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台湾

近视台湾

薛荣久, 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以随笔的形式,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台湾文化、教育、风景、百姓访谈等各方面,揭开台湾神秘的面纱。

书籍目录:

1自序

2初识台湾

3为两岸学术交流竭心尽力

4难忘的友情

5“猫空”茶艺社品茶食

6古城堡里的郑成功

7多姿多彩的台湾庙宇与宗教

8优美的西子湾

9打狗英国领事馆的沧桑

10一个国民党军队老兵的深情厚谊

11与云林科技大学学生交谈

12在街头与摊贩交谈

13毛巾业主的诉求与无奈

14撼人心弦的立雾溪谷

15到台湾最大休闲农场参观

16游阳明山阳明书屋

17在阿里山坐小火车看日出

18阿里山森林的哀伤与多姿

19观云海、雨中游日月潭

20行在台湾

21值得一看的台北“故宫博物院”

22阴险的“文化台独”

23正义的谴责

24蒋家的没落与“悬崖边的贵族”

25备忘录:1979年以来两岸经贸大事记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

2006年11月1日到12月20日,我和夫人应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邀请,就“WTO平台上,两岸经贸关系的构建”课题到该中心进行驻所研究和参访。接待单位为我们参访和研究提供各种条件,使我们获得满意的收获。

在台湾期间,我进行了如下的参访和研究活动。

第一,参加研讨会。在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东华大学、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等共参加了九次研讨会。其中包括:WTO与两岸经济贸易前景,台商大陆投资:东莞与昆山经验学术研讨会,台商产业群集研究,苏州、昆山台商产业聚落与政治互动,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世纪中国的农村建设,两岸经贸未来。

第二,学术交流。与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交流研究课题内容,到政治大学商学院、云林科技大学、东华大学、成功大学、台湾中山大学与研究人员和教授交流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问题,为政治大学商学院,云林科技大学和台湾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本科大学生做学术报告,与本科大学生座谈交流。

第三,走访探讨。走访的单位和人士包括:中华经济研究院台湾WTO中心刘大年和温丽琪,“立法院”助理工会田飞生,中华经济研究院、“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台湾大学WTO研究中心,政治大学国际经贸组织暨法律研究中心和夏潮基金会等。

第四,实地调查。到屏东县台湾莲雾产业发展协会舆麟洛乡果树产销班第三班班长陈泰能座谈,了解莲雾销往大陆情况。到云林县63254虎尾镇云林县毛巾产业科技发展协会,与创会发起人、兴隆纺织厂总经理林国隆,建玮棉织有限公司经理赖炎州等四人座谈,了解台湾对大陆毛巾反倾销的投诉与效果。

第五,参观游览。其中包括:赤坎楼,安平古堡,安平开台天后宫,鹿耳门圣母庙,东港渔业文化展示馆,打狗英国领事馆,“立法院”,太鲁阁国家公园,新光兆丰休闲农场,阳明山国家公园,阿里山、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月潭等。

这些活动,使我得到如下的收获。

第一,加深了研究课题的研究。就两岸经济贸易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投资、经济贸易法规、金融、农业、传统产业、科技、劳务、经贸交往效益、台商动态、两岸经贸愿景等。

第二,有所发现。如两岸在经济发展阶段上的共性和特性,两岸在文化上的共性与差异,两岸在教育上的共性与特性,两岸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的趋合之道,台湾学术界研究大陆的方法与内容,台湾民主的实际,台湾发展的走向等。

第三,结交了朋友。通过参加研讨会和学术交流,结交了台湾一些研究机构、几所大学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许多朋友,就有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了合作和交流的方式。

第四,激发写作《近视台湾》的欲望。通过研究,对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此外,由于接触面较宽,感受很多。为了留住研究成果和各种感受,决定以记行方式进行写作。

回到北京后,利用寒假写完了《近视台湾》,共为40个题目,20多万字。大部分是旅游现场中的感受,少部分是对两岸经济贸易关系的分析。

我能够赴台进行参访和研究,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首先要感谢世界经济研究院华晓红院长,是她穿针引线,使我可以申报课题,并给我介绍她们去台湾访问的情况。其次,要感谢学校外事办公室曾放先生,他不辞辛苦,为我们办理赴台手续。第三,要感谢对外经贸大学校领导和国际经贸学院院长赵忠秀,副院长冷伯军和院办公室,在他们的支持和安排下,为我做好校内教学和研究安排,顺利完成我的台湾之行。第四,要感谢我的在读博士生杨凤鸣,是她与台湾政治大学陈德升教授具体联系各种事宜,到台湾后,又是她通过电话、电脑与我联系,要我办理《国际经贸理论通鉴》封面等事宜。

百闻不如一见,行才能出真知。《近视台湾》只是记录了我们在台湾参访中的初步感受。为了确切,我在撰写中也参阅了许多书籍,耗去了不少时间,但我认为是值得的。如果参访时间再长一些,接触面更广泛一些,感受程度可能更多更深。但愿我的初次感受成为新感受的起点而不是终点。更愿读者分享我们这些初步的感受,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后记

我利用20062007年第二学期的寒假,撰写出《台湾纪行》,后更名为《近视台湾》,于2007年2月26日终稿。

这本书能够写出,首先要归功于我的老伴王秋莲女士,她随我一起前往台湾参访,与我共同近视和感受台湾。回北京后,帮我回忆和思考,鼓励我把它写完,以留住这段难忘的时光。其次,以此书答谢对我们有所帮助的朋友。到台湾后,认识和结交了许多朋友,他们对我的参访和研究给予了很大帮助。其中有:政治大学的陈德升教授和他的朋友夏潮基金会宋东文董事长,云林科技大学锺从定副教授,东华大学高长院长;政治大学胡联国教授和他的同事林柏生教授,蔡孟佳副教授,陈坤铭副教授,施文真副教授等,兰阳技术学院方宗鑫教授,高雄应用科技大学杜建衡副教授,胡联国的学生胡德中和刘建成等。此外,还结识了中华经济研究院两岸共同市场基金会董事长萧万长,中央研究院院士于宗先教授,刘大年研究员和温丽琪副执行长等,中山大学大陆研究所范锦明副教授等。

4月初,人民出版社决定出版此书,由姜玮女士担任此书责任编辑。到正式出版以前,《近视台湾》中有关游记部分文章陆续在《中华工商时报》发表,有关两岸经济贸易关系部分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在《台港澳经济研究》刊物上分三期发表,其中一些文章被全国中文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国际经贸探索》发表。正式出版前,因故,从原40个题目中撤掉一部分,余下大部分收入《近视台湾》,供读者欣赏。

作者2007年11月2日于耕斋

内容摘要:

  本书是作者在台湾参议期间现场感受的记录,并对两岸经济贸易关系做了比较全面的探索,内容包括:货物贸易、投资、经济贸易法规、金融、农业、传统产业、科技、劳务、经贸交往效益、台商动态、两岸经贸愿景等。  作者应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邀请,就“WTO平台上,两岸经贸关系的构建”课题到该中心进行驻所研究和参访。其间参加研讨会、学术交流、走访探讨、实地调查、参观游览,本书记录了作者此次在台湾参议中的初步感受,大部分是作者在旅游现场中的感受,少部分是对两岸经济贸易关系的分析。【作者简介】  薛荣久,河北省迁安市人,1936年6月出生,1964年毕业于对外贸易学院,为国际贸易方向研究生。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贸易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政府顾问,中国贸促会特约顾问,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和美国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任南开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到美国、日本、比利时、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进修、研究和参加学术会议,2006年11月-12月赴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从20世2260年代一直从事国际贸易的教学与研究。所著《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为教育部本科、成人教育核心教材,相继获教育部、商务部、北京市优秀教材、全国优秀图书奖和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担任教育部“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国际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教程》主编。主讲课程《国际贸易》获2005年度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奖,获2005年度国家级精品课程奖。所著《世贸组织与中国大经贸发展》获1998年“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在教学方面获“华为奖学金”、“研究生优秀导师奖”,2003年获首届“北京市高校教师名师奖”。从2004年开始,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系列国际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重大理论与政策研究中,担任重大课题《国际经贸理论通鉴》(六卷一千万字)的总主编。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近视台湾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010066363
如需购买下载《近视台湾》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4000

书籍信息归属:

近视台湾是人民出版社于2007.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67.1 的主题关于 随笔-作品集-中国-当代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