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年代:2013
定价:25.0
2009年,上海首次参加PISA国际测验,成绩全球第一名,引起了国内外巨大的关注。PISA测验是什么,结果是怎么得来的,这个结果可靠吗?它反映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应试能力?本书将用通俗又不失科学性的论述,介绍PISA项目的实施过程,它的科学依据,以及对教育改革和评价的启示。
1. 什么是PISA?
1.1 PISA简介
1.2 PISA的研究目标
1.3 PISA的政策导向
2. PISA是如何组织实施的
2.1 PISA国际组织
2.2 上海PISA 2009实施组织机构
2.3 上海PISA 2009实施时间进度
3. PISA测评什么?
3.1 PISA怎样测评阅读素养
3.1.1 阅读素养的定义
3.1.2 阅读素养测评框架
3.2 PISA怎样测评数学素养
3.2.1 数学素养的定义
3.2.2 数学素养测评框架
3.3 PISA怎样测评科学素养
3.3.1 科学素养的定义
3.3.2 科学素养测评框架
3.4 问卷设计和政策研究框架
3.4.1 PISA问卷设计方法概述
3.4.2 确定问卷研究框架
3.4.3 确定研究的主题
3.4.4 设计问卷题目
4. PISA 2009测试工具的开发和翻译
4.1 命题和试题评审
4.1.1 命题和试题评审的程序
4.1.2 命题的指导原则
4.1.3 题目质量评价标准——基于试测结果的评价
4.2 试题本的编排
4.3 试题本和问卷翻译和修订
4.3.1 试题本翻译和修订
4.3.2 问卷翻译和修订
5. 抽样和考务管理
5.1 学校抽样和学生抽样
5.2 考务管理
5.2.1 学校主考选拔和培训
5.2.2 测试主任选拔和培训
5.2.3 现场实施
5.3 评卷
5.3.1 学生试题本评分(编码)
5.3.2 学生问卷的编码
5.4 数据输入和清理
5.4.1 KeyQuest修改
5.4.2 数据输入人员选拔与培训
5.4.3 数据输入
5.4.4 数据清理和提交
6. 质量监测和质量保证
6.1 PISA的保密工作
6.1.1 签订保密协议
6.1.2 统一时间测试
6.1.3 监控评卷过程
6.2 试题本和问卷印刷质量保证
6.3 测试实施质量监测
6.4 数据效度检验
6.5 PISA项目管理对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启示
6.5.1 制定精细化管理标准
6.5.2 采用抽样方法减轻学生和学校的负担
6.5.3 从命题程序和技术上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公平性
6.5.4 制定客观的、反映学生思维水平的评分标准
7. PISA 2009结果的报告方法
7.1 学生精熟度水平和题目难度的关系
7.2 PISA 2009阅读表现量表
7.3 PISA 2009数学表现量表
7.4 PISA 2009科学表现量表
7.5 问卷指标构建方法
7.5.1 学生参与度和学习策略
7.5.2 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指标
7.5.3 学校背景指标
8. PISA 2009阅读素养测评结果和启示
8.1 上海学生的阅读表现
8.1.1 阅读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百分位数分布
8.1.2 阅读素养量表精熟度水平分布
8.1.3 阅读素养分量表表现
8.1.4 阅读成绩的性别差异
8.2 上海学生的阅读参与度
8.2.1 个人阅读参与度
8.2.2 学校阅读参与度
8.2.3 上海学生阅读参与度的性别差异
8.3 上海学生的学习策略
8.3.1 阅读元认知策略
8.3.2 学习策略运用
8.3.3 上海学生学习策略的性别差异
8.4 上海学生的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的关系
8.4.1 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单因素分析
8.4.2 阅读参与度和学习策略与阅读成绩关系的多水平回归分析
8.5 PISA阅读素养测评对上海阅读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启示
8.5.1 坚持不懈抬高底部
8.5.2 重视高水平学生的培养
8.5.3 加强非连续文本阅读
8.5.4 加强认知性阅读,培养在复杂文本中检索信息的能力
8.5.5 鼓励学生每天进行趣味性阅读以及广泛阅读
8.5.6 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8.5.7 研究如何提高男生的阅读能力
9. 上海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素养
9.1 数学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精熟度水平分布
9.2 PISA数学素养测评的启示
9.3 科学素养量表平均成绩和精熟度水平分布
9.4 P1SA科学素养测评的启示
9.4.1 把广泛的生活情境纳入测评框架
9.4.2 注重命题设计的情境生活化
9.4.3 命题和测评设计更有效地体现科学探究
10. 教育公平——学生社会经济背景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10.1 PISA评价教育公平的视角
10.2 学习结果的平等
10.3 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
10.4 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
10.4.1 学生层面的数据分析
10.4.2 学校和学生两层数据分析
10.5 研究结论和启示
11. 学校教学环境与学生成绩的关系
11.1 概述
11.2 学习环境和学校风气
11.2.1 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
11.2.2 学生对学校的态度
11.2.3 语文课纪律风气
11.2.4 影响学校风气的学生因素
11.2.5 影响学校风气的教师因素
11.2.6 家长给学校的压力
11.2.7 小结
11.3 学校资源状况
11.3.1 人力资源
11.3.2 经费资源
11.3.3 硬件资源
11.3.4 投入学习的时间
11.3.5 小结
11.4 学校教学和评价
11.4.1 教师激发阅读参与策略
11.4.2 学校提供的课外活动类型
11.4.3 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和评价目的
11.4.4 小结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主要对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的因素开展研究。在学生层面上,分别研究了阅读态度、参与度、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对成绩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还研究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和移民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在学校层面上,分别研究了入学、分组和选拔,学校管理和资金投入,家长施加的压力和择校,问责制度,学校自主权,学校资源(人力的、物力的和教育的)等6组因素的单独作用以及他们的共同作用;还研究了学校总体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学校成绩的影响。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通教育研究所30周年学术丛书 | ||
9787567506435 如需购买下载《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4 × 17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