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年代:2006
定价:23.0
本书是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生父载沣生平的传记类文学作品。
家世
父亲奕譞
生母刘佳氏
两位胞弟 载洵和载涛
醇亲王府
从政
德国之行
婚事风波
当上了摄政王
摄政之难
斗不过袁世凯
谋刺摄政王案
退位之后
孙中山来访
不许留洋
嫡福晋之死
宫城大火
溥仪躲进醇王府
教堂避难
在天津
到天津去
太平日了不太平
溥杰造反
生平一怕
挥泪别静园
到伪满探亲人
探亲归来
再迁日租界
天津发大水
重返北平
“不胜今昔之慨”
欢庆过后足哀伤
“花甲含饴”
晚景凄凉
一场虚惊
解放前后
出售王府
最后的岁月
载沣子女一览
载沣年谱中国历史上最朱一代皇帝溥仪的生父载沣于今已是几乎被人淡忘的人物了。当今之所以要提起他,还不仅仅因为他是末代皇帝的生父,更在于他虽曾身为摄政王,辅佐幼帝溥仪权倾一朝,但在“辛亥革命”爆发后,手握实权的他,识时务地选择了皇帝“逊位”,和平地交出了大清政权,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的流血冲突。
可以这么说,大清王朝就结束在他的手中。虽然,从历史的大背景上来说,他不是主要责任人,但他毕竟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载沣以“和平逊位”方式改朝换代,这在中国封建历吏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篇章,载沣之举因之愈发值得肯定。
载沣1883年出生,1951年病逝,前后近68年的人生旅程中,经历了中国近、现代史上十多起重大历史事件。在某些事件中,还充当了重要角色。但他从来没有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之态。相反,他从政也好,为人也罢,从来是谦和并且谨小慎微,更像一个少有主见的和事佬。他不具备君临天下的雄才大略,面临复杂的政局,往往缺少主见。不要说与慈禧即使与光绪相比,也不在一个档次。但历史就是这样地不可捉摸,尽管载沣驾驭政局能力平庸,但因为他是皇亲,一样可以成为政治舞台上风云显赫的人物。本书中记述的汪精卫刺杀摄政王事件,其与袁世凯明争暗斗的较量,都再清楚不过地证明了立在政坛上的载沣,实在是历史的误会。
“逊位”后的载沣,天真地自以为可以过上不问国事,只“回家抱孩子”的生活。他没有料想到,由于他与他的家庭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时局动荡的中国,平静安逸的生活不可能属于他。于是就有了他在其后数十年间颠沛流离。丁巳复辟,溥仪出宫,伪满立“国”,天津避难,中共建国,出售王府……这些载沣亲历的事情或事件,没有哪一个能让他悬着的心平静下来,直至他最后辞别人世。
载沣曾自撰一副对联“唷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可见他对和平生活是多么向往。本书以较多的笔触,讲述了他‘逊位”之后的家庭生活。
嫡福晋瓜尔佳氏曾为包括载沣在内的整个醇王府的主宰,其自杀后,王府内的日子才有了相对的安定。但多变的政局,却一直缠绕着载沣和他的一家。特别是围绕着溥仪的去向,载沣的态度虽然坚决 希望溥仪归隐江湖,不再抛头露面。但溥仪自己经不住重立江山的诱惑,死心塌地追随日本逃到长春,紧接着溥杰还有韫龢、韫颖、韫娴(分别为载沣次女、三女和四女)等也步其后尘而去。溥杰逃离前,还连蒙带唬地将一家人骗到天津。
载沣对此是无可奈何。长期在身边陪伴他的除了邓佳氏只有四子溥任和两个最小的女儿。因其特殊身份,也出于安全考虑,他不能与外界有过多的交往。孤独寂寞的他,也很天真。如他为掩人耳目,明明搬了家,却仍让其子女放学下学绕到原来的住处晃一晃 这其实是连小孩子都骗不了的把戏,他就做得这么认真!我在采写载沣经历的过程中,曾与其子女多有接触。载沣四子溥任对我说过,父亲与子女间除了饮食起居,基本上没有思想的交流。他只是从载沣的言谈举止中去揣摩他的所思所想。溥任认为,他的内心世界实际上充满了困惑和矛盾。这一点从他1915年在旧书摊上偶然购得的《醇亲王使德始末恭纪》之后,数十年反复阅读,多次写下感慨之言,即可以近切地感受到。再有出售王府一事,蒋介石派人来买,他断然拒绝。而中共来买,他则痛快地答应,因为他心里非常明白,卖掉王府祖业势在必行,不卖是绝对不可以的。能力平庸的他,对如何在紧要关头保全自家性命一贯是十分清醒的。这“清醒”实际是以承担巨大的心理负担为代价的。
载沣坚持用满文写了几十年日记。李文达先生在帮助溥仪写作《我的前半生》时,曾参考了日记中不少记述。但平心而论,载沣的日记写得简略枯燥少有趣味。即使像孙文来访这样重要的事情,在他的笔下也不过三言两语。(《载沣日记》最近将由群众出版社出版,读者若有兴趣,不妨一阅。)可惜这部极有史料价值的日记,“文革”中从溥任家抄走,自此再也无消息。现在将出版的这部日记,还是当初在帮助溥仪写作《我的前半生》时,李文达先生请人另抄的‘抄本”。因抄者不懂满文,一些不清之处也就“照葫芦画瓢”描摹,错谬在所难免。
正是由于载沣一家的特殊地位,在其宣布‘逊位”之后的五六十年间,几乎所有的家庭成员,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东西南北地经历了各不相同的命运。溥仪伪满称“帝”,溥杰入日本士官学校,次女韫稣(长女韫嫫早逝)嫁与伪满总理郑孝胥之孙郑广元,三女韫颖嫁与婉容之弟郭布罗润骐,四女韫娴嫁与清末绍兴知府贵福之子赵国圻(后更名赵琪瑶)……综观此书,因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纷杂,需要核查大量史料,这是非常耗费时间的事。此外,对一些相关的问题,尚要向专家讨教。如我在载沣‘婚事风波”一节时,经过对一些资料的比照,与《我的前半生》中关于此事的描述有所不同,这一点得到李文达先生的肯定。李文达先生特意对我说过,我的看法可能更接近真实。
时光如水,不知不觉中,采访与写作本书,已经是十几甚至二十年前的往事。其间许多接受过我采访的人物已经过世。现今与我保持联系的只有溥仪四弟溥任了。但因年事已高,双耳失聪,已经很难与其进行长时间的交流了。男有溥杰,曾为本书题写过书名,可惜书名现也不知何处。而溥杰则已辞世多年。我个人感觉,溥杰先生是个相当和善与坦率的老人。
如他曾向我评价张学良时说,他与张在北京饭店跳舞时相识。张很鼓励有复清之志的溥杰去日本学军事,张说他与日本政界多有交往。载沣一家流亡天津日本租界,实际是张学良出的馊主意。其意是要载沣一家到天津寻求日本人的“保护”。可见张学良与一直跟日本人明争暗斗的其父张作霖不同,起码在九.一八之前,他一直与日本政界有着密切联系。
又因关于载沣从政的史料和吏实多见记载,我在写作本书过程中,有意将这一部分简化,而在记述其退位之后的生活部分因可资写作的资料很少,全靠查阅故宫尘封的档案及对其尚在的亲友采访所得,很多见闻都是第一次披露。叉因此书着重点在于纪实,故对所记录的事件或人物少有渲染。
综观载沣一生,我总是情不自禁地想到这样一句话:一切都会过去,凡过去即为历史。
当我把这本书奉献给读者的时候,希望读者能从中受益。大家都知道我们读过的所有历史,只能是繁杂的历史过程中极简略的瞬间。而历史的全部还要靠我们通过这些记录下的瞬间信息去思索、去品味。但无论如何,历史是万万不能“戏说”的。因为“戏说”是对现实和历史的双重背离,它终将导致一个民族整体对真实历史的失忆。
作者柳白2006年3月25日于北京花园桥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历史上的载沣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00838067 《历史上的载沣》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3.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历史上的载沣是中国工人出版社于2007.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5 的主题关于 传记文学-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