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重构

反思与重构

陈占彪, 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39.0

书籍简介:

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框架经过了从进化论、阶级观、政治标准、反帝反封建思想框架、理想的现代化和反思的现代性等多种研究框架的错综衍变和不断转移。以此为出发点,对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学主体性问题、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说以及文学现代性问题等若干重大问题,对20世纪中国文学论和重写文学史观等若干重要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的当代形态论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国化等若干重要现代批评理论思路,进行了整体性的学术反思与重构,这对深入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书籍目录:

1 导论:学术转型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1.1 何谓学术转型

1.2 学术转型与文化转型的关系

1.3 从传统学术到现代学术

1.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转型

2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若干问题

2.1 新时期文学主体性问题的学术考察

2.1.1 缘起:“文学主体性”大讨论的思想背景与争论焦点

2.1.2 本质:个体主体性与群体主体性之争

2.1.3 辨析:从动物性、人性到主体性的哲学追问

2.2 重估“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说

2.2.1 由“双重变奏”与“失落与回归”引起的一场思想争论

2.2.2 有关“双重变奏”说的几种批评意见及其主要逻辑缺陷

2.2.3 关于“双重变奏”说的思想局限与理论重构

2.2.4 “失落与回归”说的历史迷误与现实途径

2.3 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2.3.1 “近代性”还是“现代性”:讨论缘起与主要观点

2.3.2 从“理想的现代化”到“反思的现代性”

2.3.3 有关现代化与现代性的逻辑起点与思想内涵

2.3.4 余论:后现代主义之后的审美现代性差异

3 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学术考察

3.1 “20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反思与实践

3.1.1 “20世纪中国文学”论的提出与内涵

3.1.2 有关“20世纪中国文学”论的四种批评观

3.1.3 关于对“20世纪中国文学”论四种批评观的学术辨析

3.1.4 两部“20世纪中国文学史”编著实践与比较评价

3.2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学术透视

3.2.1 关于“重写文学史”的发起与形成

3.2.2 “重写文学史”的史观理念、重点、目的与原则

3.2.3 关于对重写文学史观的局限性与理论缺陷的反思

3.2.4 重写案例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原著本与修订本比较

3.2.5 重写案例2:两部新编“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比较评价

3.3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问题与学科建构

3.3.1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状况与存在问题

3.3.2 “近代”“新”“现代”“当代”“新时期”概念谱系之流变

3.3.3 “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概念的谱系重构与命名

3.3.4 从共识出发: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新趋向

4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4.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的流变特征

4.1.1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

4.1.2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阶段性特征与基本格局

4.1.3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观的运演流变

4.2 新时期文学批评“热点”扫描与问题分析

4.2.1 新时期文学批评热点形成的思想背景与主要内容

4.2.2 新时期文学批评理论的四种类型与基本特征

4.2.3 新时期文学批评状况的基本评价与总体思考

4.3 重构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思考

4.3.1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形成的三大传统

4.3.2 从哲学思维方式重构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基础

4.3.3 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转型的三大主要思想路径

4.3.4 关于我国现代文学批评的三个理论化特征

5 鲁迅研究

5.1 “非鲁史”的历史描述

5.1.1 建国前“非鲁派”的三种类型及其评析

5.1.2 新时期“非鲁”的原因分析与过程简描

5.2 鲁迅研究的问题分析与出路

5.2.1 “非鲁史”上的七种代表性观点及简析

5.2.2 从研究框架演变看鲁迅研究的基本出路

6 结语:学术重估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趋向

6.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框架的五次变迁

6.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学术脉络

6.3 从学科结构调整看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位置

6.4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趋向

7 附录: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学术变迁(1976-2001年)

7.1 中国现代文学的学科谱系与学术历程的描述框架

7.2 新时期以前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简要特点

7.3 前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7.4 后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与特点

7.5 从海外“汉学”到海外“现代中国学

7.6 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状况

7.7 海外与我国港台地区对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基本影响

7.8 我国对海外与我国港台地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译介与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摘要:

《反思与重构》主要适用于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的科研人员,包括从事中国现代学术史研究的专业研究人员,也可供普通高等院校人文学院、系的老师和研究生作为参考用书。新时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框架经过了从进化论、阶级观、政治标准、反帝反封建思想框架、理想的现代化和反思的现代性等多种研究框架的错综衍变。以此为出发点,对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文学主体性问题、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说以及文学现代性等若干重大问题,对“20世纪中国文学”论和“重写文学史”观等若干重要文学史观念,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传统的“当代形态论”以及西方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中国化”等若干重要现代批评理论思路,进行了整体性的学术反思与重构,这对深入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反思与重构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305058158
《反思与重构》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南京出版单位南京大学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3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 288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反思与重构是南京大学出版社于2009.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6.6 的主题关于 现代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