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代:2005
定价:
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王炎导演的艺术生涯及电影事业和生活中的喜闻乐见。
出版前言
从大连至烟台
烟台.东炮台
梁老师和刘老师
出走
从山东到山西
在临汾重生
干上了艺术
到延安人鲁艺
鲁艺秧歌队
受欢迎的《二流子转变》
从鲁艺到战斗剧社
难忘的六人剧团
西北电影工学队
与孙月枝结婚
干上了副导演
《南征北战》
《寻爱记》
《三年早知道》
《康庄大道》
《战火中的青春》
《冬梅》
《独立大队》
纪录片《东北农业在前进》
“文化大革命”中的遭际
《奇袭白虎团》
重拍《南征北战》
未搞成的几部影片
《从奴隶到将军》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悠悠故人情》
未拍成的《正月里来》
《女人国的污染报告》
《荒火》
《仅次于上帝的人》和《陶铸出行》
《阿曼尼萨罕》
结束语
附录:王炎年表
后记
前言
2005年是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走过了艰苦卓绝而又辉煌灿烂的路程,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电影艺术家。他们与历史相伴,无论是在清末民初重大的社会变革时期,还是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建设年代里,他们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克服各种困难,拍摄了众多的享誉世界的经典之作,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业绩。毫无疑问,追寻他们的艺术足迹,描绘他们的多彩人生,展现他们的宽阔胸怀,对于全面推进中国电影的研究工作,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庆祝中国电影百年华诞的喜庆日子里,中国电影家协会组织编纂了《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并授权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该套丛书的首批图书。
《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首批图书,选择约20位电影家为对象,包括从事编剧、导演、表演、摄影、事业管理等工作的电影家。通过对于他们流金岁月的回顾、生活历程的展示,描述他们的人生阅历,记录他们为中国电影发展所做出的卓越贡献。同时,也可以对一些重要的电影历史进行过滤和补正,增加电影研究史料的积累,达到以史鉴今之功效。
首批图书以每人一部著作的形式,总计出版约20本。作者将在对传主深入采访以及搜集补充相关的历史材料的基础上,以纪实文学的笔法,对传主的演艺生涯、政治生活、家庭生活等方面,进行往事的梳理和不脱离事实范围的文学描写。因此,全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又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既有个人传记的纵向特点,又不完全拘泥于琐碎细节,而注意展示所述重要作品、重大事件横切面的宽阔历史背景;既严格尊重历史事实,又大胆进行具有一定想像力的文字发挥。
首批图书中的各本著作,本着形式多样的原则,根据传主的情况和意愿,在口述实录、自传和普通传记等多种传记形式中,确定不同的体例。
在酝酿首批图书的传主人选时,优先考虑从未出过传记者是一个重要因素;此外,突出反映电影艺术创作中主要部门的著名电影家的成就,更是整套丛书的出发点、着眼点。由于传主各自的情况不同,相对应著作的文字与图片数量也将有所不同。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是一项长期选题,也是一项民族电影学术工程,今后在适当的时机,还将陆续出版丛书的其他电影家传记图书。
《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编委会2005年6月
后记
照理说,我父亲王炎这本书的后记,应当由他自己来写。不幸的是,他在全部书稿修改、打印完毕的第二天,即与世长辞了。于是,此后记只好由我这个协助他著书的长子代为执笔了。
自从我的母亲孙月枝2002年病逝后,父亲就一直深陷在郁闷中。我们兄弟三个无能为力,都没有办法缓解他的这种郁闷。只是在开始着手撰写这本书后,他才重新振作了起来。在七八个月的时间里,他终日伏案奋笔疾书,脸上也时时重新浮现久违的笑容。他写得十分投入,甚至连家中厨房不慎失火,浓烟和火苗已窜进他正在写作的房间时,他也浑然不觉,仍然在那里埋头挥笔……直到被搀扶出火场,他才奇怪地问:出了什么事?初稿告成不久,就发现他罹患了癌症。他一面治疗,一面坚持修改,还挑选了部分打算附在书中的照片。在将书稿交给我整理、打印期间,他一旦想起需要补充或修订的内容,便会立即给我打电话交代一番。在他病势逐渐转重的情况下,依然惦记着这本书,隔几天就问问我进展的情况。
2005年6月13日,当我告诉正在住医院的父亲:书稿、照片均已整理、编排完毕,准备将于次日6月14日下午,在医院病房里当着他的面交给中国电影出版社副总编辑李梦学、编辑蔡宝瑛、美编赵子航同志时,他重重地点了点头,欣慰地笑了。可惜,6月14日早晨7点,他却与世长辞,没能够看到书稿的交接和出版面世。
父亲一生爱书,常背一个或提一个不起眼的布包,流连在街头巷尾的新旧书店中。但因忙着编剧本和拍电影,直到晚年才拿起笔正经八百地写书。
书也没有辜负父亲,这本倾注了父亲不少心血的书曾一度让他忘却了烦忧,成为他的精神寄托。
十几年来,我或撰写或主编出版了近20本书,自信还是懂书的。依我站在读者的角度看,父亲这本书兼具史料性和可读性,还是颇有价值的,父亲没有白忙活。
愿这本书能使读者看到一个辛勤进取的中国电影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所走过的足迹。对他所拍摄的那些老电影《战火中的青春》、《独立大队》、《从奴隶到将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悠悠故人情》……等等,有一个银幕以外的、进一步的了解。
王晓建2005年6月18日
本书是《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中的其中一册,是中国著名导演王炎先生的自传。在本书中,王炎先生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家庭生活等方面。在书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辛勤进取的中国电影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所走过的足迹。对他所拍摄的那些老电影《战火中的青春》、《独立大队》、《从奴隶到将军》、《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悠悠故人情》等等,有一个银幕以外的、进一步的了解。 王炎,导演,山东烟台人。少年时曾在机械厂学徒,1937年到山西参加抗日少年先锋队,1939年在太行山参加八路军剧社任分队长,1942年入延安鲁艺戏剧系学习戏剧理论,创作了秧歌剧《二流子转变》,后至战斗剧社编导了《劳动英雄回家》等剧。1947年入西北电影工学队,随后进入东北电影制片厂,在《光芒万丈》、《赵一曼》中任演员。1950年调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先后在汤晓丹、成荫、水华执导的《南征北战》等片中任副导演,1955年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进修,1957年分配到长影任导演,创作了《寻爱记》、《战火中的青春》、《独立大队》等著名影片。“文革”后拍摄了《从奴隶到将军》,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一个导演的自述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电影家传记丛书 | ||
7106024007 如需购买下载《一个导演的自述》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电影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语种 | 简体中文 |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