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1.8
本书为卢梭最为深刻和成熟的政治理论作品,它宣扬自由、平等、博爱,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和人民主权等思想。
编者的话
非凡的经历与不朽的思想
《社会契约论》导读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本部分的主旨
第二章最初的社会
第三章最强者的权利
第四章奴隶制
第五章我们必须经常回到最初的契约
第六章社会契约
第七章主权者
第八章社会的状态
第九章真正的所有权
第二部分
第一章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第二章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章公意是否会出错
第四章主权权力的范围
第五章生与死的权利
第六章法律
第七章立法者
第八章人民
第九章人民(续)
第十章人民(续)
第十一章各种各样的立法体系
第十二章法律的分类
第三部分
第一章一般意义的政府
第二章不同政府形式的建制原则
第三章政府的分类
第四章民主制
第五章贵族制
第六章君主制
第七章混合政府
第八章没有一种适合于所有国家的政府形式
第九章一个良好政府的标志
第十章政府权力的滥用与政府变坏的倾向
第十一章政治共同体的死亡
第十二章主权权威如何自我维持
第十三章主权权威如何自我维持(续)
第十四章主权权威如何自我维持(续)
第十五章议员或代表
第十六章政府的建制不是契约的结果
第十七章政府的建制
第十八章如何防止政府篡权的行为
第四部分
第一章公意是不会毁灭的
第二章投票
第三章选举
第四章古罗马的平民会议
第五章保民官的职位
第六章独裁官的职位
第七章监察官的职位
第八章公民的宗教
结语
前言
将经典学术名著全新通俗化编译的《经典通读》丛书终于要和读者见面了。
说起来很有意思,策划这样一套大型普及版学术丛书,源于一次常规的新编辑培训。其间有老编辑教育新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编辑,涉猎一定要广,多读书至关重要。大家很自然地谈起应该读什么书,于是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休谟、卢梭、黑格尔、达尔文、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一批对人类影响深远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大师的名字及其相关著作被提了出来。但接下来的即兴调查却让人大吃一惊!在座的新老编辑近三十人,无论从学历还是所从事的职业看,怎么也属于知识阶层的人,但通读过《政治学》、《战争论》、《相对论》的竟然没有;读过《人性论》、《法哲学原理》、《资本论》的仅有一人;读过《社会契约论》、《物种起源》、《国富论》的两人……大家突然惊奇地发现,对这些名家名著我们几乎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详,阅者寥寥,令人汗颜。
为什么从中学到大学都耳熟能详的这么多传世经典学术名著,我们居然都没有拿起来读一读,真值得好好反思一下。于是我们就此进行了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可想而知,上面提到的这些经典学术名著,读者阅读率低得惊人。令人欣慰的是,同样的调查也表明,相当多的人都非常想读这些“人人皆知”但“人人皆未读过”的学术经典。之所以此前没有读过,与这些经典著作艰涩难懂或篇幅太长有很大关系。作为普通读者,大家只是想简单了解这些学术名著,并不需要深入研究。所以,几千年上百年的历史跨度、不同时期的艰深译文、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字的鸿篇巨制……都成为挡在学术名著与普通读者之间的鸿沟,是阻碍经典学术名著从“人人皆知”到“人人皆读”转变的关键!要实现这种转变,让经典学术名著通俗易懂、变繁为简最重要。换言之,就是要让尽可能多的人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想读、能读、爱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经典通读”。虽然现在我国的出版事业极其繁荣,然而多数学术经典名著至今却尚未有通俗普及本,对普通读者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历史上,康德曾不得不作《未来形而上学导论》,以相对通俗的表述推广普及其《纯粹理性批判》;休谟更不得不作《人类理智研究》,乃至尝试亲自撰写《(人性论)摘要》,以补救其艰深的《人性论》出版时所遭到的冷遇。
鉴于此,我们在广泛征求有关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精选出二十部经典学术名著,组织一批学有专长的青年学者,编译改写成全新的普及本,推出了这套《经典通读》丛书,希望使普通读者也能来共同领略经典名著的思想精髓,从而达到丰富知识和充实、提升自我的目的。我们这里所谓的“通读”,就是想通过普及本的通俗化,使普通读者也能轻松通读经典,而不至于让经典只是成为装点门面的摆设,或成为催眠的道具。
出于这个目的,在内容上,我们一方面将一些大部头经典做了瘦身,力求这个版本能化繁为简,提炼出原著精华;另一方面也对一些文字量虽不多,但因时代久远或表述拗口的知名精短著作进行了大胆扩充,使之更加通俗易懂又质朴流畅。同时在封面、版式设计上,我们也尝试改变传统学术著作的固有风格,力求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从而使普通读者能把握要旨,轻松、快速阅读。对于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啃”原著的读者来说,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有“替代”原著的作用,能满足大致了解原著的基本需要;同时,对于想认真阅读原著的读者而言,它也具备了引导入门和辅助补充的作用。
当然,要实现这样的编辑思想难度很大。目前对国内外文学作品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较多,也较为成功,而对于人文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学术名著的简写或改编的尝试则比较少,像我们这样成规模重新编译改写的更是很少见到。
有些朋友质疑我们将经典通俗化的意义,认为原著难懂可以去看解读文章啊。我们以为,尽管有些经典名著可能不乏有解说性的文本,但这毕竟只是解说,而且还是解说者的“一家之言”,既无法让读者看到作品的原有概貌,也无法让读者领略到作品原有的内涵和韵味。所以,能够通俗展现经典学术著作的原汁原味必要且重要。
大师们的学术著作所表达的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似乎顺理成章,但在当时绝对都是超前的思想火花。所以对这些先进思想的表述,不可能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达到通俗易懂、传播普及的程度。正是经过时间长河的积淀和考验,通过现代人自身的理解,才能将其更好地诠释出来。《经典通读》丛书本着这样的理念,对这些经典学术著作进行推广普及,希望能让更多的读者分享到人类思想的硕果,真正做到“以文化人”的出版境界。
我们和众多专家学者一起,经过难以想象的艰苦努力,终于迎来了丛书面世的一天。我们不敢奢望像康德和休谟自己改写其著作那样使这个通俗普及本也成为经典,但我们确实希望这套《经典通读》丛书能够使读者对经典不再望而生畏,真正实现对学术经典的轻松“悦”读。
客观地说,受限于能力和水平,这样的一个版本不当之处肯定不少。
但鉴于我们美好的编辑初衷,勤奋刻苦的编写态度,请读者原谅我们的疏漏,不妥之处还请不吝批评赐教。
最后,我们还是想说,编译毕竟不能替代原著。希望阅读完这套丛书后,有更多的读者有兴趣和勇气,并且满怀敬意地去研读经典原著,更为直接地感受和领略大师的精神风采。
《经典通读》是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社会契约论》主张人生来就是平等自由的,国家只能是自由人民自由协议的产物,自由一旦被强力剥夺,人民就有权进行革命,以暴力夺回自由。 法国是一个壁垒森严的封建等级社会,全国居民被分成三个等级:僧侣构成第一等级,贵族构成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前身以及广大农民均属第三等级。第一、第二等级是特权等级,是封建统治阶级,而第三等级是被统治阶级,处于无权地位。 启蒙思想与启蒙运动最初产生于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并迅速波及荷兰、比利时等国。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当时,法国的启蒙运动产生了一批伟大的著作,它们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里,向人们提供了最新的科学知识和最为先进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专制和教会统治的思想基础。他们的诸多思想,构成了启蒙主义思潮。启蒙运动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同时也为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与基础》和《社会契约论》,使得卢梭成为了法国大革命的精神领袖。倡导“自由”、“平等”,是卢梭所追求的,而如何实现人类社会的自由和平等,也是卢梭为人类社会所思考的。卢梭的伟大就在于:他要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寻找方向。 卢梭歌颂人类的自然状态,把原始社会描绘成黄金时代,指出人类的不平等源自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财产的出现,是财富的不平等造成了社会的一切罪恶,并且批判了封建专制和暴政,提出了以暴力推翻暴力的主张。 卢梭的自然状态是从人性本善的观点出发的,好像一个“世外桃源”。在这种自然状态下,人们有年龄、健康、体力、智力等的不同,但这些并不具有道德的意义,不会因此而造成精神的或政治的不平等。在自然状态中找不到任何社会不平等的基础。 但是,人类社会产生了私有制,这成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卢梭是关心人,并要努力来拯救人的。他曾说过:“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地促使人权高奏凯歌,那么人类的福祉便终是南柯一梦。”在卢梭看来,生活在公民社会中的现代人,无不陷于自我分裂的困境之中:作为一个自然人,他受自利的感情驱动;而作为一个公民,他又担当着公共的义务。这种正义与自利的人格分裂,正是现代人(民)之人性异化的本质。卢梭所关注的问题实质是:如何摆脱现实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的困境!他用以解决整个问题的钥匙是自由,不过不是那种原始的自然状态式的自由,而是一种新型的共同体的自由。卢梭的政治思想的中心课题,是尝试设计一种共同体生活,使人重享他们曾在自然状态中享有的那种自由。 卢梭赞美自然状态下的自由,其目的绝不是回复到自然状态。他认为:“人类社会既然以铁的必然性产生私有制,这一结果是无法避免的,原始自然状态既然无法复归,那么对于生存在政治社会制度下的人类只有通过一个途径,寻找政治社会中的自由。”虽然国家支配着个人,但它的支配范围仅限于公民安全和一切福利的事务,如果它僭越了这些权限,契约就无效,公民与国家就重新处于自然状态。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卢梭开始着手建构主权理论。作为情感和“心灵权利”的真正倡导者的卢梭,却不得不在他有关法律和国家的理论中激烈异常地否认情感的重要性。 只有在特定的个人和团体不再要求去统治其他个人和其他团体时,真正的“社会契约”就算达成了。 卢梭认为,主权就是执行“公意”,即共同体的意志,唯有公意才能够按照国家创制的目的,即公共幸福,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 公意通过全体公民的会议而得以运行,并通过会议的决议将其意图昭示天下。议会表达全体人民的意愿而不是部分人的意愿,但是,它仅仅要求大多数的声音,虽然它也认真地倾听少数人的意见并公正地加以考虑。 公意不可能心地不良,公意永远是公正的,并且永远以公共利益为依归。 卢梭的理想国是这样的:它的幅员以自治为限,其中每个人都能胜任他的职务。卢梭把目光首先投向优秀的立法者,认为他应“是国家中的一个非凡人物”,他要为人民提供道德起点,进行道德灌输,改变人性,消灭人类固有的天然力量。卢梭还十分重视公民宗教的作用,他说:“人们进入政治社会之后,就要靠宗教来维持。没有宗教,一个民族就不会、也不可能长久存在。”在他眼里,无神论者谈不上道德生活,唯有宗教才能培养公民如何效忠于国家与国家的守护神。【作者简介】 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音乐家,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现代民主政体之父”。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强调自由平等,反对压迫;提出“天赋人权”,反对专制、暴政。其代表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社会契约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经典通读 | ||
9787200069693 如需购买下载《社会契约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北京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1.8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社会契约论是北京出版社于2007.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095.654 的主题关于 政治哲学-法国-近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