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鹰之国亲历

山鹰之国亲历

王洪起, 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2.0

书籍简介:

本书作者结合常驻阿尔巴尼亚22年的亲身经历,将阿尔巴尼亚现代政治和社会变迁娓娓道来。

书籍目录:

一、中阿关系解密

第一章:从相识到热恋

最亲切的称呼是“同志”

听阿尔巴尼亚朋友讲中阿关系

毛主席问阿尔巴尼亚的“花儿开不开”

周总理种下“中阿友谊树”

不遗余力的援助

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战斗

第二章:从分歧到交恶

中阿关系出现裂痕

耿飚敢说真话,是个好大使

邓小平叫停援阿

中国大使馆新馆发现窃听器

第三章:从解冻到正常

经济“破冰船”

阿利雅谈阿中关系

割舍不断的中国情结

“中国通”情牵中国

在“山鹰之国”淘金的中国人

中国工程、中国农机和中餐馆

二、霍查晚年冤案揭密

第四章:我所感受的霍查晚年冤案

外人眼中的神秘国度

反对外来影响:“文化反党集团”

批评“黑纲领”:“军事反党集团”

油井不出油:“经济反党集团”

第五章:谢胡总理“自杀”之谜

谢胡自杀事件

寻找谢胡的遗骨

霍查版本的“谢胡间谍史”

阿利雅相信谢胡是自杀的

外国版本的谢胡被杀案

侍卫们坚信谢胡死于他杀

谢胡的绝命书曝光

第六章:霍查一家的沉浮

霍查的最后岁月

我是目击霍查葬礼的唯一外国记者

霍查遗骸被迁出陵园

霍查学说的忠诚卫士

从遭软禁到锒铛入狱

霍查夫人晚年著书立说

第一家庭的孩子们

三、阿利雅政权的兴衰

第七章:霍查内定的接班人

接受沉重遗产的秀才

阿利雅色彩的“九大”

谨慎而缓慢的变化

第八章:剧变中的阿利雅

阿尔巴尼亚开始改革

外交政策180度大转弯

举世瞩目的难民潮

从倒霍学潮到取消党禁

劳动党与反对派的较量

“如果我再当一次新娘的话”

第九章:剧变后的遭遇

地拉那的“审判季节”

阿利雅受审纪实

阿利雅请我“喝咖啡”

四、剧变后的“山鹰之国”

第十章:在武装动乱的日子里

仿佛换了人间

疯狂的假集资活动

武装动乱从南方扩展到全国

地拉那淹没在枪声中

送别撤离的同胞

黎明行动和新政府成立

未遂的武装夺权

第十一章:新世纪的阿尔巴尼亚

融人欧洲的新阿尔巴尼亚

社会问题“五子登科”

恢复与纪念

做客百姓家

采访阿尔巴尼亚总统和总理

第十二章:社会拾零

碉堡的变迁

阿尔巴尼亚的“春节”

别具风格的婚礼

宗教重新兴起

民族英雄斯坎德培

世界慈善家特里萨

后记

前言

王洪起同志来电话说,其新作《山鹰之国亲历》已经杀青。闻此,我感到非常高兴。新华社从事国际问题报道的记者大都有一段难得的驻外工作经历,应该记录下来留给后人。洪起已退休,实际上是退而不休,花费半年多时间,几经修改,完成这部书稿,可喜可贺。同时,他约我为这本书作序,这不免让人感到惶恐。一来我学识疏浅,很少为人做此类文字;二来我虽研究国际问题,但对阿尔巴尼亚却知之不多。但是,却之不恭,就勉强应承下来。待读罢他从邮箱传来的文稿,我感到好像到这个山鹰之国游历一遭,对其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也翻检一遍,大长见识。现在,就让我试着写点读后感吧。

我认识洪起,先是通过文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之前,我在外事部门工作,经常阅读他撰写的有关阿尔巴尼亚的公开与内部报道。当时,这盏“欧洲的社会主义明灯”正亮,中阿关系正热。对他写出那么多报道,心中实在感佩。后来,我奉调到新华社,恰好与他供职于同一个部门,这才得以谋面,不时交谈。我发现,这位文笔异常犀利的记者,为人甚为诚笃谦和。

日子一长,我对他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也有了更多的了解。记得南斯拉夫解体之后,曾发生究竟应该由哪个驻外分社兼管新独立的马其顿共和国的报道问题。其时,洪起正在新华社地拉那分社任首席记者,我们毫不犹豫地把兼管的重任交给了他。他确实是一位让人“信得过”的优秀记者,无论主管阿尔巴尼亚还是兼管马其顿,都出色地完成了调研和报道任务。

洪起同其夫人郑虹同志与阿尔巴尼亚结缘近半个世纪,在那里四任常驻记者,前后凡二十二个春秋。即使卸任,他也时刻关注着那里的形势发展,主管那里的调研和报道。他在那里结交了无数的朋友,特别是高层朋友,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勤奋工作,深入调研,对那里发生的一切都了然于胸。他就阿尔巴尼亚写下多少报道和调研文字,恐怕无法精确统计。他不但是新华社、也是我国少有的对阿尔巴尼亚问题研究得最为深透的专家之一。我这样说,决非出于朋友之间的私情而故作溢美之词,实为新华社内外很多同志对他的一致赞誉。这也正是他撰写本书的坚实可靠的基础条件。

现在,有人跑到国外逛上十天半月就在计算机上敲出一本“亲历记”之类的东西出版。那些文字的通病,客气一点说是浮光掠影,准确一点说则是道听途说,胡乱涂抹。洪起这部书稿是一部真正的亲历之作,是一本经过二十多年的积累与沉淀才写出来的沉甸甸的作品。作者占有丰富的亲见亲闻的第一手材料,对这些材料又经过长期的反刍与消化。他以对历史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直面现实,秉笔直书。他真实地记述了半个世纪以来阿尔巴尼亚这个巴尔干国家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变故,并客观而审慎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些变故的思考和看法。这些变故有相当程度的典型性,代表着二次大战至今东欧国家走过的大同小异的历史进程。回顾与分析这一历史进程,足以为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觅得不少的经验和教训。

阿尔巴尼亚是同中国建交最早的国家之一,并且长期是中国坚强可靠的盟友。岂料,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两国关系开始恶化。直到九十年代,两国才逐渐建立起正常的国家关系。中年以上的中国人,对中阿两国由志同道合、分道扬镳到建立正常关系这三大戏剧性的变化,恐怕大多还记忆犹新。但是,其中的是是非非与恩恩怨怨之原委,并非每个人都能说得清楚。洪起在这本书稿中征引了大量可靠的、前所未闻的材料,并以亲历者的身份对这些材料做了认真的解析。有材料,有分析,构成本书的一大特色。这不但可以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而且还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献价值。

我知道,洪起手上还掌握有阿尔巴尼亚的很多材料,同时也掌握有马其顿的不少珍贵资料。但愿他继续笔耕,把更多的东西献给读者,留给历史。

以上所陈,不揣谫陋,权充为序。

注:作者原为新华社副社长、高级记者2007年11月15日

后记

1961年,我自考取北京外国语学院东欧语系阿尔巴尼亚语专业的时候起,就与巴尔干的“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与阿尔巴尼亚相距遥远,在半个世纪以前,双方知之甚少。20世纪60年代,中国民众通过报刊和电影,开始了解和认识这个陌生的国家。当时,中阿之间的关系被喻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山鹰之国”的名字曾经十分响亮。然而,阿尔巴尼亚由于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长期自我孤立于世界大家庭之外。到了90年代,阿尔巴尼亚尾随东欧其他国家,也发生了剧变,开始转轨变型。接着,由于巴尔干局势,特别是科索沃局势的发展,阿尔巴尼亚的内外政策引起了世界的关注,中国学术界也开始重视这个遥远的国度。中国广大读者盼望了解这个似曾相识国家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想揭开它过去的神秘面纱,窥探其历史之谜。

我自上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先后四次、历时22年常驻阿尔巴尼亚,走遍了它的四面八方,相继经历了霍查晚年、阿利雅时代和剧变后至今的时期;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我接触到众多百姓和各个层面的政界人物,感受到中国阿尔巴尼亚关系的寒暑冷暖。多年来,我努力观察和了解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并尽力窥探双边关系的演变内情,试图通过文字和照片,特别是通过剧变后搜集到的有关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执政时期“冤假错案”的大量资料,以展现其真实面貌,力求真实、准确地揭示这个国家发生的一些不为外界所详知的离奇事件的内幕及来龙去脉。这就是促使我写这本书的目的。我认为,本书所披露的许多情况是中国读者闻所未闻的,因此,它具有参考性、可读性和一定的权威性,尤其对国际问题感兴趣者不无裨益。

在写作过程中,我得到中国外交史学会会员、中国前驻阿大使郗照明先生的鼎力协助和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热情鼓励。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没有出版社领导的扶持和编辑同志的认真编辑,没有家人的关照,此书断断不可面世。在此,谨表诚挚的谢意。

限于水平,本书肯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孰虞、败笔之处在所难免。

敬请读者朋友原谅,并不吝赐教。

作者2006年秋初稿2007年夏定稿于北京莲花苑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山鹰之国亲历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1182343
《山鹰之国亲历》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新华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72 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山鹰之国亲历是新华出版社于2007.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954.1 的主题关于 阿尔巴尼亚-概况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