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大家翦伯赞

新史大家翦伯赞

张传玺,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

书籍简介:

内容简介:翦伯赞是杰出的历史学家,新史学的奠基人,他留学美国,参加革命,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本书以第一手材料、客观的叙述、令人震撼的语言展示了一位史学大师的学术传奇人生。

书籍目录:

序言 学术大师的传奇人生第一章 举族内迁,学生时代第二章 反帝反封,崇信马列第三章 宣传群众,发动抗战第四章 支持学运,争取民主第五章 建新国家,百废俱兴第六章 紧握航向,逆风前进第七章 访问内蒙,放歌远疆第八章 坚持原则,反对极左第九章 风雷激荡,从容应对第十章 维护真理,舍生取义

内容摘要:

翦伯赞先生,维吾尔族,1898年4月1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湖南桃源枫树岗翦旗营。《新史学家翦伯赞》的出版,既是对翦伯赞先生的缅怀,也是想向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介绍翦伯赞这位学术大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主要是有关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探索学术的执著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德。 翦伯赞先生的爱国精神是从小养成的。他在上小学时,写过一篇描述家乡雨后新景的作文,文中有“远山明朗而润泽,河水涓涓而始流”的句子,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他自青年时代起,为“实业救国”而学工商,为反帝、反封建而投身五四运动。此后,他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以笔代枪宣传抗日;争取民主,反对内战……都是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他追求真理,也是勇往直前。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曾博览群书;为向西方学习,曾留学美国。但在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才认识到真正的科学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他从此时起,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历史文化,积极参加到革命斗争的行列中。1938年,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方炽之时,出版了《历史哲学教程》一书,这是他成为“新史学主将”的标志。建国以后,唯物史观在学术界获得很大发展,但每个人的学习、领会也会出现差异,这是正常现象。总的说来,理论、观点的进步,是主要方面。但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极左思潮肆虐,对学术,对文化教育,对政治经济,都造成严重危害。就在这时,翦伯赞先生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为了维护“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原则,他毅然逆风而行,勇敢地对极左思潮展开激烈斗争。今年4月14日,《中国民族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一篇纪念性的采访文章,题为《翦伯赞: 让马克思主义照耀历史的天空》,真是中肯而确切。至于翦伯赞先生的死,则是他为了维护“实事求是”的原则而做出的最后拼搏。就是在当时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中央“文革”小组强迫翦伯赞先生按照他们的意图,写刘少奇有关1936年国共南京和平谈判的“黑材料”时,翦伯赞先生坚决拒绝,并最后以死相拼。先贤庄子在《秋水篇》中论勇曰: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应当说翦伯赞先生足以当之。 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下本书与我在1998年出版的《翦伯赞传》的关系。《翦伯赞传》是为纪念翦伯赞先生诞辰100年而撰写的,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各方面反映良好,我尚未感到有修改的必要。今春,承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学术大师系列》的策划人王炜烨先生告知,翦伯赞先生已被选入“系列”,并约我撰稿。我当时即建议将原传收入,不必另写,因为我“一笔写不出两个‘翦’字”。可是“系列”为丛书,有其统一的特定要求。在两难兼顾的情况下,经过协商,达成了一种共识: 即在原传之外,另写一本新著;但可利用原传中的某些篇章。新著的撰写原则如下: 一、 删繁就简,二、 更新内容,三、 图文并茂。 这部《新史学家翦伯赞》的撰成,基本上遵循了上述三原则,情况如下: 一、删繁就简。全部删除了原传的附加成分,如传前的三篇代序、自序和传后的三篇大事年表、著述目录及后记等。还删除了原传中具体介绍翦伯赞著作的一些内容,在章节的安排上也有较大的变动。二、更新内容。主要是增补一些新的内容。如传的前半部,增补了翦氏祖先在元、明、清三代与皇族的婚姻关系及任职的升迁情况,在转为民户后的生活情况。传的后半部增加了“揪翦”与“保翦”两种势力在北京大学所进行的攻防斗争,后面又有为翦伯赞先生平反昭雪等情况。补写改写的,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三、图文并茂。共收入插图八十余张,其中有照片、手迹、文物、地图、故居、旧址、历史档案等,均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有的是第一次公之于世。 1956年9月,我离开青岛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职位,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秦汉史专业,师从翦伯赞先生,读副博士研究生,从此踏上史学研究这条不归之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已整整50周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曾有春风化雨,也曾有霹雳闪电。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缅怀翦伯赞先生的高风亮节和学术业绩,亦寄托无限哀思。

编辑推荐:


翦伯赞先生,维吾尔族,1898年4月14日(清光绪二十四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湖南桃源枫树岗翦旗营。《新史学家翦伯赞》的出版,既是对翦伯赞先生的缅怀,也是想向学术界和广大读者,介绍翦伯赞这位学术大师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主要是有关他救国救民的伟大抱负、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探索学术的执著精神和宁死不屈的高尚品德。 翦伯赞先生的爱国精神是从小养成的。他在上小学时,写过一篇描述家乡雨后新景的作文,文中有“远山明朗而润泽,河水涓涓而始流”的句子,爱国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他自青年时代起,为“实业救国”而学工商,为反帝、反封建而投身五四运动。此后,他投笔从戎,参加北伐战争;以笔代枪宣传抗日;争取民主,反对内战……都是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他追求真理,也是勇往直前。为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曾博览群书;为向西方学习,曾留学美国。但在他接触到马克思主义之后,才认识到真正的科学历史观是唯物史观。他从此时起,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研究历史文化,积极参加到革命斗争的行列中。1938年,他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方炽之时,出版了《历史哲学教程》一书,这是他成为“新史学主将”的标志。建国以后,唯物史观在学术界获得很大发展,但每个人的学习、领会也会出现差异,这是正常现象。总的说来,理论、观点的进步,是主要方面。但至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极左思潮肆虐,对学术,对文化教育,对政治经济,都造成严重危害。就在这时,翦伯赞先生为了维护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为了维护“实事求是”这一重要原则,他毅然逆风而行,勇敢地对极左思潮展开激烈斗争。今年4月14日,《中国民族报》以整版篇幅发表了一篇纪念性的采访文章,题为《翦伯赞: 让马克思主义照耀历史的天空》,真是中肯而确切。至于翦伯赞先生的死,则是他为了维护“实事求是”的原则而做出的最后拼搏。就是在当时权力凌驾于一切之上的中央“文革”小组强迫翦伯赞先生按照他们的意图,写刘少奇有关1936年国共南京和平谈判的“黑材料”时,翦伯赞先生坚决拒绝,并最后以死相拼。先贤庄子在《秋水篇》中论勇曰: “白刃交于前,视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应当说翦伯赞先生足以当之。 在这里我还想说明一下本书与我在1998年出版的《翦伯赞传》的关系。《翦伯赞传》是为纪念翦伯赞先生诞辰100年而撰写的,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由于各方面反映良好,我尚未感到有修改的必要。今春,承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学术大师系列》的策划人王炜烨先生告知,翦伯赞先生已被选入“系列”,并约我撰稿。我当时即建议将原传收入,不必另写,因为我“一笔写不出两个‘翦’字”。可是“系列”为丛书,有其统一的特定要求。在两难兼顾的情况下,经过协商,达成了一种共识: 即在原传之外,另写一本新著;但可利用原传中的某些篇章。新著的撰写原则如下: 一、 删繁就简,二、 更新内容,三、 图文并茂。 这部《新史学家翦伯赞》的撰成,基本上遵循了上述三原则,情况如下: 一、删繁就简。全部删除了原传的附加成分,如传前的三篇代序、自序和传后的三篇大事年表、著述目录及后记等。还删除了原传中具体介绍翦伯赞著作的一些内容,在章节的安排上也有较大的变动。二、更新内容。主要是增补一些新的内容。如传的前半部,增补了翦氏祖先在元、明、清三代与皇族的婚姻关系及任职的升迁情况,在转为民户后的生活情况。传的后半部增加了“揪翦”与“保翦”两种势力在北京大学所进行的攻防斗争,后面又有为翦伯赞先生平反昭雪等情况。补写改写的,还有其他一些内容。三、图文并茂。共收入插图八十余张,其中有照片、手迹、文物、地图、故居、旧址、历史档案等,均有相当的学术价值,有的是第一次公之于世。 1956年9月,我离开青岛一所中学的教导主任职位,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秦汉史专业,师从翦伯赞先生,读副博士研究生,从此踏上史学研究这条不归之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瞬之间,已整整50周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曾有春风化雨,也曾有霹雳闪电。抚今追昔,感慨万千,既缅怀翦伯赞先生的高风亮节和学术业绩,亦寄托无限哀思。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新史大家翦伯赞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中国学术大师系列
9787301110928
如需购买下载《新史大家翦伯赞》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6000

书籍信息归属:

新史大家翦伯赞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6.09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81 的主题关于 翦伯赞(1898~1968)-生平事迹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