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译方法论

全译方法论

余承法,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6.0

书籍简介:

本书借鉴成熟的汉语理论“小句中枢说”,遵循“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述充分、解释充分)和“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语—思—文”大三角)的研究要求,按照“何译法”(what)、“为何译”(why)—“如何译”(how)的研究顺序,构建以小句为中枢单位,词、短语、复句、句群、语篇为脉络单位的范畴体系,即:全译作为一种翻译类型(一级)、直译和意译两大基本策略(二级),对应、增减、转换、分合四种模式(三级),对译、增译、减译、转译、换译、分译、合译七种方法(简称“全译七法”,四级),以及词对译、短语对译、小句对译、复句对译、句群对译等三十种相应技巧(五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全译概论第一节 全译概述一 全译定义二 全译原则三 全译过程四 全译单位第二节 全译方法论概要一 方法论及其密切相关的五个概念二 全译方法论体系第二章 对译第一节 对译的界定一 对译的由来二 对译的内涵三 对译的外延四 对译的价值第二节 对译的原因一 原语和译语具有很强的互文性和兼容性二 原语和译语之间具有同构的思维顺序和相同的表达顺序三 原语和译语内部具有各自相同的思维顺序和表达顺序第三节 对译的类型一 词对译二 短语对译三 小句对译四 复句对译五 句群对译第三章 增译第一节 增译的界定一 增译的由来二 增译的内涵第二节 增译的原因一 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二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三 汉英语言文字的差异第三节 增译的类型一 语素增译二 词增译三 短语增译四 小句增译第四章 减译第一节 减译的界定一 减译的由来二 减译的定义第二节 减译的原因一 减译受经济原则驱动二 减译受合作原则支配三 减译受冗余理论管控第三节 减译的类型一 词减译二 短语减译三 小句减译四 复句减译第五章 移译第一节 移译的界定一 移译的由来二 移译的内涵第二节 移译的原因一 原形移译的原因二 有形移译的原因三 无形移译的原因第三节 移译的类型一 原形移译二 有形移译三 无形移译第六章 换译第一节 换译的界定一 换译的由来二 换译的内涵三 换译的外延第二节 换译的原因一 词类换译的原因二 成分换译的原因三 句类换译的原因四 动静换译的原因五 肯否换译的原因六 主被换译的原因第三节 换译的类型一 词类换译二 成分换译三 句类换译四 动静换译五 肯否换译六 主被换译第七章 分译第一节 分译的界定一 分译的由来二 分译的内涵三 分译的外延第二节 分译的原因一 汉英不同的语言类型及其句法结构的差异二 汉民族与英美民族不同的思维模式三 逻辑思维转换的规律第三节 分译的类型一 词分译二 短语分译三 小句分译四 复句分译第八章 合译第一节 合译的界定一 合译的由来二 合译的内涵三 合译的外延第二节 合译的原因第三节 合译的类型一 短语合译二 小句合译三 复句合译四 句群合译第九章 结论第一节 全译七法的单用一 全译七法的相互关系二 全译七法单独运用的倾向性三 全译七法组合能力的差异性第二节 全译七法的合用一 全译七法合用的总体情况二 全译七法合用的具体情况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全译方法论借鉴成熟的汉语理论“小句中枢说”,遵循“三个充分”(观察充分、描述充分、解释充分)和“两个三角”(“表--里--值”小三角和“语--思--文”大三角)的研究要求,按照“何译法”(what)、“为何译”(why)--“如何译”(how)的研究顺序,构建以小句为中枢单位,词、短语、复句、句群、语篇为脉络单位的范畴体系,即:全译作为一种翻译类型(一级)、直译和意译两大基本策略(二级),对应、增减、转换、分合四种模式(三级),对译、增译、减译、移译、换译、分译、合译七种方法(简称“全译七法”,四级),以及词对译、短语对译、小句对译、复句对译、句群对译等三十余种相应技巧(五级)。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全译方法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16141618
如需购买下载《全译方法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6.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全译方法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H059 的主题关于 翻译理论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