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37.0
本书以中外文学关系为基本论述框架,以外来文学的译介及其影响为切入点,在理论上借鉴后殖民理论,翻译的文化研究理论以及跨语际实践理论的成果,同时引入弱势民族文学以及与之对应的强势民族文学概念,将被中西关系的强大话语所遮蔽了的中国与弱势民族文学关系为考察对象,检点20世纪中国对于弱势民族文学译介的具体过程及其成果,理清其在各个时期的译介背景和译介内容,以期弥补现有研究在此方面的不足。
序(陈思和)
第一章 弱势民族文学译介和接受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与中国世界观的转变
第二节 被压抑和遮蔽的中外文学关系线索
第三节 “弱势民族文学”及其相关概念的厘定
第四节 揭示中国文学现代性内涵的有效场所
第五节 论述目的和展开路径
第二章 20世纪上半期弱势民族文学译介与主体选择
第一节 20世纪前30年的弱势民族文学译介
第二节 20世纪30至40年代的弱势民族文学译介
第三节 民族话语的意识形态性和知识分子的不同选择
第三章 东、南、北欧诸国文学在现代中国的译介史述
第一节 东、南、北欧文学译介概述
一、东欧国家文学在中国
二、南欧国家文学在中国
三、北欧国家文学在中国
第二节 重要作家和作品在20世纪上半期的译介情况
一、显克维奇(Henryk Sienkiewicz,1846~1916年)
二、裴多菲(Peitofi Sander,1823~1849年)
三、邓南遮(Gabriele DAnnuazio,1863~1938年)
四、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1875年)
五、塞万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1547~1616年)
六、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06年)
七、斯特林堡(Johan August Strindberg,18494~1912年)
第四章 20世纪下半期弱势民族文学译介与民族文化建构
第一节 “十七年”弱势民族文学译介
第二节 八九十年代弱势民族文学译介
第三节 本土文化规范与外来文学的创生性
第五章 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的纠缠:泰戈尔在中国的译介和接受
第一节 泰戈尔在20世纪中国的译介简述
第二节 泰戈尔的民族意识与世界意识
第三节 20年代东西文化之争中的泰戈尔批判
第四节 泰戈尔对于中国新文学的意义
第六章 世界语理想与弱势民族文学译介
第一节 国际世界语运动及其理想在中国的传播
第二节 以世界语为中介语的弱势民族文学译介
第三节 中西关系压力下的反抗努力及其内在紧张
第七章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译介及其接受
第一节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译介的概况
第二节 不约而同的选择:李欧梵的推荐与韩少功的译介
第三节 是什么打动了中国:米兰·昆德拉对中国影响的因素分析
第四节 民族身份感的暗合:中国接受主体与米兰·昆德拉的世界/民族文学意识
第五节 米兰·昆德拉的变奏与致意:在创造中延续和展开的经典
第八章 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建构
主要参考书目文献
后记
在中外关系中,弱势民族文学对于中国作家来说是一种被引为知己的异域文化,有着贯穿始终的被关注、介绍和翻译的过程。而《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主要介绍了弱势民族文学译介和接受研究的意义,20世纪上半期弱势民族文学译介与主体选择,20世纪下半期弱势民族文学译介与民族文化建构,世界语理想与弱势民族文学译介,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译介及其接受,弱势民族文学的影响接受与中国现代文学的主体建构等八章内容。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文本与文化:跨语际研究 | ||
9787305049163 《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 |||
出版地 | 南京 | 出版单位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37.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6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270 | 印数 |
弱势民族文学在中国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7.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 ,I106 的主题关于 外国-民族文学-传播-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