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

张任之, 著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2014

定价:40.0

书籍简介:

本书立足于国际舍勒研究界,首次尝试在伦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康德、胡塞尔和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等思想,系统重构舍勒(Max Scheler, 1874—1928)的现象学伦理学。全书基于对相关思想家的原著、部分未公开发表的手稿以及大量研究文献的仔细分析,着力展示了: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是现象学的,以及这一现象学伦理学的系统形态。就细节方面而言,本书首次系统梳理了休谟、康德、波尔扎诺、胡塞尔、舍勒以及石里克等在质料先天问题上的相互关系(传承与争执,等等);在汉语学界,本书也首次在传统自身意识理论的框架下系统谈论人格问题,首次讨论了自身感受问题以及自身感受与人格的关系问题;本书还在汉语学界首次研究了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波尔扎诺转向问题,等等。 从总体上来看,本书以现象学的元伦理学和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两个视角来看待舍勒整体的伦理学,同时,以静态和动态现象学的双重奠基来谈论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这两个部分,并系统概括舍勒现象学的基本理解、基本特征以及基本原则,这些都是在国际舍勒研究中首次做出的尝试。

作者介绍:

张任之(张伟),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现象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象学、伦理学和欧陆哲学。

书籍目录:

缩略索引题解与引言1 导论: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和伦理学的建基问题1.1 从苏格拉底问题到伦理学的引导性问题1.2 什么是伦理学意义上的好(善)?1.3 伦理学与道德1.4 伦理学的开端: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之争1.5 一个个案:康德伦理学中的感受与理性1.5.1 康德早期的理性伦理学1.5.2 康德的道德感受伦理学1.5.3 康德的纯粹理性伦理学1.6 问题的导入与层次划分上篇: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康德、胡塞尔背景下的质料先天主义引语2 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前问题:形式先天与质料先天2.1 从康德的形式先天到胡塞尔的本质先天2.1.1 康德先验哲学中的形式先天2.1.2 胡塞尔现象学中的本质先天2.2 舍勒对康德形式先天的批评与质料先天原则2.3 舍勒对胡塞尔本质先天的批评反思与深化2.3.1 胡塞尔的波尔扎诺转向与观念对象的存在样式2.3.2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进程的一贯性中断了吗?”2.3.3 胡塞尔的综合先天与本质明察的功能化3 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问题:理性先天与情感先天3.1 从康德的理性先天到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3.1.1 康德伦理学中的理性先天原则3.1.2 胡塞尔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判3.1.3 胡塞尔的意向性感受和价值化行为3.2 舍勒对康德理性先天的批评与情感先天原则3.3 舍勒对胡塞尔意向性感受的批评与发展3.3.1 舍勒的意向性感受和“认之为有价”行为3.3.2 理性或情感:胡塞尔与舍勒现象学伦理学的建基4 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第一层次:现象学的元伦理学4.1 舍勒的价值先天与价值存在4.1.1 作为原现象的价值先天4.1.2 作为“行为相对性存在”的价值存在4.2 非伦常价值之间的先天层级与伦常价值4.3 情感领域的分层与“爱与恨的先天论”4.4 舍勒对“什么是善?”这一伦理学引导性问题的回答4.5 小结:质料先天主义与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

下篇:舍勒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自身意识理论视域中的价值人格主义引语5 舍勒人格理论的前思:自身意识、自身感受与人格的释义史5.1 传统的自身意识理论及其“循环”困境5.2 附论:自身意识的论题域与家族概念群5.3 可能的走出困局的模式:自身感受与自身关系5.4 自身感受的三种哲学含义5.5 人格的释义史与人格理论的困境5.5.1 人格的原初含义与人格的古典道德哲学维度5.5.2 中世纪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存在论维度5.5.3 近代的人格理论与人格的认识论维度5.5.4 康德的人格理论与诸维度的综合5.5.5 人格理论的论题域与其困境6 舍勒人格理论的本质思考:自身感受与人格现象学6.1 自身感受1与人格的自身被给予方式6.1.1 舍勒对康德“先验统觉的自我”的批判6.1.2 人格的“不可对象化性”与其“自身一体验”6.1.3 作为“存在论式的反思的知识”的“自身认同化”6.2 自身感受2与人格的存在样式6.2.1 人格存在的基本规定:实体,或行为实体?6.2.2 作为“爱的秩序”的“行为实体”6.2.3 人格的“个体规定”与“自身之爱”6.3 自身感受3与伦理的人格生成---6.3.1 “自身感受3”在价值人格主义中的位置6.3.2 “自身感受3”的现象学本质6.3.3 作为“自身感受3”的“羞感”和“懊悔”7 舍勒质料价值伦理学的第二层次: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7.1 人格的本己个体性与自身认识的偶像7.2 陌己人格与人格生成7.2.1 自身欺罔与内陌己感知7.2.2 榜样跟随与本己人格生成7.3 总体人格与凝聚主义7.3.1 个体主义与普遍主义7.3.2 作为凝聚主义的价值人格主义7.4 舍勒对“人应该如何生活?”的回答7.5 小结:价值人格主义与现象学的规范伦理学的动态奠基8 总结: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总体规定8.1 舍勒现象学的基本原则8.2 舍勒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内在统一性8.3 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根本特征8.3.1 舍勒伦理学的质料先天主义8.3.2 舍勒伦理学的绝对主义与客观主义8.3.3 舍勒伦理学的价值人格主义与凝聚主义

名词索引人名索引后记与致谢修订补记

内容摘要: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对舍勒现象学的质料价值伦理学的重构》探究了舍勒现象学的元伦理学的静态奠基和动态基础,立足于国际舍勒研究界,在伦理思想史的大背景下,结合康德、胡塞尔和当代自身意识理论等思想,系统重构舍勒的现象学伦理学。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现象学文库
9787100107730
如需购买下载《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4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4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质料先天与人格生成是商务印书馆于2014.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B82 ,B516.59 的主题关于 舍勒,M.(1874~1928)-质料(哲学)-伦理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