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5.0
公共产品理论是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随着公共产品理论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的研究,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入到对公共产品供给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来。本文试图创立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理论模型,并试图通过将这一模型运用到对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中证明此模型的科学性,用以交易费用理论为核心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分析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有助于发现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和变迁的本质。已有的对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大多采用供给——需求的传统经济学分析范式,本文引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本文希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分析和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供给主体变迁问题的理论框架。
第1章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1.2主要概念界定
1.3结构及研究方法
1.4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2章文献述评
2.1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理论述评
2.2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理论述评
2.3小结
第3章公共产品供需的非均衡模型与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
3.1公共产品供需的非均衡模型
3.2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
第4章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4.1公共产品供给活动的交易属性及供给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
4.2影响公共产品供给中交易费用的因素
4.3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的标准:一个理论模型
4.4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边界的确定:威廉姆森范式的扩展
第5章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5.1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形式
5.2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原因、条件及类型
5.3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策略选择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制度变迁模型
5.4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效应
第6章中国基础教育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6.1中国基础教育的多元供给机制
6.2中国基础教育供给主体选择
6.3中国基础教育供给主体变迁
第7章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书是“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齐鲁文库”之一,全书共分7个章节,对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公共产品供需的非均衡模型与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中国基础教育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公共产品理论是现代公共财政理论的主要内容,随着公共产品理论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公共产品的概念、特征进行研究,而是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公共产品供给这一问题的研究中来。在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我们认识到对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认识是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必须供给公共产品来弥补“市场失灵”;第二个阶段的认识是由于政府预算扩张动机等“内部性”的存在和信息的不完全等原因致使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完全满足公共产品消费者的需要,产生“政府失灵”问题,据此,理论界认为可以将部分公共产品交由私人部门来供给;第三个阶段的认识是公共产品不仅可以由政府和市场来供给,第三部门同样可以供给公共产品。但是,对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和实践存在一个不可回避的困境,即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一直是一个被动选择的过程,这一被动的选择过程,是一个产生失灵问题即效率损失之后对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进行重新选择的过程。为避免这种被动选择所不可避免的效率损失,就应该主动选择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因此研究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如何选择供给主体、如何实现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学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之一就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新制度经济学与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一起,共同构成了当代经济学的完整体系。按照制度经济学对交易的界定和对交易费用的论述,公共产品的供给活动也属于交易活动,交易费用存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活动中并影响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因此,用以交易费用理论为核心的制度经济学分析范式分析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有助于发现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和变迁的本质。已有的对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大多采用供给需求的传统经济学分析范式,本书引入制度经济学的分析范式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角度,希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分析和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供给主体变迁问题的理论框架。 考察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我国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改革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寻找最优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和实现供给主体变迁的过程。因此,在我国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在实现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产品均衡供给的过程中,研究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和供给主体的变迁问题就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如果找到这一课题的答案,那么将有助于解决政府转型、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关系、市场化改革、第三部门发展等现实问题。 本书的总体框架是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首先论证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的前提条件公共产品供给的非均衡和公共产品多元供给机制的存在,通过建立公共产品的非均衡供给模型,论证了由单一供给主体供给公共产品、两供给主体和三供给主体供给公共产品将无法实现公共产品供需的均衡,但在一定条件下两供给主体和三供给主体供给公共产品将有助于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改善;其次,通过建立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标准的理论模型,认为公共产品最优供给主体的选择取决于供给主体供给公共产品的边际交易费用,并通过对威廉姆森模型的扩展对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边界进行了界定;再其次,利用制度变迁理论对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原因、条件、类型和效用进行了分析,认为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变迁存在诱因及根本原因,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不可缺少的条件是有效组织、相对价格和偏好的变化,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分为强制性变迁及非强制性变迁,无论是哪种变迁方式都会对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与公平产生影响;最后,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及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框架运用到对中国基础教育供给这一现实问题的分析中,对基础教育供给过程中的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部分基础教育产品由政府部门交给市场和自愿供给主体供给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其供给的效率。本书试图创立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理论模型,并试图通过将这一模型运用到对中国实际问题的分析中来证明此模型的科学性,这一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首先,研究视角的创新。从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审视了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这一不同研究视角,对公共产品供给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和分析。其次,建立了单一供给主体、两主体、三主体供给公共产品的非均衡模型。通过对模型条件的严格假定和严密论证得出了单一供给主体、两主体、三主体供给公共产品将达不到供需均衡。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两主体供给和三主体供给公共产品可以改善公共产品的供给状况与效率。再其次,将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纳入到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建立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标准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威廉姆森模型的扩展界定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边界。对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原因、条件、类型及效应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建立双层次互动进化博弈制度变迁模型阐释了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变迁的策略选择。最后,运用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及变迁的理论框架分析了中国基础教育供给问题,并利用与前人不同的标准对基础教育供给主体的选择做出了判断。通过分析认为,在一定的条件下将部分基础教育产品由政府部门交给市场和自愿供给主体供给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其供给的效率。基础教育供给体制改革方案的制订要同时考虑各个博弈主体的利益,鼓励地方政府、市场供给主体、自愿供给主体和基础教育的消费者通过多种合法渠道参与基础教育供给体制改革方案的制订。【作者简介】 王磊,男,1981年1月出生,山东潍坊昌乐人,现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山东省分行。分别于2002年、2005年在山东财政学院取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经济学硕士学位;于2005年考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学专业,师从樊丽明教授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公共经济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先后在《财贸经济》、《经济体制改革》、《财经问题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1篇被《财政与税务》全文转载,1篇被《经济研究参考》转载,并参与财政部、山东省社科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课题多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公共经济与公共政策齐鲁文库 | ||
9787505880160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2000 |
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选择与变迁的制度经济学分析是经济科学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062.6 的主题关于 公共经济学-供给制-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