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2.0
本小说描写上世纪90年代初学声乐的大学生耿东亮面临毕业前最后一个暑假的人生选择,刻画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青年人的心路历程。
自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前言
我时时刻刻在和这个世界较劲,然后,隔三差五弄出一本书来。我较劲的方式很简单,尽一切可能让我感兴趣的事情发生在我的内心。二十年了,我一直都在重复这件事。
我所理解的创造就是重复。对我来说,没有一次重复是一样的。正如我的健身教练所要求的那样重复一次,八;再重复一次,九;再重复一次,十。杠铃是一样的,重量是一样的,我的每一个动作也是一样。可是,只有我知道,这里的“一样”是多么地不一样。第一下,我游刃有余,第三下,我余勇可贾,到了第十下,我必须使出我全部的力量。为此,我的血管爬满了我的身体。
我轻。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我知道我有多轻。谢天谢地,不只是我一个人能够体会并表达这种轻。在我还很年轻的时候,我第一次从昆德拉那里听说了这样的感受,他使用了一个令人窒息的词:不能承受。我为此感动了很久。
轻的人却又是勇敢的,具体的表现是他从来不惧怕重量。这有点矛盾了。这不矛盾。中国的老百姓用极度俚俗的语言揭示了这个矛盾的人生哲学,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我要感谢为这套书忙碌的人们。他们把我截今为止的作品全部搜罗起来了,出了一套我的作品集,一共是七卷。我知道,在茫茫的书海里,我的七卷书微不足道了。但是,朋友们一定要原谅一个把杠铃推举了七下的人,他的心跳简直就像心慌。其实,那不是心慌,那是喘息的舒畅。这里头饱含了芸芸众生所必备的骄傲:压力其实也没能拿我怎么样。
但杠铃的铁片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们都预备好了,它们是山上的石头,我们是西西弗。我们只能是西西弗。不过这又怎么了?我都想笑了。既然石头可以重复着滚下来,那就说明我们可以重复着把它推上去。我明天还来。我后天还来。怎么了?神话就是这么产生的。
2008年5月6日晨南京龙江寓所
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学声乐的大学生,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返城的知青。主人公从一个文化人变成了一个商人。或许这是命运。在毕飞宇近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那个夏季,那个秋天》是一部很特殊的文本,可以说是其创作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因为它标示了毕飞宇创作风格的重要转变,即在经由了先锋漂泊和新历史主义的哲学感悟后,其创作路向由此转到了现实尘世的书写上。 本书为毕飞宇长篇处女作,描绘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的人们“怎么干活,怎么样爱”。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学声乐的大学生,而他的母亲则是一个返城的知青,故事就围绕他们的生活而写。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的另外两本获奖小说《青衣》和《玉米》的源头就在这本书里,安安静静的,一点蠢蠢欲动的意思都没有。这是一种多么美妙,多么值得期待的期待!【作者简介】 毕飞宇,1964年1月生于江苏兴化,童年与少年在乡村度过,1979年返城。1983年考入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文学创作,先诗歌,后小说。出版有长篇小说《上海往事》、《那个夏季那个秋天》、《平原》等;小说集《祖宗》、《慌乱的指头》、《睁大眼睛睡觉》、《青衣》等多部作品。曾获得“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文学新人奖”等奖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45202038 如需购买下载《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2.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19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40 | 印数 | 5000 |
那个夏季 那个秋天是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于2009.0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47.5 的主题关于 长篇小说-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