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金义光, 杜丽娜, 凌沛学,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128.0

书籍简介:

纳米药物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药物制剂方面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本书全面地对纳米药物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内容系统全面,注重原理与方法的介绍,更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本书作者是活跃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国内一线研究专家,图书内容反映了国际研究动态,更体现了国内创新研究水平。本书适用于从事药物制剂研究、新药开发的技术人员,也可供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参考。

书籍目录:

1 绪论

参考文献

2 纳米给药系统的评价

2.1 粒径

2.1.1 电子显微镜技术

2.1.2 动态激光散射法

2.1.3 小角X射线散射法

2.1.4 比表面积法

2.1.5 原子力显微镜法

2.1.6 X射线衍射法

2.1.7 拉曼散射法

2.1.8 粒径测定方法的选择

2.1.9 研究实例

2.2 Zeta电位

2.3 外观形态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

2.3.2 透射电子显微镜

2.3.3 原子力显微镜

2.3.4 射线衍射

2.3.5 热分析

2.3.6 核磁共振

2.3.7 应用实例

2.4 药物包封率

2.4.1 透析法

2.4.2 凝胶柱色谱法

2.4.3 高速离心法

2.4.4 离心超滤法

2.4.5 微型柱离心法

2.4.6 鱼精蛋白凝聚法

2.4.7 荧光猝灭法

2.4.8 电子自旋共振光谱法

2.4.9 导数分光光谱法

2.5 药物释放的测定

2.6 细胞和分子生物学评价

2.6.1 药代动力学评价

2.6.2 药效评价

2.6.3 毒理学评价

2.6.4 研究实例

2.7 体内评价和研究

2.7.1 纳米给药系统的药代动力学

2.7.2 纳米给药系统的药效学体内研究方法

2.7.3 纳米给药系统的毒理学体内研究方法

2.8 纳米给药系统的质量标准

参考文献

3 纳米给药系统的生物相容性

3.1 引言

3.1.1 生物相容性评价项目

3.1.2 生物相容性评价试验方法

3.2 有机材料

3.2.1 天然高分子材料

3.2.2 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

3.3 无机材料

3.3.1 碳基材料

3.3.2 硅胶材料

3.3.3 磷酸化物

3.4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

3.4.1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纳米磁流体

3.4.2 明胶处理的钙磷多孔陶瓷

3.5 生物微机电系统

3.5.1 微针

3.5.2 硅基微机电系统

3.6 结语

参考文献

4 纳米技术用于药物缓控释

4.1 纳米给药系统对药物吸收和释放的影响

4.1.1 纳米给药系统对药物吸收和转运的影响

4.1.2 纳米给药系统的药物释放机制和模式

4.2 纳米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测定方法

4.3 体外释药的影响因素

4.3.1 药物在载体中的分布和结合方式

4.3.2 载药量

4.3.3 药物性质

4.3.4 粒径

4.3.5 载体材料

4.3.6 制备方式和条件

4.3.7 释放介质

4.3.8 载体表面修饰

4.4 复合纳米制剂用于药物缓控释

4.5 结语

参考文献

5 纳米技术用于药物靶向

5.1 纳米靶向的基本原理

5.1.1 被动靶向

5.1.2 主动靶向

5.1.3 物理化学靶向

5.2 肿瘤靶向

5.2.1 概述

5.2.2 被动靶向纳米制剂

5.2.3 主动靶向纳米制剂

5.2.4 物理化学靶向纳米制剂

5.3 脑靶向

5.3.1 血脑屏障

5.3.2 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3.3 鼻腔给药途径脑靶向

5.4 淋巴靶向

5.4.1 淋巴的生理特点

5.4.2 淋巴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4.3 淋巴靶向展望

5.5 肝靶向

5.5.1 肝的生理特点

5.5.2 肝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5.3 肝靶向展望

5.6 肺靶向

5.6.1 概述

5.6.2 肺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6.3 肺部给药纳米制剂

5.7 肾靶向

5.7.1 概述

5.7.2 肾的生理特点

5.7.3 肾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7.4 肾靶向展望

5.8 骨靶向

5.8.1 概述

5.8.2 骨的生理特点

5.8.3 骨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8.4 骨靶向展望

5.9 结肠靶向

5.9.1 概述

5.9.2 结肠的生理特点

5.9.3 结肠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9.4 结肠靶向展望

5.1 0眼靶向

5.1 0.1 眼的生理特点

5.1 0.2 眼靶向纳米给药系统

5.1 1细胞和细胞内靶向

5.1 1.1 概述

5.1 1.2 细胞靶向机制和细胞内转运过程

5.1 1.3 细胞质靶向

5.1 1.4 细胞核靶向

5.1 1.5 线粒体靶向

5.1 1.6 溶酶体靶向

5.1 1.7 内质网靶向

5.1 2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应用前景

5.1 2.1 概述

5.1 2.2 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优势

5.1 2.3 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产业化

5.1 2.4 靶向纳米给药系统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5.1 2.5 靶向纳米给药系统展望

参考文献

6 刺激敏感纳米给药系统

6.1 刺激敏感机制

6.1.1 物理化学刺激

6.1.2 生物化学刺激

6.2 刺激敏感纳米给药系统

6.2.1 聚合物胶束

6.2.2 水凝胶

6.2.3 树枝状聚合物

6.2.4 环糊精

6.2.5 纳米球

6.2.6 纳米囊

6.2.7 脂质体

6.2.8 聚合物体

6.2.9 纳米泡

6.3 刺激敏感聚合物

6.3.1 温度敏感聚合物

6.3.2 离子敏感聚合物

6.3.3 pH敏感聚合物

6.3.4 氧化还原敏感聚合物

6.3.5 光敏感聚合物

6.4 刺激敏感基因递送

6.4.1 温度敏感基因递送载体

6.4.2 pH敏感基因递送载体

6.4.3 还原敏感基因递送载体

6.4.4 其他刺激敏感基因递送

6.5 结语

参考文献

7 脂质体

7.1 脂质体基本组成

7.1.1 磷脂

7.1.2 胆固醇

7.1.3 抗氧化剂

7.1.4 表面活性剂

7.2 脂质体制备方法

7.2.1 薄膜法

7.2.2 逆向蒸发法

7.2.3 复乳法

7.2.4 离心法

7.2.5 注入法

7.2.6 钙融合法

7.2.7 硫酸铵梯度法

7.2.8 高压乳匀技术

7.2.9 前体脂质体

7.3 脂质体的质量控制

7.3.1 形态

7.3.2 粒径

7.3.3 包封率

7.3.4 氧化指数

7.3.5 溶血磷脂

7.3.6 药物含量

7.3.7 渗漏率

7.3.8 渗透压

7.3.9 灭菌条件

7.4 抗肿瘤药物脂质体

7.4.1 研究现状

7.4.2 新型抗肿瘤药物脂质体

7.4.3 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的体内特点

7.4.4 抗肿瘤药物脂质体研发策略

7.5 抗菌药物脂质体

7.5.1 研究现状

7.5.2 体内分布特点

7.5.3 新型抗菌药物脂质体

7.5.4 抗菌药物脂质体研发策略

7.6 抗原虫药物脂质体

7.6.1 研究现状

7.6.2 抗疟疾药物脂质体

7.6.3 抗利什曼原虫药物脂质体

7.6.4 抗锥虫病药物脂质体

7.7 抗病毒药物脂质体

7.8 心血管病药物脂质体

7.8.1 研究现状

7.8.2 新型心血管病药物脂质体

7.9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脂质体

7.9.1 研究背景

7.9.2 吸附介导脑靶向脂质体

7.9.3 受体介导脑靶向脂质体

7.9.4 其他机制脑靶向脂质体

7.1 0生物技术药物脂质体

7.1 0.1 生长因子脂质体

7.1 0.2 siRNA脂质体

7.1 0.3 包载疫苗药物脂质体

7.1 1脂质体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8 聚合物胶束

8.1 聚合物胶束材料

8.2 聚合物胶束制备方法

8.3 聚合物胶束性质

8.3.1 体内长循环和靶向性

8.3.2 稳定性

8.4 功能化聚合物胶束

8.5 刺激敏感聚合物胶束

8.5.1 pH敏感胶束

8.5.2 温度敏感聚合物胶束

8.5.3 超声敏感胶束

8.5.4 光敏聚合物胶束

8.5.5 还原敏感聚合物胶束

8.6 聚合物胶束研究进展

8.6.1 递送siRNA

8.6.2 肿瘤治疗

8.6.3 细胞作用机制

8.6.4 交联聚合物胶束

参考文献

9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

9.1 药质体和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

9.2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特点

9.3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9.3.1 阿昔洛韦

9.3.2 去羟肌苷

9.3.3 齐多夫定

9.3.4 异烟肼

9.3.5 吉西他滨

9.3.6 核黄素

9.3.7 双头基脂质前药

9.3.8 酶敏感脂质前药

9.3.9 最新进展

9.4 自组装药物传递系统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10 注射纳米给药系统

10.1 注射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

10.2 脂质体

10.3 微乳和纳米乳

10.3.1 微乳和纳米乳的组成

10.3.2 检测方法

10.3.3 存在的问题

10.3.4 实例

10.4 纳米粒

10.4.1 聚合物纳米粒

10.4.2 固体脂质纳米粒

10.5 聚合物胶束

10.5.1 聚合物胶束结构

10.5.2 聚合物胶束类型

10.5.3 聚合物胶束制备方法

10.5.4 实例

10.6 纳米凝胶

10.6.1 纳米凝胶的制备

10.6.2 药物从纳米凝胶中的释放

10.6.3 纳米凝胶的体内应用

10.6.4 实例

10.7 纳米药物

10.7.1 纳米晶技术

10.7.2 纳米混悬剂

10.8 多聚复合物

10.9 结语

参考文献

11 口服纳米给药系统

11.1 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

11.2 脂质体

11.2.1 概述

11.2.2 脂质体制备方法

11.2.3 大分子药物脂质体

11.2.4 中药和化学药脂质体

11.3 纳米粒

11.3.1 概述

11.3.2 固体脂质纳米粒

11.3.3 聚酯纳米粒

11.3.4 壳聚糖纳米粒

11.3.5 大分子药物纳米粒

11.4 微乳

11.4.1 概述

11.4.2 微乳的处方

11.4.3 微乳的制备

11.4.4 微乳的评价

11.4.5 微乳应用举例

11.5 聚合物胶束

11.5.1 概述

11.5.2 聚合物胶束的材料

11.5.3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11.5.4 聚合物胶束应用举例

11.6 枝状聚合物

11.6.1 概述

11.6.2 枝状聚合物的结构和特性

11.6.3 聚酰胺胺的合成

11.6.4 枝状聚合物的表征

11.6.5 枝状聚合物应用举例

11.7 纳米药物晶体

11.7.1 概述

11.7.2 纳米药物晶体的制备

11.8 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评价

11.8.1 口服吸收屏障

11.8.2 口服纳米给药系统吸收机制

11.8.3 口服纳米给药系统的评价方法

11.9 结语

参考文献

12 经皮纳米给药系统

12.1 经皮给药机制和影响因素

12.1.1 皮肤结构与药物吸收

12.1.2 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12.2 经皮纳米给药系统的优势

12.3 脂质体

12.4 传递体

12.5 醇质体

12.6 微乳和纳米乳

12.6.1 纳米乳促进药物吸收的机制

12.6.2 影响纳米乳经皮吸收的因素

12.7 纳米粒

12.8 微针

12.8.1 微针长度

12.8.2 微针形状

12.8.3 药物分子量

12.9 结论

参考文献

13 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

13.1 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的特点

13.1.1 肺吸入给药装置

13.1.2 微粒肺部沉积的影响因素

13.1.3 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剂型

13.2 化学药肺吸入纳米制剂

13.2.1 抗肺结核药物

13.2.2 伊曲康唑

13.2.3 硫酸特布他林

13.2.4 环丙沙星

13.2.5 姜黄素

13.2.6 喜树碱

13.3 蛋白多肽药物肺吸入纳米制剂

13.3.1 胰岛素

13.3.2 降钙素

13.3.3 胸腺五肽

13.3.4 白细胞介素

13.3.5 牛血清白蛋白

13.3.6 免疫抗原

13.3.7 质粒DNA

13.4 肺吸入纳米给药系统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4 眼用纳米给药系统

14.1 眼的生理结构

14.2 眼科药物的给药途径

14.3 药物的眼内过程

14.4 眼用纳米给药系统概述和特点

14.5 眼用纳米给药系统分类

14.5.1 纳米脂质体与类脂质体

14.5.2 纳米粒

14.5.3 固体脂质纳米粒

14.5.4 树状大分子

14.5.5 环糊精包合物

14.5.6 微乳

14.6 眼用纳米给药系统存在的问题

14.7 治疗眼部感染的纳米给药系统

14.7.1 氯霉素

14.7.2 环丙沙星

14.7.3 加替沙星

14.7.4 氧氟沙星

14.7.5 阿米卡星

14.7.6 庆大霉素

14.7.7 妥布霉素

14.7.8 两性霉素B

14.7.9 氟康唑

14.7.1 0阿昔洛韦

14.7.1 1更昔洛韦

14.8 抗炎和抗过敏眼用纳米给药系统

14.8.1 地塞米松

14.8.2 双氯芬酸钠

14.8.3 氟比洛芬

14.8.4 布洛芬

14.8.5 吲哚美辛

14.9 治疗青光眼的眼用纳米给药系统

14.9.1 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14.9.2 溴莫尼定

14.9.3 乙酰唑胺

14.9.4 盐酸多佐胺

14.9.5 毛果芸香碱

14.10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眼用纳米给药系统

14.10.1 贝伐单抗

14.10.2 环孢素A

14.10.3 雷帕霉素

14.10.4 他克莫司

14.10.5 5氟尿嘧啶

14.10.6 卡铂

14.10.7 阿糖胞苷

14.10.8 柔红霉素

14.10.9 高三尖杉酯碱

14.10.1 0他莫昔芬

14.11其他眼用药物

14.11.1 阿托品

14.11.2 哌仑西平

14.11.3 链激酶

14.11.4 维甲酸

14.11.5 维生素A及其酯

14.11.6 血管活性肠肽

参考文献

15 中药纳米技术

15.1 中药纳米技术的优势

15.1.1 改善药理活性

15.1.2 提高生物利用度

15.1.3 靶向功能

15.1.4 控释功能

15.1.5 减少耐药

15.1.6 增强稳定

15.1.7 智能给药

15.1.8 扩展给药途径

15.1.9 中药制剂现代化

15.2 纳米中药的制备方法

15.2.1 超细粉碎技术

15.2.2 超临界流体技术

15.2.3 超声速微射流技术

15.2.4 微乳化技术

15.2.5 高压均质技术

15.2.6 包合技术

15.2.7 微囊技术

15.3 中药纳米制剂常见类型

15.3.1 纳米脂质体

15.3.2 纳米粒

15.3.3 微乳及纳米乳

15.3.4 纳米包合物

15.3.5 固体分散体

15.3.6 磁性纳米载体

15.4 中药纳米技术的思考和前景

参考文献

16 生物技术药物纳米制剂

16.1 多肽和蛋白药物纳米制剂

16.1.1 纳米粒

16.1.2 脂质体

16.1.3 水凝胶

16.1.4 微乳

16.1.5 多肽-蛋白质自组装体

16.2 纳米制剂用于疫苗递送

16.2.1 纳米粒

16.2.2 脂质体

16.3 核酸药物纳米制剂

16.3.1 脂质复合物

16.3.2 脂质体

16.3.3 多聚复合物

16.3.4 壳聚糖

16.3.5 固体脂质纳米粒

16.3.6 纳米凝胶

16.3.7 多功能封套式纳米器件

16.4 结语

参考文献

17 纳米技术用于基因治疗

17.1 概述

17.2 基因载体

17.3 脂质体

17.3.1 阳离子脂质体

17.3.2 pH敏感脂质体

17.3.3 温度敏感脂质体

17.3.4 长循环脂质体

17.3.5 免疫脂质体

17.4 高分子载体

17.4.1 聚乙烯亚胺

17.4.2 聚L赖氨酸

17.4.3 壳聚糖

17.4.4 聚酰胺胺

17.4.5 聚酯

17.4.6 含磷聚合物

17.4.7 聚氨基甲酸酯

17.5 无机材料载体

17.5.1 二氧化硅纳米粒

17.5.2 氧化铁纳米粒

17.5.3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

17.5.4 金纳米粒

17.5.5 碳纳米管

17.5.6 量子点

17.6 结语

参考文献

18 纳米敷料

18.1 纳米敷料的特点

18.2 纳米水凝胶敷料

18.2.1 纳米材料复合水凝胶

18.2.2 纳米水凝胶

18.3 纳米纤维敷料

18.3.1 不可降解合成高分子纳米纤维

18.3.2 可降解合成高分子纳米纤维

18.3.3 天然高分子纳米纤维

18.4 纳米薄膜敷料

18.4.1 浇铸制膜技术

18.4.2 LB膜技术

18.4.3 LBLSA膜技术

18.5 纳米银敷料

18.5.1 银的抗菌性能及机制

18.5.2 纳米银敷料的应用方式

18.5.3 纳米银的毒性

18.6 树枝状聚合物

参考文献

19 纳米制剂的制备和检测仪器

19.1 纳米制剂的制备

19.1.1 自上而下技术

19.1.2 自下而上技术

19.1.3 纳米制剂制备方法的比较

19.2 纳米制剂的检测仪器

19.2.1 粒径检测仪器

19.2.2 表面电位检测仪器

19.2.3 外形检测仪器

19.3 纳米制剂生产实例

19.3.1 Doxil

19.3.2 Myocet

19.4 结语

参考文献

20 药物递送中纳米技术应用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449

内容摘要:

纳米药物技术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药物制剂方面更是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全面地对纳米药物技术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内容系统全面,注重原理与方法的介绍,更强调技术的实际应用。《“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作者是是活跃在药学研究领域的国内一线研究专家,图书内容反映了国际研究动态,更体现了国内创新研究水平。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适用于从事药物制剂研究、新药开发的技术人员,也可供相关专业高校师生参考。

编辑推荐:

纳米药物技术使得药物更加准确、高效地作用人体,从而保障药物的“安全、有效”。《“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为“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在总结、归纳这些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对纳米药物技术进行了论述。《“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注重原理与方法的介绍,更强调实际应用。综合全书,读者不仅能获得纳米药物技术研究的有关原理和方法,更能结合实际对其加以理解和运用。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22222831
如需购买下载《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化学工业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28.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 × 19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纳米技术在药物递送中的应用是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15.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Q460.1 的主题关于 纳米技术-应用-药物-传递-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