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0
农业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是农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因为农业问题不仅是自然科学和经济学问题,而是更多的表现为社会问题。本书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农业的性质、特点、功能等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并从农业的社会特点出发对农民的特点、农业组织的形式与发展趋势、农业文化的功能与保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政府的农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是目前中国第一本农业社会学著作。本书适合“三农”问题理论研究者和农业政策制定者参考,可作为相关院校开始农业社会学的参考书,也可作为农业和农村管理干部培训教材。
第一章研究对象及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学对农业问题的探讨
(一)农民增收的探讨
(二)农民组织的探讨
(三)农村土地制度的探讨
(四)农业多功能性的提出
二农业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一)对农业价值的认识
(二)农业社会学的含义
(三)农业社会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三农业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一)农业的自然特性及其农业经营方式的研究
(二)农业的外部性与农民利益的思考
(三)农业的公共产品性与政府责任的思考
四农业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农业社会学的产生
(二)农业社会学的发展
(三)中国学者对农业社会学的思考
五农业社会学研究的意义
(一)农业社会学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农业社会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农业社会学的渊源及主要理论问题
一农村社会学脉络下的农业社会学
二农业社会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议题
(一)1990年之前:农业社会学的兴起
(二)1990年:农业社会学的标志性进展
(三)21世纪:农业社会学的新议题
三农业社会学的主要理论问题
(一)关于家庭农场的争沦
(二)关于国家农业政策研究的两种相对立的理论
(三)关于地区不平等的理论流派
(四)关于农业生态学的理论问题
第三章农业的特性与发展趋势
一人们对农业认识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阶段
(二)对农业的认识
(三)对农业性质认识的几个误区
二农业的本质
(一)自然科学的农业
(二)经济学的农业
(三)社会学的农业
(四)全面地看待农业的功能
三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一)规模化农业
(二)设施化农业
(三)可持续农业
第四章农业科技及其应用
一农业科技的作用及特点
(一)农业科技与农业科技成果
(二)农业科技的功能
(三)农业科技的特点
二农业科技推广
(一)农业推广的概念
(二)农业推广的作用
(三)农业推广组织
(四)农业推广方法
三政府在农业推广中的责任
(一)农业推广的国际经验
(二)中国政府的农业推广政策
第五章农业文化
一农业文化的原生态属性
(一)自然周期与农业生产制度的生成
(二)生态环境与经济文化类型的划分
(三)农事祭祀与农耕民族的信仰心理
二农业社会的文化格局
(一)人与“土”的循环模式
(二)农业文化区位:家庭、村落与集镇
(三)村落仪式与社会空间:庙会与祭祖
三乡村社会转型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现代化与农民生活世界的重构
(二)乡土文化资源的开掘与农业的永续发展
(三)留住技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第六章农业与农民
一学术界对农民概念的探讨
(一)农民概念的语义学含义
(二)农民的学理性含义
二传统农业与传统农民
(一)农业与农民
(二)传统农业的特点
(三)传统农民的特点
三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民
(一)现代农业的特点与趋势
(二)现代农业对农民的要求
(三)现代农民的培养
四农业与农民生活
(一)农业活动中人性的完整体现
(二)农民生活方式
第七章农业组织
一农业组织概述
(一)农业组织的含义
(二)农业组织的类型
(三)农业组织的作用
(四)农业组织的变迁
二家庭经营的确立及农业组织的创新
(一)家庭经营的确立
(二)家庭经营是农业生产的最适合形式
(三)农业组织的发展创新
(四)农业组织的发展趋势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国外经验
(三)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农民合作条件的理论分析
(二)开放的社区合作是专业合作社的基本单元
(三)进行专业化生产是专业合作社的基本条件
(四)企业家带动与国家的支持
第八章农业问题
一农业问题的表现
(一)耕地保护问题
(二)粮食安全问题
(三)农业生态问题
(四)耕地问题、粮食安全问题和农业生态问题的关系
二农业问题是社会问题
(一)农业问题的自然原因
(二)农业问题的经济原因
(三)农业问题的社会因素
三农业问题的解决
(一)解决农业问题的条件
(二)解决农业问题的原则
(三)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案
第九章农业制度与政策
一制度与农业制度
(一)什么是制度
(二)农业制度及其功能
(三)农业政策
(四)关于农业制度的创新
二农业土地制度
(一)我国农业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二)当前我国农业土地制度的基本特征与问题
(三)农业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三农业补贴政策
(一)我国粮食政策的演变
(二)农业补贴的理论依据
(三)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四)完善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建议
四农业保险制度
(一)农业保险的特点及管理特色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状况
(三)我国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四)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
五农业制度与政策的国际经验
(一)国外农业土地制度
(二)国外农业补贴政策
(三)国外农业保险制度
附录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四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后记
农业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是农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的重要依据,因为农业问题不仅是自然科学和经济学问题,而是更多的表现为社会问题。本书运用社会学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对农业的性质、特点、功能等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并从农业的社会特点出发对农民的特点、农业组织的形式与发展趋势、农业文化的功能与保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政府的农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是目前中国第一本农业社会学著作。 本书运用社会学的思维方式对农业的性质、特点、功能等进行了全面审视。并从农业特点出发对农民的特点、农业组织的形式与发展趋势、农业文化的功能与保存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政府的农业责任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是目前中国第一本农业社会学著作。 “农户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矛盾吗?”“为什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能给农民带来普遍收益?”“为什么规模经营不能取代政府的补贴?”“为什么农民不能靠农业科技普遍致富?”“为什么工业要反哺农业?”农业社会学试图解释这一系列问题。在价值取向上,本书主张破除对农业和农村的偏见,发现农业的趣味和乡村的魅力,培养人们对农业的科学认识和对农业、农村的兴趣与感情,激发公众关爱农业的积极性。【作者简介】 朱启臻,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社会学系主任,人文与发展学院副院长;兼任北京社会学会理事,中国农村社会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合作经济学会特邀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研究方向:农民、农业与农村的社会学研究,发表论文和调查报告90余篇。主要论著有《中国小城镇研究》、《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研究》、《中国农民技术教育研究》、《中国农民社会心理研究》、《中国农村社区合作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研究报告》、《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论新农村的特点与新农村建设》等。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农业社会学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中国农业大学“985工程”中国农村政策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系列丛书 | ||
9787509707319 如需购买下载《农业社会学》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9.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