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

秦喜清, 著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0.0

书籍简介:

本书从影响研究的角度,探索了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关系,比较系统地梳理了1920年代欧美电影在华的放映情况,以及欧美电影在影材和服装、布景、镜头等摄影技巧方面对中国电影拓荒者的借鉴和影响,重新思考,评价了商务、明星、上海影戏、神州、大中华百合和天一等中国早期制片公司的制作方针和制片风格,提出自己新的见解。

作者介绍:

秦喜清,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研究员、电影学博士,一直从事西方美学、西方女性电影、中国电影研究。 1999年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妇女和性别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 2006年赴多伦多大学伊丽斯学院电影专业做访问研究。 出版的专著有: 1、《让-弗朗索瓦·利奥塔:独树一帜的后现代理论》获文化部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2、高教版《中国电影史》的撰稿人之一。 3、即将出版专著《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批评、实践》。 4、目前参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主持的《女性电影先驱研究资料汇编》(第二卷)的条目撰写。

书籍目录:

序=

绪论 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欧美电影的放映与中国观众民族认同焦虑

一、欧美电影的放映

二、认同焦虑:美国影片中的华人形象

三、国体观念与电影的中国身份

第二章 初始的模仿与选择

一、侦探-爱情-喜剧:三个片种的试制

1.侦探片

2.爱情片

3.喜剧片

二、 “商务”、“上海影戏”与“明星”:鼎足之势与中西选择

1.“商务”早期影片的风格

2.“上海影戏”的“童星”影片

3.“明星”的“华式”风格

第三章 “明星”个案:民族意识与融冶中西文化

一、郑正秋--平民立场与民族意识的自觉

二、包天笑--通俗小说与外国文学的本土化

三、洪 深--隽永的风格与中西交融的审美趣味

第四章 “欧化”:民族认同的缺失

一、“问题剧”与知识分子电影

二、“拿来主义”:备受诟病的“大中华百合”

第五章 古装-神怪-武侠片:传统叙事与民族认同

一、古装-神怪片

二、武侠-神怪片

结语 全球化语境与中国电影的民族认同

参考文献

附录 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一串珍珠》解读

后记

内容摘要: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1920-1930)》突破了以往对中国早期电影的孤立考察,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探索了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的影响关系。在史料的挖掘与整理上做出了可贵的努力。比较系统地梳理了欧美电影在这一时期在华的放映情况,从美国侦探长片到喜剧片、爱情片、童星片,阐述了这些片种与中国早期犯罪题材影片、喜剧片、新式爱情片和儿童题材影片的关系。同时,还整理了格里菲斯、卓别林和刘别谦等美国导演对郑正秋、张石川、洪深、史东山、顾肯夫、朱瘦菊等电影人的影响,包括平行蒙太奇、特写镜头的使用,省略的表现手法和含蓄内敛的风格,字幕的简省以及都市情感题材的探索。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影视大讲堂
9787106029357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电影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0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3000

书籍信息归属:

欧美电影与中国早期电影是中国电影出版社于2008.06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J905 的主题关于 电影-对比研究-中国、西方国家-1920~1930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