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

孔雀

(英) 杰克逊, 著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年代:2008

定价:15.0

书籍简介:

本书是第一本将孔雀的自然史与社会史,它在东西方信仰与神话中的角色,以及它在艺术史与工艺美术用的作用等等各方面的知识融为一体的书。

书籍目录:

前言

1自然历史

2人文历史

3印度蓝孔雀在印度

4印度蓝孔雀在西方

5东方绿孔雀

6工艺和建筑

孔雀年代表

征引文献及注释

参考书目

相关协会及网站

怍者致谢

出版后记

前言

提及孔雀,人们很容易想到蓝孔雀。确实,蓝孔雀又名印度孔雀,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迷人的鸟。可人们也许不知道,孔雀的大家庭中还有其他成员。绿孔雀的羽毛其实更加辉煌绚丽,而另一种个头要矮小很多的非洲孔雀,则根本没有华丽的覆羽。

蓝孔雀和绿孔雀,是世界上最漂亮的两种鸟。几千年前,蓝孔雀就为人类所钟爱,被从它们远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的原产地带到海外,逐渐散布到西方世界的各个角落。我们虽不知道它何时传人英国,但可以肯定,传人的年代相当久远。如今,这种异域的鸟已经俨然成为英伦花园的居民,非常为人所熟悉。人们在观赏孔雀之美的同时,亦不禁要为其强大的耐受性和异地适应性而感慨。

除了一身华美鲜艳的羽毛和开屏时的种种绝妙展示,孔雀还具有与众不同的性格。我们通常将孔雀视做纯雄性的鸟,骄傲、爱美、浮华、富有进攻性。我们有时还会嘲笑孔雀高视阔步,甚至“开屏”一词的英文“inhispride”,其含义本身就是“目中无人”。孔雀爱炫耀的本性也常被用来比喻年轻人的行为举止。据研究发现,将男孩女孩分班授课,各班成绩均有提高,教育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祛除了“孔雀效应”。

蓝孔雀和绿孔雀令人印象最深刻的特征,是它们能够抬升尾羽,直至形成一个宽1.8至2米的巨大弧形,然后还能撑住这个弧形,四处踱步展示,而且一边展示,一边抖动羽毛发出声响。对于人类观赏者而言,这真是一场令人瞠目、扣人心弦的表演啊!可是,雌孔雀对此似乎无动于衷,她表现得仿佛司空见惯一般。不过,这的确也无可厚非,她每个春日都得看,所以连动都懒得动一下。她唯一明显的动作,就是勤奋地啄食地上的小粒食物。这副故作冷漠的样子,曾经引发过包括查尔斯.达尔文在内的许多科学家的好奇。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对雌孔雀及其择偶习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无论明显态度冷淡的雌孔雀还是明显热情投入的雌孔雀,事实上都比其外表所示更加严谨理智。雌孔雀专门选择拥有最大覆羽的雄孔雀做伴侣,而且也会专为这只雄孔雀下更多的蛋。通常,一只雄孔雀要长三年,它的羽毛才能最丰满,而且羽毛上的眼斑直径最大,色彩也最浓密。所以,雌孔雀的眼神看似毫不在意,其实却在仔细打量、精心挑选,只有最辉煌最成熟的异性才能入得她的法眼,那些弱小的和不怎么艳丽的雄孔雀全都要被无情淘汰。

许久以来,孔雀早已是鸟类大家庭的一员,但很少有关于蓝孔雀的专门描述。除了鸟类学家,普通大众对这种动物所知甚少。尽管在最古老的手稿中都曾发现过描绘孔雀的插图,可到现在,也只有少数几本书是专讲孔雀的。19世纪以来,一些自然历史书籍中略有提及,鸡形目(Gallifonlles,禽鸟类的一种,包括孔雀、野鸡、鹧鸪、鹌鹑和原鸡)专著中也有小段介绍,但直到20世纪晚期,第一本有关孔雀的专著才正式出版。

孔雀也拥有丰富的文化史。在其亚洲原产地,它是一种宗教象征,经常在印度教和佛教中成为神的坐骑。它还是许多神话、故事和传说的主题。西方最著名的关于孔雀的神话,是从古希腊罗马时期传承下来的,讲的是孔雀如何获得它覆羽上的眼斑的故事。传说主神朱庇特和他的妻子朱诺是眼斑的始作俑者。朱庇特爱去引诱人问的美丽少女,而朱诺一发现就会大发雷霆,迁怒少女。有这样一位不幸的少女,名字叫伊娥,当朱诺气势汹汹兴师问罪时,朱庇特害怕妻子,情急之下把伊娥变成一头母牛。朱诺要求把这头牛送给她,还安排了一位牧牛官阿耳戈斯。阿耳戈斯全身有100只眼睛,而且从来不睡,专门负责看管伊娥。后来,阿耳戈斯被杀死,朱诺就把他身上的100只眼睛给了她的宠鸟孔雀。就这样,孔雀的覆羽上才有了美丽的眼斑。

东方和西方的传说中都有很多关于孔雀覆羽、孔雀叫声以及孔雀爪子的故事。但在各个历史时期,人们对孔雀的爱好程度却不尽相同。有几个时期,孔雀很受欢迎。它曾出现在早期基督教绘画中,大多是插图手稿和富有《圣经》背景的绘画,比如(《伊甸园》(TheGardenofEden)和《创世纪和诺亚方舟》(TheCreationandNoahsArk)。在中世纪的手稿中,画家特别喜欢浓墨重彩描画鸟类。中世纪时,孔雀羽毛还是箭羽的来源之一,也可用于男式头盔和帽子的装饰,还能用作象征叛逆的小饰物。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和弗兰德斯的绘画中,孔雀经常出现在谷仓和浪漫花园里。到了18世纪,孔雀好像在画中出现得很少,而后,到了新千年之际,孔雀又受到女性的追捧和青睐,被用于女帽装饰。人们纯粹出于虚饰目的,过度使用孔雀羽毛,直至1891年保护鸟类协会和1886年美国奥杜邦协会的成立。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孔雀形象大量出现在金属制品、瓷砖、玻璃制品、瓷器和其他工艺品中,成为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中有机而具标志性的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而到了最近一百年,孔雀又一次退出艺术舞台,人们只偶尔会在大花园中见到一两只放养孔雀悠闲踱步而已。

几千年来,孔雀这种神奇的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人类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很少有其他鸟类有这样多彩而广泛的文化史,能在文化艺术和东西方宗教中占有如此显著的位置。孔雀,是历史的幸存者,是真正的非凡鸟类,是将天使的羽毛、魔鬼的叫声和小偷的脚合于一身的珍禽。

后记

动物不仅是自然的造物,长久以来,它们也与人类息息相通,共处于一个生机勃勃的世界。三联书店此次所精选引进英国“瑞科图书”(ReaktionBooks)的这套“动物系列”,不仅着笔于动物的自然习性与生存环境,更对动物在神话、宗教、文学、艺术乃至古今文明中扮演的角色,进行了深入扎实的探讨。各册作者对其所述对象满怀热情,博览群书,涉猎百家,始将翔实的资料与丰富的图像集益浓缩,并假以时或机敏风趣、时或庄重敦厚的文字,将之贯穿一气,于是缤纷纸页间,扑面而来的是充盈的人文气息与令人愉悦的多样性。对于这套博学而亲切的小书,拓展文化视野、方便同好探究,固是我们所望;而在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下,促进读者对普世关怀的认同、对人类生存方式乃至传统伦理观念的审视和修正,更是出版者的初衷:我们的生存伦理不应囿于人类自身的视角,而应在与大自然的互动与融合中确立,或者进一步说,大自然其实不独属于人类,我们应学会平和地与动物伙伴们分享共处。

《孔雀》一书是本店引进出版“动物”系列的第三种。英文原版附有提供图片资料的个人与机构名录,及主题、人名索引,限于篇幅今从略,敬请读者谅解。因本书的写作跨越诸多学科,翻译和编辑过程中的错误在所难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来函请发至:animalseries@sina.corn。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编辑部

2009年1月

内容摘要:

  人们都熟悉孔雀,它展开尾羽向观众展示自己的美丽,翎毛上的眼斑光彩夺目。大约公元前950年,所罗门王把孔雀舨它们的家乡印度河谷带到中东,从此,孔雀的故事不断向西传播,在神话、传说、寓言和宗教信仰中扮演重要角色。孔雀的形象也出现在从古至今的镶嵌工艺、壁画,绘画中。在19世纪,它代表着富裕、华贵和美丽,新工艺美术运动的艺人用孔雀来装饰陶器、金属、珠宝和玻璃。在有些地方,孔雀羽毛还被用来制作头饰、帽子、头盔、弓箭和渔民的鱼漂。这是第一本将孔雀的自然史、社会史、文化史以及它在艺术与工艺美术中的表现等各方面知识融为一体的书,读了本书,你会对孔雀有耳目一新的认识。  本书翔实的资料与丰富的图像集益浓缩,并假以时或机敏风趣、时或庄重敦厚的文字,将之贯穿一气,于是缤纷纸页间,扑面而来的是充盈的人文气息与令人愉悦的多样性。  本书拓展文化视野、方便同好探究。【作者简介】  作者克里斯蒂娜.E.杰克逊(ChristineE.Jackson)是英国鸟类学家。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孔雀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动物系列
9787108030825
如需购买下载《孔雀》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孔雀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08.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Q959.7-49 的主题关于 孔雀属-普及读物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