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

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

孙卫志, 等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110.0

书籍简介:

本书在过去大量地质、矿床研究成果以及小秦岭地区地幔热柱研究的基础上,对豫西地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地质结构、构造再次进行了研究,初步厘定华—熊地区为地幔亚热柱,而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鲁山为幔枝构造。并用幔枝成矿理论,对矿床进行了初步划分;对其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是小秦岭地区的矿床。对于成矿作用中长期争论的问题,提出了幔枝热液成矿的观点。从而对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小秦岭地区地质与科研工作概述

第一节小秦岭地区勘查工作

第二节小秦岭金矿科研工作

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

二、主要科研成果

三、小秦岭金矿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评价方法及主要成果

一、评价内容

二、评价方法及技术路线

三、主要成果

第二章区域构造演化与地幔亚热柱一幔枝构造

第一节区域构造研究概况

第二节区域构造及演化

一、边界断裂(拆离断裂)

二、界面拆离构造

三、变质核杂岩体及褶皱

四、小秦岭“拆离一变质核杂岩”构造格局

五、小秦岭地区地壳演化概述

第三节幔枝构造概述

一、地幔热柱理论概述

二、华熊亚热柱及幔枝构造

三、华熊亚热柱基本特征

第三章小秦岭韧脆性剪切带

第一节小秦岭剪切带的类型

一、区域边界剪切带

二、层内韧性剪切带

三、界面韧性、脆性剪切带

四、褶一断型脆韧性剪切带

第二节小秦岭韧脆性剪切带的基本特征

一、韧脆性剪切带的分布特征

二、剪切带的产状特征

三、剪切带的形成与演化

第三节剪切带与矿化的关系

一、剪切带长度与矿化关系

二、剪切带空间分布密度与矿化关系

三、剪切带厚度与矿化强度的关系

四、剪切带走向与矿化强度的关系

五、剪切带倾角变化与矿化强度的关系

六、剪切带控矿的力学分析

七、成矿阶段在剪切带中的表现

八、成矿后断裂

第四章小秦岭地区主要矿脉及矿床特征

第一节概述

一、剪切带控矿一般规律

二、剪切变形的规模

第二节S505—S60矿脉

一、中矿带概述

二、矿脉地质背景

三、矿脉特征

四、矿体特征

第三节S507—S9矿脉

一、地质背景

二、主要矿脉特征

三、矿体特征

第四节S202脉(组)

一、地质背景

二、矿脉特征

三、矿体特征

第五节北矿带F5矿脉

一、北矿带概述

二、F5矿脉

第六节北中矿带S8201矿脉

一、北中矿带概述

二、S8201矿脉

第七节矿石学

一、矿石矿物概述

二、金的赋存状态及矿物标型特征

三、载金矿物标型特征

第八节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一、含矿构造的演化

二、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第九节矿化、蚀变类型分带及其强度分带

一、不同矿化类型和强度的水平分带

二、不同矿化类型和强度的垂向分带

三、控制分带因素

四、近矿围岩蚀变分带

五、蚀变带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

六、矿化、蚀变分带模型Ⅰ

第五章区域成矿地球化学

第一节太华群变质岩

一、岩石学及岩石化学

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三、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第二节基底变质岩含矿性

一、金的区域丰度

二、变质岩中钼的丰度

三、Au在变质岩中的分配及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第三节岩浆岩及含矿性

一、岩浆岩类型及岩石学

二、岩浆岩岩石化学

三、岩浆岩构造环境分析

四、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五、微量元素及岩浆岩含金性

第六章区域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

第一节区域成矿研究概况

第二节幔枝构造的成矿作用

一、地幔热柱与成矿

二、小秦岭地区地幔柱构造的成矿作用

三、燕山期中酸性岩控矿规律

第三节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一、区域重力场特征

二、区域磁场特征

三、遥感影像特征

四、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节成矿作用

一、元素地球化学异常及其空间分布规律

二、变质核杂岩中Au的赋存状态

第五节成矿物质来源

一、成矿物质来源

二、成矿流体来源与成矿物理化学

三、金的迁移富集

四、矿体就位

第六节成矿模型

一、金矿的成因

二、金的成矿时代

三、金的成矿模式

第七章深部找矿及远景预测

第一节深部找矿研究

一、成矿规律研究是成矿预测的基础

二、成矿预测研究的回顾

三、成矿预测方法

第二节控矿模型与找矿模型

一、控矿模型

二、找矿模型

第三节深部隐伏矿找矿靶区预测及工程验证

一、中矿带

二、北矿带

三、北中矿带

第四节预测资源量估算结果

第八章总结及展望

第一节主要地质认识

第二节成矿作用研究的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图版

内容摘要:

《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内容翔实,资料丰富,具有全面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供地质工作者参考,也可供科研工作者和大专院校地矿专业师生阅读。本书在过去大量地质、矿床研究成果以及小秦岭地区地幔热柱研究的基础上,对豫西地区地壳的形成与演化,地质结构、构造再次进行了研究,初步厘定华—熊地区为地幔亚热柱,而小秦岭、崤山、熊耳山、鲁山为幔枝构造。并用幔枝成矿理论,对矿床进行了初步划分;对其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重点是小秦岭地区的矿床。对于成矿作用中长期争论的问题,提出了幔枝热液成矿的观点。从而对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30391728
如需购买下载《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科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1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4 × 17装帧精装
页数 355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小秦岭幔枝构造与深部找矿是科学出版社于2013.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P624 ,P611.1 的主题关于 秦岭-地幔涌流-成矿作用-研究 ,秦岭-地幔涌流-找矿-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