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

梁秀龄, 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年代:2012

定价:29.0

书籍简介: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病)的简史、发病概况、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功能影像、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包括基因诊断)、治疗、预防、遗传学、动物模型的研究、近年国内外对本病研究的新进展等。主要内容取材自本科,部分内容取自国内其它单位以及国外的相关工作,本书的主要内容显示中国的特色:中国WD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的特点、基因突变的情况、诊断的方法和技术,治疗方面与国外的异同,特别是在饮食治疗方面的中国特色。但也同时反应了国内外对WD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介绍:

梁秀龄,广东省中山市人。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55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后进入该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第一线工作至今。科研的主要领域是神经遗传病、神经变性病。共发表论文442篇,其中有关WD的文章120余篇,获省部级以上研究奖励共20项,其中最高一项是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有关WD的研究)。 李洵桦,广东省佛山市人。现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95年获神经病学临床博士学位。从事神经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包括肝豆状核变性、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瘫、肌张力障碍等。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发表相关研究论文60余篇,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国外研究的发展简史

一、英国学者Wilson对肝豆状核变性研究的贡献

二、1902~1993年国外对肝豆状核变性研究的重大进展

三、先辈对WD的卓越研究是对后人攻克WD的重要启迪

第二节 我国肝豆状核变性的研究历程

一、1980年以前我国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情况

二、1980年以后我国肝豆状核变性研究情况

第三节 我们研究小组对肝豆状核变性研究的回顾

一、WD发病情况的调查

二、临床研究

三、发病机制研究

四、基因研究

五、基因产物的研究

六、动物模型研究

七、脑型WD的临床和治疗的研究

第四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发病概况

一、肝豆状核变性的自然史

二、肝豆状核变性的全球发病概况

三、肝豆状核变性的基因频率

四、肝豆状核变性的家系研究

第五节 肝豆状核变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发病机制

第一节 铜的正常代谢及其生物学功能

一、铜的营养生化和代谢

二、铜稳态的调节机制

第二节 铜代谢的异常

一、铜代谢异常的机制

二、铜代谢异常对机体的影响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发病机制

一、ATP7B的分子结构特点

二、ATP7B转运铜的形式

三、ATP7B铜结合区的特点

四、ATP7B亚细胞定位的调节

五、ATP7B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第三章 病理改变

第一节 肝脏

第二节 脑部

第三节 其他组织及器官

一、肾脏

二、脾脏

三、皮肤

第四章 临床表现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临床特点

一、分期

二、发病年龄及发病形式

三、首发症状

第二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肝脏表现

一、亚临床型肝型WD

二、急性或慢性肝炎型WD

三、肝硬化型WD

四、暴发性肝衰竭型WD

第三节 肝豆状核变性的神经系统表现

一、震颤

……

第五章 辅助检查

第六章 诊断和鉴别诊断

第八章 治疗

第九章 预后和预防

参考文献

附录1 Wilson病的诊断和治疗(修正版,2008)

附录2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08)

附录3 欧洲2012年Wilson病的诊疗指南简介

内容摘要: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威尔逊氏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 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117156769
如需购买下载《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人民卫生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9.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 × 13装帧精装
页数 200 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是人民卫生出版社于201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R575.2 的主题关于 肝豆状核变性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