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论

红楼梦人物论

王昆仑, 著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年代:2009

定价:22.0

书籍简介:

本书系红学家王昆仑先生的力作,是一条巡阅《红楼梦》各色人等的精彩画廊。王昆仑是现代学者,在红学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诣。本书写成于20世纪40年代,至今却仍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可以说:只要《红楼梦》存在,就需要这本《红楼梦人物论》的存在。

书籍目录:

关于曹雪芹的创作思想(代序)

花袭人论

晴雯之死

李纨与秦可卿

大观园中的遁世者妙玉、惜春、紫鹃、芳官

政治风度的探春

平儿与小红

《红楼梦》中三烈女鸳鸯、司棋、尤三姐

贾府的太太奶奶们

宗法家庭的宝塔顶贾母

刘老老是丑角吗?

王熙凤论

贾府的老爷少爷们

贾府的奴仆们

史湘云论

薛宝钗论

林黛玉的恋爱

黛玉之死

贾宝玉的直感生活

宝玉的逃亡

后记

前言

“大家小书”,是一个很俏皮的名称。此所谓“大家”,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书的作者是大家;二、书是写给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读物。所谓“小书”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显得小一些罢了。若论学术性则不但不轻,有些倒是相当重。其实,篇幅大小也是相对的,一部书十万字,在今天的印刷条件下,似乎算小书,若在老子、孔子的时代,又何尝就小呢?

编辑这套丛书,有一个用意就是节省读者的时间,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知识。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补习,遂成为经常的需要。如果不善于补习,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今天补这,明天补那,效果未必很好。如果把读书当成吃补药,还会失去读书时应有的那份从容和快乐。这套丛书每本的篇幅都小,读者即使细细地阅读慢慢地体味,也花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如果把它们当成补药来吃也行,剂量小,吃起来方便,消化起来也容易。

我们还有一个用意,就是想做一点文化积累的工作。把那些经过时间考验的、读者认同的著作,搜集到一起印刷出版,使之不至于泯没。有些书曾经畅销一时,但现在已经不容易得到;有些书当时或许没有引起很多人注意,但时间证明它们价值不菲。这两类书都需要挖掘出来。让它们重现光芒。科技类的图书偏重实用,一过时就不会有太多读者了,除了研究科技史的人还要用到之外。人文科学则不然,有许多书是常读常新的。然而,这套丛书也不都是旧书的重版,我们也想请一些著名的学者新写一些学术性和普及性兼备的小书,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大家小书”的开本不大,读者可以揣进衣兜里,随时随地掏出来读上几页。在路边等人的时候、在排队买戏票的时候,在车上、在公园里,都可以读。这样的读者多了,会为社会增添一些文化的色彩和学习的气氛,岂不是一件好事吗?

“大家小书”出版在即,出版社同志命我撰序说明原委。既然这套丛书标示书之小,序言当然也应以短小为宜。该说的都说了,就此搁笔吧。

后记

我父亲写的《红楼梦人物论》终于再一次跟广大读者见面了。我忍不住心头的喜悦,借《后记》说几句话。

这本书是父亲在20世纪40年代写的。父亲一生喜爱文学,但远在40年代之前,早已舍弃个人喜好,从政多年。为什么此时此刻又突然搞起文学研究来呢?直接的原因是我母亲曹孟君主编的杂志《现代妇女》需要一些文艺性的文章。当时的重庆,大雾漫漫,荆棘遍地,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与工作都是非常艰辛的。如果能在艰辛之中研究一下《红楼梦》,也是另一种战斗,也算得上是一大快事。于是我父亲在“工余”之时,索性“躲进小楼”,著书于“坚庐”(在重庆时,我们住在七星岗巾苏文化协会旁一座木结构的楼上,每逢有人缘梯而上,整幢楼房都像会摇摇晃晃。我父亲却把我家住的三间小屋称之为“坚庐”)。

那时,自然谈不上对曹雪芹的身世、思想等等做科学的研究,我父亲连《红楼梦》的各种版本也找不全,单凭手头的程甲本、程乙本。我至今还记得那些陈旧而发黄的书页中夹满了父亲放进去的小字条。当时我只有十五六岁,在青木关的一个中学住读,遇到寒暑假才能回家。如果能为父亲笔录一两篇人物论,就会感到分外的高兴。

《红楼梦人物论》从重庆写到上海,前前后后一共十九篇,全用“太愚”的笔名在《现代妇女》杂志上发表。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回到上海,父亲的老友韩侍桁老伯喜欢这些文章,于是要了去,在他主持的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仍用“太愚”的笔名,这时已是1948年1月的事了。

解放以后,也曾有出版社想再版总算是我国《红楼梦》研究的沧海一粟吧,何况它还带着40年代的时代气息。然而,我父亲坚持要修改,于是一直拖到1962年,筹备纪念曹雪芹逝世两百周年之际。当时,除了对宝玉、黛玉、宝钗三位主要人物的论述,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修订之外,其他十四篇统统改好,在《光明日报》等报刊上陆续发表。

可惜的是,建国后再版的《红楼梦人物论》未曾把原来的“贾宝玉的直感生活”和“宝玉的逃亡”以及“林黛玉的恋爱”和“黛玉之死”等章节全文刊出。日前,北京出版社决定按原貌再版,我十分赞同,能让读者看到六十年前《红楼梦人物论》的相貌,这对作者以及读者无论如何都是件好事。

王金陵

2003年9月

内容摘要:

  著名政治活动家王昆仑引领红学研究一代潮流。这本书虽然叫《红楼梦人物论》,但实际的论述,何止是人物?王昆仑是从总体透视了这部书才着手写“人物论”的,因此,他在“人物论”里,常常表现出对《红楼梦》的总体的认识。  王昆仑的《人物论》,不仅对所论人物精到准确,而且是举一得三,往往在一个人物论里,就纵横排比,涉及到不少人物,这说明他是全局在胸,然后才下笔分别作特写的。王昆仑是从总体透视了这部书才着手写“人物论”的,因此,他在“人物论”里,常常表现出对《红楼梦》的总体的认识。【作者简介】  王昆仑,原名汝虞,笔名鲲、太愚。原籍江苏无锡,生于河北。192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6年起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秘书。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后,曾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中苏文化协会常务理事等职。1948年赴美考察。1949年后,历任政务院政务委员、北京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红楼梦人物论》,昆曲《晴雯》等。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红楼梦人物论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丛书名大家小书
9787200076424
如需购买下载《红楼梦人物论》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北京出版单位北京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22.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19装帧平装
页数印数

书籍信息归属:

红楼梦人物论是北京出版社于2009.02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I207.411 的主题关于 红楼梦-人物形象-文学研究 的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