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河冰凌

中国江河冰凌

蔡琳等, 著

出版社:黄河水利出版社

年代:2007

定价:150.0

书籍简介:

本书介绍了冰凌灾害形成的自然条件,物理过程以及其迁移转化规律等,对冰凌所造成的灾害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和分析,对减灾防凌方面也提出了大量的见解和主张,同时对水工建筑物的安全渡汛提出了合理的建议和措施。供冰凌防治的工程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考使用,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水利相关专业的参考教材。

作者介绍:

蔡琳男,河南南召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毕业,黄河水利委员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长期从事黄河防洪防凌技术管理和冰凌研究工作。曾参与主持国家科技攻关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等研究工作4项,在国际、国内省部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关本专业的学术论文30余篇;参加编撰有关本专业的学术专著6部;曾获国家科委、国家计委、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河南省科委等单位颁发的国家自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20多项。

书籍目录:

序二

前言

绪论

第一节 冰凌对国计民生的影响

第二节 冰凌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冰凌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第一章 冰的生成

第一节 冰的生成机理

第二节 河流冰生成形态

第三节 湖泊结冰形态

第四节 海冰生成

第五节 冰川冰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江河凌汛

第一节 我国江河冰情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冰凌洪水

第三节 凌汛成因及影响因素

第四节 气温变化对凌汛的影响

第五节 冰水两相流变化对凌汛的影响

第六节 河相变化对江河凌汛的影响

第七节 凌汛发展趋势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江河冰凌演变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江河湖泊冰凌演变

第二节 江河冰凌输移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 江河冰塞及其演变

第四节 江河冰坝形成机理及特征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江河冰情特征分析与计算

第一节 热量平衡计算

第二节 冰情特征分析计算

第三节 水库下游零温断面及封冻边缘位置计算

第四节 封冻河流水力计算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水库调节 对凌汛的影响

第一节 水库修建后下游河段的冰情变化

第二节 水库下游河段的冰塞与冰坝

第三节 水库库内冰情变化

参考文献

第六章 江河冰凌灾害防治

第一节 水库防凌

第二节 分水防凌

第三节 破除冰凌

第四节 拦冰

第五节 利用非结构性及其他建筑物防冰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冰凌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影响与防治

第一节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冰凌问题

第二节 冰对水工建筑物的作用力及冰害原因分析

第三节 水工建筑物冰害的防治

第四节 泄水建筑物排冰

第五节 泄水建筑物抗冻害工程布置与结构

第六节 渠道冬季输水防冰与渠道冻害防治

第七节 预防地基土冻胀措施

第八节 水工混凝土冻融破坏的修复

第九节 河道及航道整治建筑物的防冰

第十节 水电站防冰技术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冰凌观测与气温及冰情预报

第一节 冰凌观测

第二节 冰期气温预报

第三节 冰情预报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冰凌变化模拟及水库防凌调度数学模型研究

第一节 冰凌形成变化过程模拟

第二节 水库防凌调度数学模型研究

第三节 分水防凌调度数学模型研究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中国北方主要江河典型年凌汛特点与凌汛防治

第一节 黄河流域下游河段凌汛

第二节 黄河流域上游河段凌汛

第三节 黄河流域中游河段凌汛

第四节 黑龙江流域凌汛

第五节 松花江流域凌汛

参考文献

内容摘要:

《中国江河冰凌》运用流体力学、冰水力学、水文学、气象学和热力学等多学科理论,对江河冰凌的形成机理及其冰凌基本规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着重阐述了凌汛成因、过程、特点及应对冰凌洪水的防御措施。对防凌减灾和工程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其在控制冰凌洪水中的作用做了大量的论述和分析。
《中国江河冰凌》内容丰富、理论性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从事冰凌研究、江河凌汛防治、水利、航运、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参考使用。

编辑推荐:

《中国江河冰凌》阐明了冰的生成、凌汛成因、冰凌运行的基本规律,用多相流的理论分析冰塞、冰坝洪水生成机理。书中对江河冰凌灾害防治作了详细的介绍,对水利水电工程的冰凌问题和防治方法也用大量篇幅进行了论述,既有机理分析也有实用的成功范例。

书籍规格:

书籍详细信息
书名中国江河冰凌站内查询相似图书
9787807343028
如需购买下载《中国江河冰凌》pdf扫描版电子书或查询更多相关信息,请直接复制isbn,搜索即可全网搜索该ISBN
出版地郑州出版单位黄河水利出版社
版次1版印次1
定价(元)150.0语种简体中文
尺寸26装帧精装
页数印数 1200

书籍信息归属:

中国江河冰凌是黄河水利出版社于2007.11出版的中图分类号为 TV875 的主题关于 防凌-研究-中国 的书籍。