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代:2014
定价:48.0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利用全国分区域的大量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民收入、农民消费、社会发展、村级治理、资源环境方面对全国及分区域农村总体小康建设进展进行度量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及不同人群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政策的改进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第一章 理论界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讨论综述
第一节 小康社会”的来源
一 小康”概念的出典
二 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三 对邓小平小康社会”的理解
四 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节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解
一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
二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
三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原则
四 度量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选择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问题
一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村
二 造成城乡差距的原因
三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面临的其他问题
第四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措施
一 从全局着眼
二 其他问题
第二章 发展含义及评价体系的演进
第一节 发展含义研究的演进
一 结构主义学派对发展含义的贡献
二 新古典主义学派对发展含义的贡献
三 新制度主义学派对发展含义的贡献
四 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对发展含义的贡献
五 新发展理论对发展含义的贡献
六 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发展含义的贡献
第二节 发展度量研究的演进
一 发展度量重点的演进
二 发展度量指标体系的演进
三 发展度量指标内涵的演进
第三节 我国的发展实践
——从赶英超美、四 个现代化到小康建设
一 发展目标的匡正
二 小康度量指标体系设计
三 小康度量研究的评价
第三章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分析
第一节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二节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度量指标选择
一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衡量标准确定
二 农村总体小康建设的指标结构
三 农村全面小康总体水平的度量
四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区域间实现程度比较
第三节 进展预测
第四章 农民收入分配差异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机制
第一节 概述
一 收入分配的作用
二 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
第二节 研究理论与方法描述
第三节 收入分配总体发展状况描述
一 总体状况描述
二 分区域农户收入分配分析
三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社区收入分配趋势分析(以村为基本单元)
四 农户收入分配分解分析
五 分社区农户收入分配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第四节 收入分配的因素分析
一 不同收入来源对收入分配的影响
二 不同来源收入分配差异的区域分析
三 不同来源收入分配差异的社区分析
四 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分析
五 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第五章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与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第一节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国际经验
一 实现政府确立的发展战略
二 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缩小人均收入差异
三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比较分析与借鉴
第二节 改革以来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
一 改革以来政府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的数量变化
二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到户率的变化
三 政府转移支付的人群瞄准
四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分配的公平程度分析
第三节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对调节农村收入分配的贡献
一 对减缓贫困的贡献
二 对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贡献
三 对提高全面小康水平的贡献
四 不同来源的转移性收入缩小转移性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贡献
第四节 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评价
一 转移性收入减缓了贫困,推进了农村小康建设的进程,缩小了收入差异
二 转移性收入加快了不同区域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缩小了收入分配差异
三 转移性收入优化了区域收入分配,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第六章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的农民消费问题
第一节 我国农村家庭消费的一般情况
一 消费额不断上升,上升速度不及城市居民
二 消费率总体下降,近年呈加速趋势
三 消费结构基本稳定,恩格尔系数下降
四 耐用品拥有量上升,高端用品拥有量不足
第二节 小康总体实现程度分析(基于6000个样本情况)
一 样本分布情况
二 全面小康进展程度及进展速度分析
三 总体程度的评价
第三节 分人群的农户消费分析
一 不同收入人群的消费分析
二 不同年度各收入人群的消费结构特点分析l
三 主要评价结论
第七章 农村社会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社会发展度量研究进展
一 社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二 综合指标法
三 社会发展公平性度量研究进展
第二节 农村社会发展实现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一 指标说明
二 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
三 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四 农村居民居住质量
五 农户人均住房面积
六 农村饮用水和环境卫生状况
七 农民生活信息化水平
八 村级交通、电信、电视节目和通电状况
第八章 农村全面小康建设中的村级治理
第一节 乡村治理的概述及国际经验
一 村级治理
二 乡村治理模式的国际经验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村级治理的变化
一 村委会产生方式的变化:从上级任命到民主选举
二 社区公共品供给方式:“从义务工”制度到“一事一议”制度
三 村财管理: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
四 村级治理规则:从乡规民约到村民自治章程
第三节 村级治理进展的评价
一 数据来源
二 村委会选举
三 村务管理
四 村财公开的评价
五 村民关系的变化
六 结论和讨论
第九章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的自然资源评价
第一节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万元农业GDP用水量
一 数据来源及处理结果
二 国家层面上的评价结果
三 省级层面上的评价结果
四 地市级层面上的评价结果
第二节 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中常用耕地面积变动幅度
一 地市级层面评价结果
二 县级层面评价结果
第三节 小康社会建设中森林覆盖率评价
参考文献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利用全国分区域的大量的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农民收入、农民消费、社会发展、村级治理、资源环境方面对全国及分区域农村总体小康建设进展进行度量和评价,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及不同人群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政策的改进和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9787516154335 如需购买下载《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北京 | 出版单位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48.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1 × 15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
农村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机制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4.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F32 的主题关于 农村小康建设-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