录: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日第二十

前言

关于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孔子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他跟着母亲颜征过着贫困的生活。孔子年轻时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掌管牛羊畜牧的“乘田”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曾任中都宰、大司寇,并“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政治生涯到了顶峰。但是由于与当时主宰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政治观点不和,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孔子的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的思想以“仁”为核心,提倡“忠恕”之道,又以推行仁政应以“礼”为规范。他的教育思想注重“学”与“思”的结合,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逐渐融会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中。

西汉元始元年,汉平帝刘衍追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以后历代逐渐加封,直至元大德十一年秋,新即位的元武宗海山加称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嘉靖九年,明世宗朱厚熄厘定祀典,取消孔子的谥号和封号,尊孔子为“至圣先师”。

关于《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汉代历史学家班固所作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论语”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语言”的意思,所以“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

《论语》的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重大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位列科举考试所要学习的“四经”之首。一般而言,小孩子在开蒙识字,学写文章的时候,首先要学习的就是《论语》。

《论语》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

今天,《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于《论语》的篇章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西汉时期仅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二十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二十二篇,后来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古论语》二十一篇。东汉末年,郑玄以《鲁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是为今本《论语》,共二十篇,每篇取前两个字作为篇名。《齐沦语》和《古论语》逐渐亡佚了。

《论语》是若干断片的篇章集合体。这些篇章的排列不一定有什么道理,就是前后两章间也不一定有什么关联,而且这些断片的篇章绝不是一个人的手笔。一般研究者将《论语》分为五百一十二章。有精于数术的学者发现,五百一十二是二的九次方,二是“阴阳之数”,九是“至大之数”,以此来论证《论语》的权威性。这或许是一种有趣的巧合吧。

《论语》篇幅不多,却出现了不少次的重复的章节。其中有字句完全相同的,又有基本上重复只是详略不同的,还有主旨相同却有各种记载的。这种现象说明弟子各自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才汇集成书。

关于《论语》的解读后人在解读《论语》的时候,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歧义。

首先,这是由于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异造成的。其次,《论语》并不是一本逻辑线索清晰的学术著作,对很多概念没有作明确的定义,前后篇章之间也没有清晰的逻辑关系。在缺乏背景语境的情况下,完全还原孔子说话时的思想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这些歧义并不影响人们学习孔子的思想精髓。正如前面对孔子思想的评价所言,孔子学说已经融会到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之中。关于“仁”、“君子”等概念,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但是这并不妨碍人们躬行仁道,修养君子之德。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学习《论语》,最重要的不是分辨谁的解释正确,谁的解释错误,而是应该努力践行。如果拘泥于寻章摘句,就陷入孔子所鄙夷的“小人之仁”中了。孔子的《论语》不是“辩论之语”,如果他看到后世腐儒为了一字一句之别争论不休,恐怕又会有“巧言令色”之叹了。

更为重要的是,孔子和我们今人有许多共同之处,他是人不是神,也有人性的缺点和历史局限性。所以学习《论语》重在吸收孔子思想精华,而不是简单地全盘否定或全盘肯定。

关于本书由于《论语》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历朝历代都有校注解释,比较著名的有三国时魏国何晏的《论语集解》、南北朝梁代皇侃的《论语义疏》、宋代邢晏的《论语注疏》、朱熹的《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的《论语正义》,等等。近现代专家学者也出版了各种各样解读论语的著作,这些著作为弘扬孔子的思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参考历代名家既成之论,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将深邃的思想与纷繁的现实相结合,为初学者学习《论语》提供了简易通俗的解读。

一本《论语》一万五千余字,饱含立身之则、仁孝之道、守礼之教、为政之本、学习之方。研读《论语》之文章,可以窥探先哲圣贤充满睿智与博爱的思想;遵行《论语》之教导,可以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内容摘要:

  精辟而精妙的语言,意境深远;人生众义,一言以蔽之。本书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本行走社会的必读书。用中国先贤的智慧来指导言行,让人时刻魅力四射。这是一本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巨著。今天,时代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孔子是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论语》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一本《论语》一万五千余宇,饱含立身之则、仁孝之道、守礼之教、为政之本、学习之方。研读《论语》之文章,可以窥探先哲圣贤充满睿智与博爱的思想;遵行《论语》之教导,可以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论语智慧新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2832407
如需购买下载《论语智慧新解》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地震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10000

书籍信息归属:

论语智慧新解是地震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222.2 的主题关于 儒家 ,论语-译文 ,论语-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