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性转型

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性转型

肖晖,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0

书籍简介:

本书分六章,20余万字。第一章对中国传统判决理由作了较为仔细的考察,揭示了中国传统判决理由实质上是情理型判决理由。第二章是第一章的继续,对从鸦片战争到现阶段中国判决理由的历史变迁过程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述和梳理,勾画出中国判决理由从传统到现代的历史发展趋势。第三章,从生活方式、人性假设和人权等多视角论述了为什么中国判决理由的历史发展之路是一条从传统到现代的道路。第四章专门论述了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内在要求、局限性及其克服。在此基础上,为了尽快实现现代化,第五章对情理型判决理由的继承与扬弃作了论述。第六章论述了中国现阶段判决理由存在的问题、不足及其原因及文化、制度建构和人的现代化等方面等的解决办法。

作者介绍:

肖晖,男,1970年10月生,四川省宜宾市人。曾做过十年法官。法学博士,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民事诉讼法学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北大法律评论》、《思想战线》、《法学家》、《现代法学》等报刊上独(合)发表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绪论

一、选题意义和选题背景

二、对判决理由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本书的研究方向

三、本书的立场及论题

四、本书的基本内容和研究价值

五、本书的研究方法

六、几个重要概念的界定

(一)判决

(二)判决理由

(三)传统

(四)现代

第一章 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

第一节 中国传统判决理由中的理、情、法

一、理:中国传统判决理由的最高准则

二、情:中国传统判决理由的重要准则

三、法:中国传统判决理由中情理实现的工具

第二节 中国传统的情理型判决理由形成的文化原因

一、儒家思想与中国传统判决理由

(一)儒家的人伦价值与中国传统判决理由

(二)儒家的人情观与中国传统判决理由

(三)儒家的法思想与中国传统判决理由

二、无讼文化与中国传统判决理由

(一)无讼文化概述

(二)无讼与人情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情理型判决理由形成的社会原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中国判决理由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鸦片战争一民国成立:判决理由的历史变迁

一、领事裁判权与法规范型判决理由

二、清末中国人的回应与挑战

第二节 民国时期:判决理由的新发展

第三节 革命根据地:情理型判决理由的回归

第四节 新中国成立一“文革”:判决理由发展的迟滞期

第五节 “文革”后一现阶段:判决理由的新变化

一、“文革”后一1992年:判决理由发展的觉醒期

二、1992年一现阶段:判决理由的高速发展期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判决理由发展的必由之路

第一节 何谓法规范型判决理由?

一、大陆法系法规出发型的判决理由

二、普通法系判例出发型的判决理由

第二节 中国判决理由转型的文化原因

一、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尊严与司法审判、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关系

(一) 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格尊严

(二) 西方文化背景下人格尊严与司法审判、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关系

二、全球化时代与全球意义的正义观

(一) 正义的界定

(二) 全球意义的正义观

(三) 人格尊严的普适性与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关系

第三节 中国判决理由转型的社会原因

一、生活方式的变化与中国判决理由的转型

(一) 西方背景下陌生人社会的生活方式与法规范型判决理由关系

(二) 陌生人社会的生活方式与中国判决理由的转型

二、从人性假设的视角对中国判决理由的考察

(一) 两种不同的人性假设

(二) 两种人性假设下的审判方式及判决理由的简要考察

第四节 从传统到现代:中国判决理由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何谓现代性?

二、现代性、司法现代化与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关系

(一) 现代以前西方国家的诉讼与判决理由的历史

1.现代以前大陆法系的诉讼与判决理由的历史

(1) 罗马时代的诉讼与判决理由的历史

(2) 中世纪欧洲大陆的诉讼及判决理由的历史

2.现代以前普通法系的诉讼与判决理由的历史

(二) 司法现代化与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内在要求及局限性的克服

第一节 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内在要求

第二节 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

一、有时会带来实质上的不正义

二、法官适法有时会遭遇困难

第三节 对判决理由实质上不正义的克服

第四节 立法的完善:法官适法困难的解决办法一

第五节 法律方法的应用:法官适法困难的解决办法二

一、法律的解释技术

二、法律漏洞的填补

三、法官的利益衡量(或称价值权衡)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情理型判决理由的继承和扬弃

第一节 对“以情理为导向”的诉讼理念的继承和扬弃

第二节 对“和为贵”的诉讼理念的继承和扬弃

第三节 判决理由中情理的具体运用

一、判决书中情理法交融

二、判后语

三、将生活中的情理转化为经验法则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对现阶段中国判决理由存在问题和不足的考察

第一节 对中国现阶段判决理由存在问题的考察

第二节 对中国现阶段判决理由存在不足的考察

第三节 中国现阶段判决理由存在问题与不足的原因

一、文化的因素

二、制度性的因素

(一) 最高人民法院所推行的判决书结构存在着内在的缺陷

(二) 缺乏制度性的激励因素

三、人的因素

(一) 法官的素质低下

(二) 习惯的定势使然

(三) 认识和观念上的偏差

第四节 制度建构: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

一、改革判决书的结构

(一) 一个一审民事判决书结构调整的实例

(二) 对实例中的判决书结构的几点说明

(三) 判决书结构调整与受众的关系

二、如何通过制度性手段激励法官

第五节 人的现代化:根本的解决办法

一、如何提高法律素质

二、法律思维习惯的养成与观念的转变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内容摘要:

《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是第一本对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进行专门研究的专著,试图从体系到内容填补该领域的学术空白。它从多向度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并借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大量跨学科的知识和原始档案等第一手的材料,力图做到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其论题从传统到现代是中国判决理由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具有理论方面的价值,一方面体现在系统地论述了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不可逆转性,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法治之路的信心;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和情理型判决理由的合理内核,从而使人们对法治的局限性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正确的认识。《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还具有实践方面的价值,它体现在如何完善立法、如何让法官所作出的判决理由符合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要求、法官应如何协调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上。
总的来说,《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构建了情理型和法规范型这两种判决理由类型,并以此为基点,以现代化为主线,一步一步展开对判决理由的研究。笔者对此的研究是极具问题意识的,研究的问题完全是中国的;西方在《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的语境下只是一个可资借鉴的参照系,但并不等于说笔者同意西方的昨天就是中国的明天这种说法。《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的研究是杜鹃啼血,它既融入了笔者对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的思考,同时也融入了笔者对现代性、现代化的深层次的思考,而这一切又都是建立在笔者个人特殊的经历和挫折的基础上的。不管怎样,《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实际上只表达了一个主题,那就是笔者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的热爱。从这个角度而言,这是一本人文性很强的理论专著,这是读者必须注意的。

编辑推荐:

《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选择判决理由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的严密的逻辑结构和轻松精彩的好文笔。作者试图从体系到内容填补该领域的学术空白,从多向度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并借用了历史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运用了大量跨学科的知识和原始档案等第一手的材料。一方面,系统地论述了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不可逆转性,更加坚定了我们走法治之路的信心;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和情理型判决理由的合理内核,从而使人们对法治的局限性和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正确的认识。《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转型》还具有实践方面的价值。它体现在如何完善立法,如何让法官所作出的判决理由符合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要求、法官应如何协调情、理、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克服法规范型判决理由的局限性上。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性转型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3687518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性转型》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判决理由的传统与现代性转型是法律出版社于2008.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D925.04 的主题关于 判决-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