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张爱玲

永远的张爱玲

潘飞, 著

出版社:中国城市出版社

年代:2008

定价:25.0

书籍简介:

本书围绕近代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传奇人生,详细介绍了她的个人经历,突出了她的文学成长之路,展现了她的个人情感世界,并力图揭示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读者从中看到一个全面真实的张爱玲。全书附有大量珍贵照片和插图,有助于读者更近距离地接触张爱玲。

书籍目录:

引子《传奇》家庭背景,身世

第一章《金锁记》(1920-1930)童年生活

第二章《天才梦》(1931-1939)学生生涯

第三章《倾城之恋》(1939-1942)香港读书之行

第四章《创世纪》(1942-1949)文学创作高峰

第五章《红玫瑰与白玫瑰》(1944-1947)与胡兰成的情感纠葛

第六章《多少恨》(1949-1952)告别大陆

第七章《怨女》(1955-1967)第二次婚姻

第八章《花凋》(1968-1995)孤居美国

后记十年,十年,又十年

后记

用一个简单的标点,结束了十万字的写作。我并不掩耳盗铃般地窃喜,因为,一切远非终局落笔处的那个句号般轻灵且圆满。甚至,丝毫没有如释重负的轻松。那种儿时参加完一场考试后紧张情绪的一泻千里之感,仿佛再也无从找寻。

一直笃信:写人物传记,无需像写小说那样天马行空,最大的好处便是可以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属于自己的泪,在一辈子的时间里体验百般不同的人生。

只是,这一次,我彻底失算。

张爱玲,以及张爱玲人生里遍布的“苍凉的故事”,又岂是一个文字俗笨、才识疏浅的我能简单复述?

早已料想会有阻滞,只是没有想到竟会如此艰难十万字,因为其间工作、学业及种种个人原因的打扰,拖拖拉拉着,竟然用了一年多才完成。而文字的苦苦堆砌,非但没有尽言心中之所想、所思、所感,试图拦河筑坝,反而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累积多日的情绪之波汹涌开来,泛滥起来,无从收拾。

十年前,大学一年级的空闲时光,无聊在书店闲逛,不经意在书山书海里遇到了张爱玲,仿佛老友重聚,从此深爱。遗憾的是,开始时便是结束时,相遇时便是永别时。茫茫人海中,世间的荒野里,和她的相逢,真如她描摹的那样“不早一步,也不晚一步”。就在那一年,她结束了一切爱恨情仇,安静地告别了喧嚣的尘世。

十年后,一位特殊的好友向我发出写书的邀约,被自己欣然应允。让我大感意外的是,人生的第一本书,竟然就是讲述我最为推崇钟爱的这位传奇女作家的生平,这让我分外感叹一切自有天意。儿时当作家写作出书的梦想,几经颠簸拖沓,到了30岁才将完成。小小年纪的爱玲便大喊着“出名要趁早呀”,和她比较起来,我真是落后太多,叫人汗颜。唯一可以麻痹自己的理由便是,我不是那种“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的天才,而她才是!

十年前,我只是记住了她的名字和小说;十年后,我通过完整地讲述她的苍凉人生,和她如此接近且深入,爱上的却是她的灵魂。那么,人生到底还有多少的因缘际会,要陷入到这种十年复十年的轮回当中呢?人与人之间的离散聚合,真的像爱玲描写的那样轻松:“哦,原来你也在这里”么?

世事无常,往往等不及十年之后,便相隔千里之外。其实,爱玲倒是一直都在这里,安静地做着单单属于她的海上繁华梦;而朝发夕改,不肯老老实实的,却是我们这些躁动浮华的灵魂。

好友催稿催得急了,给我划定了最后上交期限。于是,像只骆驼,暂时抛开了手头的一切琐事,兀自埋首于爱玲的作品与关于她的若干研究典籍之间,仿佛游走于她生活过的那些上海弄堂之间,听到了不知从哪户人家飘出的胡琴声,咿咿呀呀,缓缓地回荡流转在耳边。

落笔之时,郑重地在文尾打上了9月8日,蓦然惊觉,就在十年前的今天,爱玲的尸体被人发现在美国的公寓里。我起身站在公寓的窗前,远眺偌大北京城里的万家灯火,久久都没有驱走那时那刻突然涌起的悲凉与惊愕。是天意,还是巧合,不得而知。我也是个地地道道的无神论者,所以我并无任何恐惧之感,但是,与她同悲共喜的日子,仿佛她的灵魂一直附着在我的躯体之上,跨越了生死、岁月、性别。她教我如何看待人情冷暖,教我如何审视内心,教我如何恪尽职守,教我如何妙笔生花。甚至,我在文字里称呼她为爱玲,也不像尊称一个老者,更像是和一个多年的旧友,展开一次超越言语文字表面意义的心灵对话。

爱玲结束了她美丽而孤寂的生命,我结束了犁地耕田般的写作,悄然间,在不同年份的同一个日子同时发生十年,十年,又十年,我和她,仿佛不再是平行的两条线,从终点回到起点后,渐次交缠。

爱玲的人生况味,端然品读,揣摩间,因为感同身受,已是唏嘘。

平常的日子总是有锦上添花。在几易其稿等待出版的时候,爱玲的旧作《色.戒》被李姓大导演拍成了电影,在华人世界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仿佛沉寂多日的爱玲,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人们的谈资,就连她和大汉奸胡兰成的一段旧爱也因为和小说情节的类似,而重被好事者提及。

黑漆漆的电影院里坐满了入。只是,我不知道,和我一起慕名而来的人们,有多少是冲着爱玲而来,有多少是冲着李姓导演而来,有多少是冲着梁姓演员而来,有多少是冲着据说刺激新鲜的限制级镜头而来。然而,我知道,爱玲要的并不是一只温婉的婚戒,因为她知道“生于这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胡兰成许下的《今生今世》只不过是乱世之中的一段迷梦。所以,连她自己都不禁感慨:“这个小故事曾经让我震动,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写的过程中,丝毫也没有意识到30年过去了。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所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多年前,爱玲便用她惯常的看似绵软的文字,给当代芸芸众生中沉溺于情与欲却浑然不觉的色情男女,来了一次当头棒喝!

爱玲在《色.戒》里说:通往女人心里的路经过阴道。万事万物皆相关联,一切终究离不开过程。直到今天,我暗自庆幸,没有像起初预算的那样,奔赴她生活过的天津、上海、香港甚至美国去寻找她的足迹,来寻找所谓的创作灵感。我压抑住冲动,人为地保持了和她的距离,只是静静地读她,写她,反而挽留了难得的空间和美感。不用形式上貌似忠诚的追索,其实,只用心架一座桥梁,那也可以“万水千山总是情”!

那么,把冥界天国的爱玲与在凡尘俗世苟活的我们,把累累的往事与莽莽的未来连接的,又是什么呢?

忍字头上一把刀,“戒”便是一种类似自戕般的隐忍与退避。只是,与一切都可以划清界限,戒得了色诱,戒得了欲念,偏偏戒不了的,是“十年,十年,又十年”荏苒辗转的光阴,以及,永远不会随时间淡释的,对于爱玲的那份痴迷狂爱。

我当然不是她爱恨绞缠的胡兰成,所以,“爱玲是我的不是我的,也都一样,有她在世上就好”。

内容摘要:

  这是一位谜一样的作家,既善于将生活艺术化,又满怀着近乎浪漫的悲剧情感,她是名门之后,但她以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者而自豪;她既悲天悯人,但时时刻刻又能洞见芸芸众生之可怜可笑……只有她才能同时享受万众瞩目的喧闹和形单影只的落寞。张爱玲本身,就足以成就一段悲壮的传奇……让我们走近张爱玲!  张爱玲(1920.9.3-1995.9.8),原名张焕,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另类作家。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其祖母为晚清名臣李鸿章之女。1943-1945年发表《茉莉香片》等小说。代表作有散文集《流言》、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篇小说《倾城之恋》、长篇小说《半生缘》等。抗战后,改行编写电影剧本,后居美国。晚年从事中国文学评论和《红楼梦》研究。  张爱玲自出道后,盛名至今不减,“张迷”遍布全球。夏志清教授的《现代中国小说史》甚至以专章讨论张爱玲,上海的通俗女作家首度与鲁迅、茅盾等大师平起平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一代又一代港台作家,有不少人是在与张爱玲的“搏斗”中,一步一步写出自己的路来。到20世纪90年代,连苏童也叹道,他“怕”张爱玲怕到不敢多读她的东西。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永远的张爱玲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507419306
《永远的张爱玲》pdf扫描版电子书已有网友提供下载资源链接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中国城市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5.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永远的张爱玲是中国城市出版社于2008.03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K825.6 的主题关于 张爱玲(1920~1995)-人物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