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年代:2010
定价:30.0
本书以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制度为研究对象,基本思路是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研究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理论和经验研究,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所产生的商业化激励效应及其研究型大学自身的学术激励之间的冲突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问题和研究方法
一、实践意义
二、学术价值
三、关于本书研究内容的一个说明
第二节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型大学
二、可收益性与收益机制
三、互补性资产
第三节本书的结构安排和主要结论
第四节本书的贡献和不足
一、贡献
二、不足
第二章大学在知识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及其制度性质
第一节大学的功能:公共前沿知识供给
一、公共产品: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
二、基础研究:传统科学经济学对大学功能的解释
三、公共前沿知识供给:对大学功能的新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大学的制度特征
一、优先权激励:新科学经济学的解释
二、本书的解释:大学作为基于分工的自治网络
三、关于大学性质的进一步讨论
第三节结语
第三章学术专利与知识转化:兼谈学术激励与商业化激励的平衡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进展
第二节学术专利功能与内生的校企知识分工边界:理论分析
第三节商业化激励与学术激励的平衡:理论分析
第四节商业化激励与学术激励的平衡:经验研究
一、专利所有权的归属
二、专利许可的安排
三、许可收入的分配
四、学术专利的管理
第五节结语
第四章校办企业与大学科技成果转化
第一节概念界定和理论进展
第二节校办企业机制的效率与福利损失
一、多任务与校办企业的组织效率损失
二、市场封锁与校办企业的反竞争效应
第三节关于校办企业的两个特征化事实
一、校办企业在成熟市场经济下并不是普遍现象
二、中国校办企业的经济绩效较差
第四节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章校企合作研发:知识分工与制度安排
第一节问题的提出和概念界定
第二节合作研发与知识分工
一、合作研发的功能与校企知识分工:一个IFT分析框架
二、对中国校企合作的政策含义
第三节校企合作研发的模式
第四节共同研发的制度安排:知识产权归属及其他
一、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情况下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
二、弱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下的制度安排
第五节结语
第六章关于中国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讨论
第一节要系统考虑科学的“生产”和“转化”问题
一、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实现彻底的校企分离
二、三个关键环节:收益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和治理结构
第二节促进大学和企业间技术市场的形成
一、知识产权
二、技术信息平台建设
三、中介服务组织
第三节为校企合作研发及其组织创新提供更加灵活的政策环境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以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机制和制度为研究对象,基本思路是从“制度安排”的角度对“研究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进行理论和经验研究,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将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所产生的商业化激励效应及其研究型大学自身的学术激励之间的冲突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 大学的基本社会功能是提供公共前沿知识,与此相对应,大学的制度规定性是一种基于同行评价的学术自治网络。学术专利、校企合作等旨在促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工具,虽然有利于大学研究人员公开和推进自己的科学研究,但同时也会对大学科研人员产生商业化的激励。当知识范式具有科学生产与技术生产呈战略替代关系的特征时,商业化激励与学术激励形成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对学术激励和大学元功能的破坏成为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重要成本。正因此,科学的生产和转化问题应当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进行系统思考。 统筹分析科学生产和转化的观点对于正确理解中国的创新与发展问题尤为重要。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是在与西方成熟市场经济完全不同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有利于公共前沿知识生产的制度框架尚未形成,而一些不恰当的商业化激励机制却在日益强化,并不断加剧学术管理活动的官僚化和科研活动的僵化。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注意尽可能用补充性的制度安排来减少商业化激励对学术激励的破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加快我国高校学术制度完善的步伐,将研究型大学真正建设成为提供前沿知识的公共组织,从根本上保证学术激励和商业化激励的有效平衡。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科学的生产与转化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9611203 如需购买下载《科学的生产与转化》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0.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科学的生产与转化是经济管理出版社于2010.10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124.3 的主题关于 科技成果-转化-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