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270.0
本书以欧洲最新的生态节能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夏季隔热与冬季防寒中不同建筑构造和建筑材料的隔热保温和防寒技术,建筑与建筑供暖、制冷、通风等设备的一体化,太阳能在现代建筑中的被动利用及实现,各种类型雨水和废水的利用和处理方式以及建筑的现代化更新进行了阐述。
0 绪论
0.1 背景
0.1.1 世界背景:世界能源消耗的基本情况和前景
0.1.2 中围背景:能源现实,必须发展节能建筑
0.1.3 可持续发展的背景:适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人居
0.2 发展节能建筑的意义
0.2.1 生态环保意义
0.2.2 社会意义
0.2.3 经济意义
0.2.4 政治意义
0.3 现实与需要
1 中国节能建筑的现实与实践
1.1 具有节能意义的中国传统建筑
1.2 中国的建筑能耗与节能建筑
1.2.1 中国的气候区域概况
1.2.2 中国的建筑能耗状况
1.2.3 中国南北气候差异对节能技术的不同要求
1.2.4 中国的节能建筑现状与建筑节能远景目标
1.3 中国的节能技术与节能标准:比较欧洲与德国
1.3.1 中国的节能技术现状与发展
l.3.2 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节能标准
1.3.3 中国节能建筑发展的几个问题与德国的策略
2 德国建筑节能
2.1 德国的节能历程
2.1.1 发展历史
2.1.2 基本概念
2.1.3 建筑保温标准
2.1.4 中国的建筑保温标准
2.1.5 节能措施的决策
2.2 夏季隔热与冬季保温
2.2.1 夏季隔热
2.2.2 冬季保温
2.3 传热构件与保温材料
2.3.1 传热构件
2.3.2 保温材料及其应用
2.4 建筑和设备技术的一体化
2.4.1 概述
2.4.2 建筑供暖
2.4.3 热量分配
2.4.4 建筑物的冷却
2.4.5 通风技术
2.4.6 电能的高能效使用
2.4.7 照明技术
2.5 太阳能的被动利用
2.5.1 历史发展
2.5.2 城市规划中的太阳能建筑
2.5.3 节能型的建筑设计
2.5.4 对太阳能未来的展望
2.6 太阳能的主动利用
2.6.1 建筑物中的光伏设备
2.6.2 物理工程的基础
2.6.3 多种功能的光伏设备
2.6.4 与建筑物集成的光伏设备
2.6.5 经济性
2.7 未来展望
2.7.1 玻璃建材方面的革新
2.7.2 真空绝热
2.7.3 可切换的隔热保温
2.7.4 新材料的丌发
2.7.5 混合“智能”外墙
2.7.6 可变化的媒体立面
2.8 城市空间内雨水和废水的净化、利用、排放
2.8.1 概述
2.8.2 园林中的水域以及地表水域
2.8.3 雨水
2.8.4 废水
2.8.5 屋顶绿化
3 票的现代化更新
3.l 概述
3.2 能源的现代化和文物保护
3.3 供暖
3.4 通风
3.5 无问隙绝热的建筑壳层
3.6 外墙
3.7 屋顶
3.8 窗户
3.9 地下室墙壁
4 建筑规划设计:实例与方案
4.1 住宅建筑
4.2 公共建筑
4.3 企业建筑和健康型建筑
4.4 城市建设规划和竞赛
4.5 绿化地带和户外设施
实例
参考文献
网络参考资源
《节能建筑从欧洲到中国》结合欧洲的高能效建筑的应用和对21世纪的前景展望,并从当今角度观察欧洲特别是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配套设施上的实际情况,在此背景基础下讨论了过去的几十年中德国达到了哪些明显的对欧洲具有指导意义的建筑节能目标,而未来应该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书中介绍了将欧洲取得的实用专有技术转化到中国的可能性和应用前景,并介绍建筑节能的基础知识,综合概述了目前建筑节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目的是给中国的学生、设计人员和决策者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内容。我们的目标不是一个处方似的阐述与展示设计(构造)实例和解决方案。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节能建筑从欧洲到中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城市设计与城市建筑丛书 | ||
9787564125882 如需购买下载《节能建筑从欧洲到中国》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东南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7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5 × 2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