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5.0
本书通过聚焦于修辞批评的模式研究对修辞批评进行系统探索,以推进其本位性、可操作性以及适用性,并努力构建一个符合此三种条件、适于分析多种语篇类型的修辞批评新模式。
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题解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框架和方法
1.4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1.5 结语
第2章 当代修辞批评研究述评
2.1 引言
2.2 修辞批评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2.3 修辞批评在我国内地和台湾地区的研究现状
2.4 修辞批评与语篇分析
2.5 结语
第3章 修辞批评:对象、功能及过程步骤
3.1 引言
3.2 “修辞批评”定义
3.2.1 “修辞”定义
3.2.2 “批评”定义
3.2.3 “修辞批评”定义
3.3 修辞批评的对象
3.4 修辞批评的功能
3.5 修辞批评的过程步骤
3.6 结语
第4章 西方五大修辞批评模式解析
4.1 引言
4.2 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批评(Neo-Aristotelian Criticism)
4.3 戏剧五范畴批评(Pentadic Criticism)
4.4 女权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cism)
4.5 类型批评(Generic Criticism)
4.6 后现代主义批评(Postmodern Criticism)
4.7 五大修辞批评模式比较
4.8 结语
第5章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
5.1 引言
5.2 “修辞情境”范畴及所含要素
5.2.1 古典凯洛斯(Kairos)理论
5.2.2 以比彻尔为代表的当代修辞情境研究
5.2.3 新模式“修辞情境”范畴要素论证
5.2.4 “修辞情境”五要素考察的主要方面
5.2.5 “修辞情境”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
5.2.6 “修辞情境”与“语境”之异同
5.3 “修辞发明”范畴及所含要素
5.3.1 “修辞发明”研究简述
5.3.2 “修辞发明”基本要素:争议点和修辞推论
5.3.3 争议点要素及考察方面
5.3.3.1 古今争议点理论研究
5.3.3.2 凸显理论与争议点取舍及主次两考察面的选择
5.3.4 修辞推论要素及考察方面
5.3.4.1 修辞推论的含义和地位
5.3.4.2 修辞推论的两大特征
5.3.4.3 修辞推论的七种表现形式
5.3.4.4 非完整性与或然性:修辞推论要素两大考察面
5.3.5 “修辞发明”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
5.4 “文体”范畴及所含要素
5.4.1 西方“文体”(Style)研究简评
5.4.2 “文体”核心要素:得体性与清晰性
5.4.3 两要素各考察面:语体特征与修辞手段
5.4.4 “文体”范畴及其要素、考察面图示
5.5 修辞批评新模式三范畴关系及总图示
5.5.1 “修辞情境”、“修辞发明”、“文体”三范畴关系
5.5.2 修辞批评新模式总图示
5.6 结语
第6章 修辞批评新模式应用
6.1 引言
6.2 语篇样本选择的理论依据和各项说明
6.3 广告语篇的应用示例
6.4 新闻语篇的应用示例
6.5 演讲语篇的应用示例
6.6 公文语篇的应用示例
6.7 科学语篇的应用示例
6.8 结语
第7章 回顾与展望
7.1 本研究的核心观点
7.2 本书的主要探索
7.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普通参考
语料参考
附录
附录1 表图总汇
附录2 译名表
附录3 已发表的相关研究论文
修辞三段论与寓义的语用推导
西塞罗“争议点”系统与博克“戏剧五元”
后记
“修辞批评”在西方被视为“当代修辞学研究的中心”,但在我国还是一个亟待发展的新方向。《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针对修辞批评的方法和应用,力图在严谨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由“修辞情境”、“修辞发明”和“文体”组成,范畴围绕策略(本位鲜明)、范畴间关系明确而且范畴内部层层细化(操作性强)的修辞批评新模式。通过对新闻、演讲、科学等五种语体十个样本语篇的详尽分析和评述,验证了新模式的广泛适用性、可操作性和较强解释力。本书可为语篇分析、写作教学、论辩研究等领域提供新方法,为当代各种类型的交流合作活动提供核心修辞策略,对实现高效、稳定的交流效果具有助益。
书籍详细信息 | |||
书名 | 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 ||
丛书名 | 外教社博学文库 | ||
9787544627740 如需购买下载《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 |||
出版地 | 上海 | 出版单位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版次 | 1版 | 印次 | 1 |
定价(元) | 25.0 | 语种 | 简体中文 |
尺寸 | 20 × 14 | 装帧 | 平装 |
页数 | 印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