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文论史

印度文论史

尹锡南, 著

出版社:巴蜀书社

年代:2015

定价:200.0

书籍简介:

中国学者认为,在古代文明世界,中国、希腊和印度分别独立创造了自成体系且别具一格的文学理论,它们成为世界文论的三大源头。梵语诗学是印度古典文论的杰出代表。现当代印度文论界的百花齐放是世界文论互动的必然结果。印度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演变是东方文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迄今为止,限于各种复杂因素,国内学界对于印度文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规律还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本书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印度文论史进行初步探索。本书还收入了十部印度古代、当代文论家的论著选译。对于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比较诗学研究、印度学研究等领域而言,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介绍:

尹锡南,土家族,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人,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教授,四川大学985工程3期“南亚与当代国际问题研究”创新基地研究员,主要研究印度文学、中印关系与比较文学。曾于2004至2005、2011至2012年两度留学印度。出版《世界文明视野中的泰戈尔》(2003)、《英国文学中的印度》(2008)、《梵语诗学与西方诗学比较研究》(2010)、《印度的中国形象》(2010)等著作,出版《印度比较文学论文选译》(2012)等译著。

书籍目录:

目 录

(上册)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概况……………………………………………………………()

第二节 印度文论的文化基础………………………………………………()

第三节 印度文论的发展轨迹………………………………………………()

第一章 印度文论的萌芽和先声(公元前15世纪至公元7世纪)……………()

第一节 文化经典中的文论萌芽……………………………………………()

第二节 婆罗多的《舞论》(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5世纪)………………()

1 戏剧起源论…………………………………………………………………()

2 戏剧情味论…………………………………………………………………()

3 戏剧类型论…………………………………………………………………()

4 戏剧情节论…………………………………………………………………()

5 戏剧角色论…………………………………………………………………()

6 戏剧语言论…………………………………………………………………()

7 戏剧风格论…………………………………………………………………()

8 戏剧效果论…………………………………………………………………()

9 戏剧表演论…………………………………………………………………()

10 《舞论》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 朵伽比亚尔的《朵伽比亚姆》(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2世纪)…()

1 《朵伽比亚姆》成型的文化背景…………………………………………()

2 《朵伽比亚姆》的文学理论………………………………………………()

3 《朵伽比亚姆》与《舞论》的简略比较…………………………………()

第四节 埃哲布的《画像量度经》(1至2世纪)…………………………()

第五节 佛典语言哲学与宗教美学管窥……………………………………()

第二章 梵语诗学独立发展的早期阶段(7世纪至9世纪中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婆摩诃的《诗庄严论》(7世纪)………………………………()

第三节 檀丁的《诗镜》(7世纪)………………………………………()

第四节 伐摩那的《诗庄严经》(8世纪)…………………………………()

第五节 优婆吒的《摄庄严论》(8世纪)…………………………………()

第六节 楼陀罗吒的《诗庄严论》(9世纪中叶)…………………………()

1 别具一格的庄严论体系……………………………………………………()

2 引人注目的味论思想……………………………………………………()

3 其他方面的相关思考……………………………………………………()

第七节 伐致呵利的《句词论》(7世纪)…………………………………()

第八节 跋底的《跋底的诗》(6至7世纪世纪)…………………………()

第九节 《火神往世书》的文论观(7至12世纪)…………………………()

第十节 《毗湿奴法上往世书》的文论和绘画论(7至12世纪)………()

1 内容简介……………………………………………………………………()

2 诗论和戏剧论…………………………………………………………()

3 “画经”与画味论……………………………………………………()

第十一节 戒云的《妙语庄严》(7世纪)…………………………………()

第三章 梵语诗学的丰富和发展(9世纪中叶至13世纪)…………………()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欢增的《韵光》(9世纪)……………………………………()

第三节 王顶的《诗探》(9至10世纪)………………………………()

第四节 楼陀罗跋吒的《艳情吉祥痣》(约10世纪)……………………()

第五节 新护的《舞论注》和《韵光注》(10至11世纪)………………()

第六节 恭多迦的《曲语生命论》(10至11世纪)…………………()

第七节 胜财的《十色》(10世纪)………………………………………()

第八节 沙揭罗南丁的《剧相宝库》(10或13世纪)…………………()

第九节 安主的《合适论》、《诗人的颈饰》和《绝妙诗律》(11世纪)…()

第十节 摩希摩跋吒的《韵辩》(11世纪)…………………………………()

第十一节 波阇的《辩才天女的颈饰》和《艳情光》(11世纪)……()

1 《辩才天女的颈饰》……………………………………………………()

2 《艳情光》………………………………………………………………()

第十二节 曼摩吒的《诗光》(11世纪)………………………………()

第十三节 鲁耶迦的《庄严论精华》(12世纪)……………………………()

第十四节 雪月的《诗教》(12世纪)……………………………………()

第十五节 罗摩月和德月的《舞镜》(12世纪)…………………………()

第十六节 伐格薄吒的《伐格薄吒庄严论》(12世纪)………………()

第十七节 娑婆迦罗蜜多罗的《庄严宝藏》(12至13世纪)……………()

第十八节 沙罗达多那耶的《情光》(12至13世纪)……………………()

第十九节 小楼陀罗跋吒的《味花蕾》(13世纪)………………………()

第二十节 阿摩罗旃陀罗的《诗如意藤注疏》(13世纪)…………………()

第二十一节 僧伽罗吉多的《智庄严论》(13世纪)………………………()

第四章 印度中世纪文论发展概况(13世纪至19世纪中叶)………………()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维迪亚达罗的《项链》(13至14世纪)…………………………()

第三节 维迪亚那特的《波罗多波楼陀罗名誉装饰》(13至14世纪)……()

第四节 胜天的《月光》(13至14世纪)…………………………………()

第五节 小伐格薄吒的《诗教》(13至14世纪)…………………………()

第六节 代吠希婆罗的《诗人如意藤》(13至14世纪)………………………()

第七节 毗首那特的《文镜》(14世纪)……………………………………()

第八节 维希吠希婆罗?格维旃陀罗的《魅力月光》(14世纪)……()

第九节 辛格普波罗的《味海月》(14世纪)…………………………()

第十节 甘露喜的《摄庄严论》(14世纪)……………………………()

第十一节 般努达多的《味花簇》、《味河》和《庄严吉祥痣》(15世纪)()

1 《味花簇》…………………………………………………………………()

2 《味河》……………………………………………………………………()

3 《庄严吉祥痣》…………………………………………………………()

第十二节 鲁波?高斯瓦明的《虔诚味甘露海》、《鲜艳青玉》和《剧月》(15至16世纪)………………………………………………………………………()

1 《虔诚味甘露海》…………………………………………………………()

2 《鲜艳青玉》………………………………………………………………()

3 《剧月》……………………………………………………………………()

第十三节 阿伯耶?底克希多的《莲喜》和《画诗探》(16世纪)……()

1 《莲喜》……………………………………………………………………()

2 《画诗探》…………………………………………………………………()

第十四节 格维格尔纳布罗的《庄严宝》(16世纪)………………………()

第十五节 盖瑟沃?密湿罗的《庄严顶》(16世纪)………………………()

第十六节 世主的《味海》(17世纪)………………………………………()

第十七节 后世主时代的梵语诗学著述……………………………………()

1 梵语诗学著述概况…………………………………………………………()

2 代表性诗学著作……………………………………………………………()

(1) 摩图苏多纳?格文德拉的《味月光》(17世纪)………………

(2) 王顶珠?底克希多的《诗镜》(17世纪)………………………………

(3) 地天?苏克拉的《味魅力》(17世纪)………………………………

(4) 四臂的《味如意树》(17世纪)…………………………………………

(5) 罗摩难陀波提?特里波蒂的《味命论》(17世纪下半叶)………………

(6) 寂南耆婆?跋吒迦利亚的《诗魅力》(17至18世纪) ………………

(7) 维希吠希婆罗的《庄严宝》、《味月光》和《庄严珠串》等(17至18世纪) ………………………………………………………………………………

(8) 诃利普拉萨德?摩图罗的《诗光》(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

(9) 克里希那苏迪的《诗月》(18世纪) ………………………………

(10) 戈古罗纳塔?麦提罗的《味大海》(18世纪) ………………

(11) 波罗代吠的《诗宝》和《文月光》(18世纪) ………………

(12) 纳拉辛哈?格维的《南阇王名誉装饰》(18世纪) ………………

(13) 维底亚罗摩的《味湖》(18世纪) ………………………………

(14) 阿娑达罗的《智喜》和《三河》(18世纪) …………………………

(15) 代吠商羯罗?波罗悉多的《庄严宝石》(18世纪) ………………

(16) 文尼达多的《味宝石》和《庄严花簇》(18世纪)………………

(17) 札格纳特?密湿罗的《味如意树》(18世纪)…………………………

(18) 克迦罗摩?迦丁的《味探》(18世纪)………………………………

(19) 希沃罗摩?特里波蒂的《味宝缨络》(18世纪)………………

(20) 阿吉逾多罗耶的《文萃》(文学精华)(19世纪上半叶)……………

(21) 克里希那沃图塔的《曼陀罗花蜜占布》(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22 ) K.B.P.斯瓦米的《庄严宝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3 其他诗学著作………………………………………………………………()

第十八节 艺术理论著作简介………………………………………………()

1 那罗达的《乐歌蜜》(7—11世纪)………………………………………()

2 南迪盖希婆罗的《表演镜》(5至13世纪)………………………………

3 神弓天的《音乐宝藏》(13世纪)………………………………………

4 格维吒坷罗伐拉蒂?扎格底迦摩罗的《乐歌顶饰宝》(13世纪)…………

5 阿输迦摩罗的《舞章》(14世纪)…………………………………………

6 伐迦那查利耶?苏达伽罗娑的《乐歌奥义书精选》(14世纪)……………

7 般多利迦?韦陀罗的《舞蹈考》(16世纪)………………………………

8 室利罡陀的《味月光》(16世纪)…………………………………………

9 普罗娑达摩?密湿罗的《乐歌那罗延》(17世纪)…………………………

10 波罗蜜希婆罗的《维那琴相》(18世纪)………………………………

11 匿名学者的《维那琴篇》(17世纪)…………………………………………

第十九节 印度方言文论的萌芽 ……………………………………………()

1 方言文论萌芽的几个特点…………………………………………………()

2 方言文论萌芽概况………………………………………………………()

3 格谢沃达斯:中世纪方言文论的代表……………………………………()

第二十节 印度文论对中国藏族、蒙古族文论的影响……………………()

(下册)

第五章 印度近现代文论发展和转型(19世纪中叶至1947年)………………()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方言文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三节 方言文论发展概况…………………………………………………()

1 阿萨姆语………………………………………………………………………

2 孟加拉语………………………………………………………………………

3 古吉拉特语………………………………………………………………

4 坎纳达语………………………………………………………………………

5 克什米尔语………………………………………………………………

6 马拉雅兰语………………………………………………………………

7 马拉提语……………………………………………………………………

8 奥里雅语………………………………………………………………

9 旁遮普语………………………………………………………………

10 信德语………………………………………………………………

11 泰卢固语………………………………………………………………

12 泰米尔语………………………………………………………………

13 乌尔都语………………………………………………………………

第四节 印地语文论发展概况……………………………………………()

第五节 梵语诗学著作的译介和研究……………………………………()

1 梵语诗学的印度方言译介和研究…………………………………………()

2 梵语诗学的英译和研究…………………………………………………()

第六节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1 泰戈尔文论发展轨迹………………………………………………………()

2 文学本质论………………………………………………………………()

3 文学创作论………………………………………………………………()

4 文学鉴赏论………………………………………………………………()

5 比较文学论………………………………………………………………()

6 泰戈尔文论的研究概况……………………………………………………()

第七节 奥罗宾多?高士…………………………………………………()

1 “精神进化论”要义…………………………………………………()

2 “未来诗歌论”要义…………………………………………………()

3 “未来诗歌”视阈中的西方文学………………………………………()

4 奥罗宾多的东西方文学比较……………………………………………()

5 奥罗宾多诗学观的成因与缺陷……………………………………………()

第八节 普列姆昌德…………………………………………………………()

第九节 V.拉克凡………………………………………………………()

第十节 A.K.库马拉斯瓦米……………………………………………()

第十一节 阿?泰戈尔…………………………………………………()

第十二节 M.希利亚南…………………………………………………()

第六章 印度当代文论发展新动向(1947年至今)…………………………()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方言文论新发展…………………………………………………()

1 阿萨姆语………………………………………………………………

2 孟加拉语………………………………………………………………

3 古吉拉特语………………………………………………………………

4 坎纳达语………………………………………………………………

5 克什米尔语………………………………………………………………

6 马拉雅兰语………………………………………………………………

7 马拉提语………………………………………………………………

8 奥里雅语………………………………………………………………

9 旁遮普语………………………………………………………………

10 信德语………………………………………………………………

11 泰卢固语………………………………………………………………

12 泰米尔语………………………………………………………………

13 乌尔都语………………………………………………………………

第三节 印地语文论新发展…………………………………………………()

第四节 梵语诗学的英译和研究……………………………………………()

1 梵语诗学著作英译………………………………………………………()

2 梵语诗学研究概况………………………………………………………()

3 当代文论家的梵语著作举例……………………………………………()

第五节 梵语诗学的批评运用……………………………………………()

1 梵语诗学批评的发展轨迹…………………………………………………()

2 梵语诗学批评的动因简析…………………………………………………()

3 相关问题及评价……………………………………………………………()

第六节 梵语诗学在中国的译介、研究和批评运用………………………()

1 梵语诗学译介……………………………………………………………()

2 梵语诗学研究……………………………………………………………()

3 梵语诗学批评在中国…………………………………………………()

第七节 印度文学史研究…………………………………………………()

1 “印度文学”概念辨析…………………………………………………()

2 印度文学史的研究和编著…………………………………………………()

3 S.K.达斯的《印度文学史》简介………………………………………()

第八节 比较文学理论和比较诗学研究…………………………………()

1 比较文学学科理论探讨…………………………………………………()

2 比较诗学研究……………………………………………………………()

第九节 翻译理论与翻译研究……………………………………………()

1 关于翻译传统和功能等的思考……………………………………………()

2 文化翻译论…………………………………………………………………()

3 泰戈尔自译现象……………………………………………………………()

4 印度文学的内部互译………………………………………………………()

第十节 后殖民理论………………………………………………………()

1 阿贾兹?艾哈默德………………………………………………………()

2 阿西斯?南迪……………………………………………………………()

3 萨尔曼?拉什迪……………………………………………………………()

第十一节 印度英语文学研究………………………………………………()

1 概念辨析…………………………………………………………………()

2 历史分期……………………………………………………………………()

3 代表性作家…………………………………………………………………()

4 创作中的核心问题………………………………………………………()

5 新的研究动向……………………………………………………………()

第十二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1 时代背景和文化语境………………………………………………………()

2 女性创作批评举例………………………………………………………()

3 文学经典的女性解构………………………………………………………()

4 “门槛定律”与印度中心观……………………………………………()

第十三节 达利特文学批评…………………………………………………()

第十四节 印度电影和戏剧研究……………………………………………()

1 电影研究举例……………………………………………………………()

2 电影研究的主题分析………………………………………………………()

3 戏剧研究举例………………………………………………………………()

余论 印度文论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印度文论史大事年表……………………………………………………()

附录二 印度文论选译……………………………………………………………()

一 《舞论》第14、24章(婆罗多)…………………………………………()

二 《句词论》第1章(伐致呵利)………………………………………………()

三 《诗庄严经》第1章(伐摩那)……………………………………………()

四 《曲语生命论》第2章(恭多迦)…………………………………………()

五 《合适论》(安主)…………………………………………………………()

六 《诗人的颈饰》第1、2章(安主)…………………………………………()

七 《火神往世书》(第337章)…………………………………………………()

八 《画经》(《毗湿奴法上往世书》第43章)………………………………()

九 《虔诚味甘露海》第2章(鲁波?高斯瓦明)………………………………()

十 《诗庄严颂》(勒沃普拉萨德?德维威迪)…………………………………()

十一 《印地语文学理论批评》(结语)…………………………………………()

后记…………………………………………………………………………………()

内容摘要: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国学者认为,在古代文明世界,*国、希腊和印度分别独立创造了自成体系且别具一格的文学理论,它们成为世界文论的三大源头。梵语诗学是印度古典文论的杰出代表。现当代印度文论界的百花齐放是世界文论互动的必然结果。印度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演变是东方文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迄今为止,限于各种复杂因素,国内学界对于印度文论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规律还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梳理。本书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对印度文论史进行初步探索。本书还收录了印度古代、现当代文论家的十一种著述选译(本书作者自译)。对于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东方文学研究、文学理论研究、比较诗学研究、印度学研究等领域而言,本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印度文论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53105208
如需购买下载《印度文论史》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成都出版单位巴蜀书社
版次4版印次1
定价(元)20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1 × 15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印度文论史是巴蜀书社于2015.5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351.06 的主题关于 文学批评史-印度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